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我国当代大学教育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我国当代大学教育问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我国当代大学教育问题

摘要:针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相当一部分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对社会的观察认知,同时新生代在成长环境、全球视野与体验、时代性机遇与挫折上都面临全新的挑战的现象,本文结合中西方大学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进程管理模式上的差异,以长期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观察为背景,对我国当代的大学教育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非常需要重视正确价值观和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并对我国当代大学教育的良性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价值观;独立思考;教育理念;管理模式;良性发展

一我国当代大学教育的社会背景

党的报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向青年人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2]:“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005年,美国已故小说家DavidFosterWallace在Kenyon大学的毕业典礼的演讲中提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能力[3][4]。这些都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的要求与期望,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除了教授科学的知识外,必须建立一系列以时代为导向,重视正确价值观引导,个性化的学术思维发展的教育理念,而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灌输知识的层面上。我国近代的传统大学教育基于当时社会对各领域知识的匮乏与强烈需求,设法教授学生更多知识以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但现在的知识大爆炸时代可以让人们通过各种渠道很容易获得知识,因此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如何获得知识,而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让青年学生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在此前提下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力。现在的教育改革普遍只是形式上把传统教育模式计算机化网络化,并没有实质性的理念的革新。

二教育理念和进程的中西差异及其效应

一个人正常的学习分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最后收获知识的过程,西方的教育普遍崇尚由慢到快的教育模式,期间孩子在不断的感悟中获得创造力,而中国教育普遍急于给孩子灌输知识,在小学中学阶段学习任务紧凑,让学生形成了完成任务式的思维。这两种教育理念和方式造成了中国和西方大学生在习惯和能力上的差异。所以我们时常看到在美国大学校园学生们形色匆匆,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之间忙碌,练习着超负荷学习的毅力,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优势。而中国的大学生们延续完成任务式思维,很少有规划的自主扩展学习与锻炼,时间显得宽松得多,当然这种状况在研究生阶段有明显改善,遗憾的是错过了人的精力最旺盛的最佳学习时期,大学本科四年的时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基于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大学应该让学生尽快获得自我认知,从认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CharlesLevin)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他认为大学有义务帮助学生获得自我认知,有义务帮助社会培养适宜的人才。理查德.莱文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theworkoftheuniversity》)中提到,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liberaleducation),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4]。可喜的事,目前正在全国工科高等院校中大范围展开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对学生毕业要求的一半都体现在学生的软实力上,即除了培养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相关知识与能力,还需培养社会责任、行业规范、团队沟通及终生学习的能力,为了通过认证,学校创造和设计了更完善的学习过程和环境,传授工程与社会、个人与团队、职业规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等方面知识与思维,向培养有知识、有责任、有志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前进了一大步。这对工科院校的本科教育具有很强而有意义的指导性和影响力。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应该也有类型的政策引导。

三大学管理策略的中西差异及其效应

招生策略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办学思路总体上宽进严出,即入学要求相对宽松,但毕业的要求很严。学生进入大学后,西方大学生不仅课业负担沉重,需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面临各种竞争,学校也从各个方面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5]宽进严出向有志者敞开大门,同时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引导学生终生学习的思维,是一种长效且合理的方式。反观我国的高等教育,历来实行严进宽出,即入学门槛很高,但入学后并没有充分关注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只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考核过关,绝大多数都能获得一纸合格证书顺利毕业。在管理模式上,西方实行“学术型”管理下的精英教育,而中国则实行“行政型”管理下的大众教育[6]。西方(以英美国家为例)教育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强调的是“个人本位”,学者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为教育的推动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牛津大学是由在巴黎大学求学的学生和学者回国后自己创办,这是个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此种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培养出推动社会进步的精英人才。在美国大约80%的顶尖大学是私立大学,也是这种‘自下而上’的教育模式的体现,学校培养了精英,精英的认知使他们又办了更多的私立大学,这种良性循环导致美国成为全球各大学排行榜上上榜大学最多的国家,而这其中大部分是私立大学。在中国,“教育”强调的是“社会本位”[7]。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大学教育是“行政型”管理下的大众教育。我们的大学教育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的大学教育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主要目标,在“教育公平”的前提下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但这种模式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继续培养,导致大学缺乏自由创新的学术氛围,导致社会缺乏创新精英人才,部分的制约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反而难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不能真正实现“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总而言之,西方大学更倾向培养用心做事的人,中国大学倾向培养按规矩办事的人,西方大学生表现出更多创新性,中国大学生执行力强、做事效率更高,各有优势,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我国当代大学教育的展望

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能教给学生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年轻人在大学教育的熏陶中,拓展视野和能力。中西方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各有优势,值得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传统文化,应该谋求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相结合,向精英教育多学习,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相结合,向学术管理倾斜的思路,在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责任感的全民教育的基础上,尊重个性发展,尊重学术自由,给老师和学生多一些空间和权利,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对内取长补短,促进中国大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国仁.建设教育强国,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9):70.

[2]沈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读对青年的寄语[J].炎黄纵横,2018(7).

[3]声音.当代教育家[J].2018(12).

作者:李利荣 熊炜 朱莉 曾春艳 吴丹雯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