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论全球化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论全球化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论全球化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民在实践过程中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与信念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前提和依据,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追求远大理想和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在全球化竞争中自身健康成才的需要,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创未来的前进动力。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1.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著名诗人流沙河的这首《理想》,用启迪性的话语说明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人生是一个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当代大学生要使自己的青春富有意义,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方向,不迷失自我,就必须在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导下,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调整到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一致,将个人的理想与现阶段的社会理想有机结合。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实现理想信念的实践过程中明确方向、奋力拼搏,用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难与挫折,成就自己的中国梦。

2.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我国几千年来一直强调以德治国、以德立身,古代读书人把“修身、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精神追求。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就会失去脊梁,不能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人没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就会不思进取,生命就过得碌碌无为。作为生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在面对大量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下,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精神境界,避免大学生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保持大学生心灵的充实和安宁,塑造高尚人格,使大学生拥有自信、自强、自力的精神品格。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越崇高和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

三、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

1.全球化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迷茫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文化、价值观念在激荡中交流和发展。全球化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念,世俗化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已经影响到了我国人民传统的政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90后”大学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成长,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充满激情,成就欲望强烈,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但由于他们涉世不深,阅历较浅,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缺乏全面的理解,在全球一体化趋势及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容易被西方文化生产方式、物资消费方式、民主价值观等表象影响。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技术优势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就业方式等方面的不足进行比较,认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表现出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追求的不适应和迷茫。

2.全球化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国家主权观念弱化

当前国家是国际社会各项事务活动中的独立主体,是世界上不同地域民群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继续深入,金融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使得各国之间的联合愈加紧密。与此同时,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人口问题、自然灾害、粮食短缺、能源危机等,都需要依靠国际组织间的跨国、跨区域合作才能解决,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他国的合作而独立存在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推进,西方发达国家数量众多的大型跨国公司的存在,使得全世界劳动力市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不同国家之间的劳务输出,“世界公民”群体逐渐形成。面对这些世界性变化,部分大学生淡化了原来的国家认同,淡化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信念,认为只要自己生活过得好,到哪工作、为谁服务都不重要,抛开国家利益空谈国际利益,导致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被这种跨国性的国际合作所削弱。“全球化进程已经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构成威胁,使这些国家的国家地位弱化、国家职能退化、综合国力衰化。”

3.全球化背景下部分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淡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精神源泉。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文化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整体,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包括不同时代人们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与风俗习惯,它既是民族意识与感情的积淀,又是该民族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的凝结与概括,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思想相互碰撞和交流,其原则本应是“平等对话”、“和而不同”,但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制定了“利己”的全球化经济文化规则,在国际化中推行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和利己的人生价值观,导致各国文化交流变为西方文化的“独语”。西方国家某些腐朽堕落的文化生活、社会价值观及所谓的“民主、平等、博爱”思想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了一定的迷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我国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

四、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1.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乘风破浪、不断进取的灯塔和动力之源。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要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一是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二是要改进课堂教育方式,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成果和经验,运用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对课题内容、理论观点进行比较和讨论,深化理解。三是要将理想信念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把系统教学和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利用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多种形式、多方位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大学生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2.加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国情教育

国情是一个国家各方面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加强大学生国情教育,激发爱国情怀,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客观发展规律,认识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国情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真实地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用历史文化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自豪感。其次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全球化竞争中“摸着石头过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国民经济总量GDP已达到世界第二。相继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界博览会,神舟飞船、载人航天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高速铁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等高新技术领域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用这些大学生身边可以感受到的国家大事件鼓舞人心、凝聚人心,坚定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3.加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文化教育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文化心理、道德规范的总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张大年先生凝练的中华民族精神。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和紧密,和平与发展是国际社会的时代主题,但世界局势风云变幻、错综复杂。西方多种反华势力一直“双重标准”,“和平演变”干涉我国内政、对青年学生进行“西化”的图谋也从未中断。在全球化进程中要大力弘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认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世界多极化持续推进,国际社会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既要应对西方资产阶级不良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与挑战,同时也要把握住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在全球化中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成为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人生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作者:胡喜海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