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洪堡大学教育思想的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洪堡大学教育思想的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洪堡大学教育思想的浅析

摘要: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洪堡于19世纪写下了著名的《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阐述了其对大学教育思想,尽管时过境迁,其思想依然对现代大学的管理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洪堡的大学教育管理思想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其思想对现代大学的启示,为我国大学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洪堡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大学建设

1大学中的师生关系

洪堡认为,人类精神活动唯有通过合作才能繁荣,合作可以使人们互相取长补短,且团队中一人成功会激励其他人不断努力,从而形成良性竞争使团队相互促进,不断发展进步。洪堡将大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定义为一种互补合作的关系,教师是不为学生而生的,两者都是为了学术而共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授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学生反过来要参加到老师的学术研究之中,因为教师专业训练有素,但易缺失活力;学生虽不甚成熟,却勇于探索,充满创新精神,因此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不断促进学术发展。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影响且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我国现代大学的建设发展中,老师和学生不应该如以往“单声道”式的教学以及学习模式,即老师一味地照本宣科,不去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导致学生一味地听讲记笔记,不去独立主动的思考,缺乏创新意识。而是应该努力去实现一种“双声道”式的教学互动模式,即老师有传授,学生有反馈,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不是单纯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批判意识以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不断地参与到学术科研中,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吸收老师授予的知识后,更好的帮助老师进行学术研究。

2大学的自主性

洪堡认为,所谓高等学术机构,无非是具有闲暇或是有志于学术研究的精神生活,与任何政府机构无关。并且在其大学理念之中,大学与学术是分不开的。所谓学术,就是纯粹的科学研究以及不断地探索,没有科研,就没有大学,可以说我们现在常听到的“研究型大学”最早就是洪堡所提出的。洪堡强调,大学所学习的是纯粹的知识,是对于人类和社会的思考,并不提倡大学对职业类、技术类知识的传承。在其著作中还提出了大学应独立于政治经济而存在,不能受到政府的控制,也不能被外部物质经济所迷惑。但在现实社会中,任何大规模事业都不能脱离经济基础的支撑,所以政府因此具有为大学提供经济保障的职能。而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听到不少认为洪堡大学教育思想已经过时的声音。的确,洪堡的一些观点,例如大学应脱离社会职业应用而存在,大学应远离政府、市场经济等等,已经不适合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但洪堡大学理念中仍有很多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如今,大学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单纯的去追求纯学术的象牙塔已经变的不现实,也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其追求纯学术的精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含义,即大学应继续追求其办学的自主性与心无旁骛的追求学术研究。无论是关于完善我国大学的运行过程、制度,还是管理模式,都要以大学的自主性为前提,如果脱离了自主性,大学是无法生存的。因此,洪堡追求纯学术,为大学保留独立发展空间的尝试,在今天依旧没有过时。在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当代,洪堡关于大学自主性的观点,显得尤为高尚,值得重视与借鉴。我国大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去探索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管理模式,坚持自己办学的自主性;即便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也不要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尤其在高校的研究机构中,更应该心无旁骛的去追求学术研究。国家政府在给予高校政策帮助以及提供经济保障的同时,应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空间,从而有助于学术的发展与繁荣。

3大学内部组织建设

洪堡提出大学内部组织建设须遵守对学术研究应该锲而不舍的探索之这一根本原则。具体的实施原则是对知识本身的探索,以及唯学术是求的学术研究气氛。

3.1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在洪堡大学教育思想中,将学术定义为一个尚未穷尽且永远无法穷尽的问题,应对学术进行真正的探索。所谓“真正的探索”,是指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研究或在现有成果上进行不断的创新;而不是一味的将相关资料进行堆砌。学术研究应来自研究者精神深处,从内心出发探索创新,并以此作用于内心,形成一种学术研究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积极影响人的性格品格、行为道德,既不是徒有其表的学术堆砌,也不是停留在表面意义上的知识和言语。为了避免误入歧途,高校在进行内部组织建设时,应该注重学术对人本身的影响,通过锲而不舍的探索来解释万物,从微观到宏观、从狭义到广义、从片面到全面的不断积累上升,保持一种动态发展的研究趋势。

