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讨大学生良好心智培养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讨大学生良好心智培养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探讨大学生良好心智培养途径

一、影响学生心智的主要因素

1.教育体制所造成的心智失衡

高考指挥棒使得绝大多数学生无暇有时间顾及高考以外的事情,高等教育专业至上,太过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了人格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文科毕业生连灯泡都不会换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知识结构性失衡又使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传播不够,学子没法真正面对现实生活。高校招生的地域划分人为地在学生心里埋下了不平衡的种子,记忆力以外的能力在高考中难以得到体现和认可等等……

2.精神空虚、情感浅薄造成的心智失衡

课程单一,主要是简单的记忆,教学活动只是围绕课堂和图书馆进行,实验与实践活动严重不足,课堂相对封闭,校园智力活动单一,导致知识上的虚无主义;思想政治课不能触及学生心灵,造成学生自以为是,思想偏狭,理性判断肤浅,情感浅薄。

3.就业压力造成心智失衡

就业压力使得家长和学生只考虑就业,这种单纯的功利主义思考阻碍了学生们热爱生活、热爱知识的心智活动。

4.媒介素养不够造成心智失衡

媒介本身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媒介是意识的载体,它代表着各个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对信息传递过程进行解析,新闻和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不存在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同时,新闻和信息的选择还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公众需求及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入选,优先得到传播。也就是说,对媒介的信息需要有判断力,如果媒介素养欠缺、判断力不够就会造成心智失衡。

5.社会不良环境造成的心智失衡

校园氛围、伙伴、家庭教育及周边大人的行为模板都是不可忽视的心智发育环境,对心智的发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爸是李刚”腐蚀着不少年轻的心智,少数或官或商的社会既得利益者以官吏自居,肆意践踏人权已成了惯性……拼爹现象造成的“不学无术工作好,一无是处住别墅”的现象使得平民百姓因骇之、妒之、慕之、无可奈何之而影响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

二、心智缺陷可能带来的问题

心智缺陷可能只是小部分人具有的,但历史告诫:万户之室,可毁于寸火。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是教育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心智缺陷带来的问题有:思想日益僵化、缺乏活力、精神萎靡;拜金思想日盛,养成炫耀性消费习惯;心智承接不起竞争压力而产生迷茫,导致精神失衡,沉溺感官快乐;惯性盲目服从,容易被别有用心人的花言左右;创新能力不足,精英人才质量下降;踏入社会,不良风气相互感染,腐蚀和谐社会。

三、高校培育学生良好心智的途径

高校是培养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机构,为社会输送的应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文化道德修养,还有健康生理、心理状态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大学阶段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忽视任何一方都不能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因此,高校教育中心智培育应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

1.自身修养的培育

中华五千年文明,涵盖有丰富的修身养性法则,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文化、智慧、善良和知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优秀品质与价值的外在体现,每时每刻都绽放着一种理性与形体美,而这种美又每时每刻散发着极其诱人的人格魅力。“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是孔子的修养。“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这是共产党人的修养。个人修养包含更宽泛的内容,在丰富自身素质内涵之外应注重“谦虚、尊重、宽容”三原则。

2.媒介素养的培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媒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60年代的报纸到80年代的黑白电视迅猛发展为手机、报纸、收音机、电视、互联网……多方位立体式的媒体大军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纽带,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视听需要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由此,有人提出了媒介素养的概念,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媒介素养教育却近乎空白。不仅是中小学未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忽略了媒介素养教育这一部分。虽然我国学界近年来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研讨曾掀起数轮高潮,但在实施方面鲜有动作,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令人担忧。美国传播学者乔治•格伯纳说“任何一种新闻,同时都是一种见解”,即是对这一特性精辟的诠释。从传媒的制作流程来看,它是一个层层“把关”的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关”的过程及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那么,怎么去阅读、理解、过滤、吸收媒介信息就成了提高媒介素养的关键,涉及到心智能量和淡定力的问题,要提高强化自己的分辨能力。

3.心智力的培养

心智力,即提高心智能力的能力。于丹提出了“淡定力”概念,包丰源提出了“心智能量”概念,一个从文学的角度、一个从理学的角度分别剖析解读心智。大到历史的变迁、小到身体健康都是能量聚合与离散的结果,而人的心智则作用和影响着能量的流动方向,说明心智的锻炼和培养是一个极其复杂、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应该坚持不懈,努力锻炼,不断改进。心智的某些因素往往复杂而脆弱,好不容易练就的良好状态,外界突然的意外事件就足以将其摧毁,以至于心智重又陷入巨大缺陷。比如心智中的情商因素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因素,须以积极的态度付出毅力和恒心。所以,锻炼和培养好的心智不仅需要自身努力,还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参与,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努力营造公平、正义、良善、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态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只有把抱怨自己的态度变成宽广的宁静才是人生的幸福。

4.大学教育改革

(1)根据新教育方针确立高校教育理念,寻求就业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整合型人才。一边是企业求贤若渴,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在劳动力市场的两端,拥有人力资本的毕业生和需求人力资源的企业都在摸索着、找寻着彼此的方向和位置,寻找二者最佳的契合点。“想招到适合企业需要的毕业生,不容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总经理唐登杰坦言。专业设置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不适应症”的表现之一。人大会上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当被问及企业最看重大学毕业生身上的哪些素质,大学毕业生跟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等问题时,李东生驻足回答说:“大学生身上的创新精神、能力素养、团队精神都是我们特别看重的。”

(2)大胆鼓励学校进行具有自己特点的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思路,加强人文主义和科学精神教育。放眼世界,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学无不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同成功的教育是密切关联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包含许多子系统的复杂体系,中国儒、墨、法、道……等各派哲学思想的多元文化合力造就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诸多特质,例如崇尚和谐的特质等,然而现在的大学却少有特色元素。

(3)让筛选教学变为为兴趣和理想而教学。从科举制度到现在的高考制度都过于侧重其筛选功能,将教育的各阶段异化为更高一级教育的预备阶段,故而应对考试选拔成了教学目的,而其他一切都成了服务于考试的手段,这在中学阶段尤为突出。这种为选拔而教,为选拔而学,不符合教学的目的和方向。

(4)自主选择课业,走素质教育的道路,积极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高等教育文理一家,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批判能力,做到思维自主、独立分析,能够对多元世界作出自己的正确选择。制度化学生参与实验及科研的机会,同世界各国教育进行广泛的交流,积极参与世界科技文化项目,培养创新精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69年由MIT本科教学院长麦克维加提出的“本科生研究机会方案”,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学生科研的学习计划,得到广泛响应,取得了极佳的教学及社会成果,我国高校里有多少学生能真正地参与进来?能否有一个制度化的提高学生实践和参与的机制?总之,对现代大学生而言,良好心智的培养与教育对健步跨入世界之林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者:李冬 莲黄星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广播电视台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