3.2唯学术是求的学术氛围

在高校内部组织建设之中,不乏一部分人缺少这种追求真理不断钻研学术的精神,虽然是少数,但是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重则甚至影响整个内部组织的建设发展,成为学术团队内部的蛀虫。想要尽可能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形成一种唯学术是求的学术氛围,建立这种团队文化、团队精神以及团队秩序。对认真钻研,锲而不舍的追求学术创新的研究者给予尊重与支持鼓励,使缺乏追求意识者感到羞耻,使其在羞耻中进行自我反思,以达到改变其思想态度的目的。

3.3两种实施原则之间的关系

从宏观角度来看,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与唯学术是求的学术氛围是相辅相成且互相影响的。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造就了唯学术是求的学术氛围;良好的学术氛围也激发了这种探索精神的巨大潜力,成为高校内部组织建设以及学术研究的温室,也为高校学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在这两种条件的作用下,各个学科领域里都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才。

3.4对我国高校内部建设的启示

在我国现代大学的内部组织建设中,老师在教授学生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更要去带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学生求知欲的增强会带动其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内部之间以追求学术造诣为主,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得高校内部组织形成一种合理良性的发展结构;学生在进行专业研究时,应尽可能的抛开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之中,注重内部组织的相互合作,既要做到对科研保持严谨和热情,又要注重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为整个内部组织营造一种唯学术是求的学术氛围。洪堡对于纯学术的追求观,在今天仍然值得高校建设所借鉴和采用。

4大学外部组织建设

大学外部组织建设,主要是指大学与政府之间这种外部的关系以及政府的职能方面。

4.1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洪堡在《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一文中表述了其对大学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看法,即政府的任务是为高等学术机构选择并组成一支优秀而多样的学术队伍。从而避免学术机构中一些学科的发展对其他学科的压制,防止学科之间的矛盾与观念上的冲突,以维护学术机构中各学科之间的公平。政府应对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根据大学的需要为其提供物质保障,并且政府不可干涉大学内部组织的建设以及学术研究,应给予大学以绝对的自由,并制定措施或政策以实际行动来保护这种自由。通过分析来看,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可以总结为政府服务于大学,为大学的发展解决一切外部问题;而大学应该努力实现学术上的更高追求,只有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其学术目标,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对于政府的责任而言,虽然要为学术机构提供辅助设备,但也不应过多的添置物质设备,过于优越的物质设备会干扰研究者的精神,使其分心,甚至变的迟钝懒惰、庸俗、不思进取,影响学术研究的发展。不过,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应继续秉持着追求纯学术的精神,还应根据我国实际国情灵活应对,适度而合理的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物质资金,以继续投入到自己的科研之中,形成科研成果与经济效益相互转化的良性循环。

4.2政府对于大学的职能

根据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可将政府对于大学的职能总结为两点。

4.2.1提供制度与经济的双重保障

即不仅要为大学内部组织建设及保护学术上的自由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还要根据大学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其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以及资金帮助。

4.2.2对教师的选拔

大学教师素质与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大学的科研学术水平以及发展前景。所以政府必须辅助大学对教师的选拔进行严格把关,将优秀的教师纳入大学的科研团队中,发挥其潜能,促进整个学术机构的长久发展,提高大学的科研活力。

5总结

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其精神依旧是现代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智慧源泉,我们要不断地研究洪堡大学教育思想,不断地进行重新解读、批判接受,发掘出适合我国大学建设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大学的建设发展提供指导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威廉•冯•洪堡.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J].国外高等教育学基本文献讲读,2014(2):131-134.

[2]侯怀银,温辉.洪堡大学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接受[J].现代大学教育,2018(4):48-55.

[3]陈啸,万晓花.寂寞与自由:高等教育应当坚守的两项原则[J].巢湖学院学报,2011(5):91-95.

作者:毛天颂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阅读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