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讨大学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讨大学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探讨大学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实践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内涵

包豪斯对上述传统学院式教育的变革造就了大量适合时代要求的现代设计人才。而包豪斯课程最新颖的地方恰恰是其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由伊顿、康定斯基、克利等先锋派大师任教,他们非常注重对个体的启发,而且敏锐地意识到了工业化世界的特点,并致力于将所有的创造活动联合为一个整体并最终创造出统一而整体的、调和了艺术与工业的艺术品。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并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成功更证明了表面学院派的教育形式不可能承担培养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重任。由此可知,艺术的变革没有一劳永逸的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艺术教育与时代的同步。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立不能因循守旧于学院派传统的表面形式,走向教条化、技术化,而应把握其创新的核心精神,那才是学院派得以辉煌的真正基础。

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日益兴起,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但要有基本的专业技术素养,还要对各种不同文化有着广泛的涉猎,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设计作品要具有独特的原创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又分为很多不同专业方向,如“环境设计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动画设计专业”等等,因此学生要学习很多门各自专业的技术类课程,而几门基础课程“素描”“速写”“色彩”因已有考前班的技术训练,所以,学生大都具备了这几门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更应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才是一个学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需要的大基础。这种大基础包含3个基本要素:即开阔的眼界、独立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究。只有具备了这样基础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好的艺术设计作品。

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利用多种途径开阔学生的眼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因为学生在考前班里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但是,考前班的学习是突击性的、充满了功利性的一种重压下的学习,这种学习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艺术的热爱;相反,随着目标实现,反而造成了他们对绘画的厌倦与麻木。有些同学甚至对绘画产生了“一点都不想画”的负面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改变学生的应试画法,鼓励他们可以自由地按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画,不再设定唯一的标准。刚开始,学生往往象被突然抛入真空,茫然无措,不知该如何下笔,这时培养学生开阔的眼界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应尽量多搜集艺术大师们的名作,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对艺术名作进行分析介绍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课后,教师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艺术大师的画册及相关评论让学生学习,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讯的优势去搜索自己最喜爱的大师做专题研究。此外,安排学生去博物馆写生和看一些高水平的艺术展览也是提高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当前艺术发展现状的好途径。为了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笔者采取了观摩往届学生作品的方法,因为学生作品的接近性使他们更便于参考,建立自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慢慢突破以前惯用的考学模式,抛掉麻木厌倦的情绪,找到绘画的兴趣点,让自己的眼界逐渐开阔起来。

(二)通过提问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要强调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找出自己独有的方法去画出有自己特点的画。但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就这样要求是不现实的,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方式,这就是“授人以渔”了。苏格拉底认为,当我们在学习时,我们实际是在回忆。为了证明这一论断,他用提问的方法让一个从未受过教育的奴童重新发现了一条几何学定理的论证。这种不讲授任何东西,让学生去重新发现他已懂得但并未意识的东西,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法,同样也可用来培养学生自我提问的习惯,这样能使大家都去寻找自己的答案,而不被固定的答案限定住,进而帮助他们寻找并重新建立起自己被应试教育扼杀的宝贵个性。有了个性,学生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画出有特点的画,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艺术和设计都是要求创新的,只有与他人不同才能获得自身的价值,也只有通过不断追问获得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绘画阶段做些引导性提问。例如学生在刚进入大学后往往还是延续考前传统的全因素写实素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问学生“你画的和黑白照片有何不同”,让学生去思考随着摄影术的发明,绘画的这种忠实记录的功能已被取代;又如当学生想通过绘画描绘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情时,教师可以问他“你的故事能画得比电影电视剧里演得更生动更清楚吗”,学生会意识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绘画叙述情节和传播的功能也早已被这些新的媒体所取代。所以,通过这些问题的不断提出使学生开始思索不同艺术设计门类的独特性。素描课程教学要强调对学生的思考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所以课堂提出的问题不能是固定的,而应因材施教,因机施教。

(三)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细节决定成败,一张好的绘画除了要具备开阔的眼界、良好的品位和鲜明特点的独立风格外,还必须具有完成感、完整度。绘画艺术是要通过日积月累的磨炼才能豁然贯通的。因为灵感与坚持的意志力是互相促进的,在“坚持”的艰难过程中,往往能获得新灵感的迸发,就如同渐修与顿悟是禅宗修行的两翼,缺一不可。每幅画作到了最后阶段,往往有很多同学都有画不下去想结束的时候,这时教师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坚持”。这种“坚持”是建立在自己的选择上,而不是像考学前应试教育训练的那样,完成单一的要求。所以,教师这时不应再让学生做大的改动,而应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出发点和此时完成情况,向他们提些对局部进行修改的具体意见,从而帮助学生在这幅画中获得自圆其说的完整性。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具有包容的胸怀,对学生一些新奇甚至怪异的表现加以引导,并培养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这依然是在遵循艺术设计的自身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决不能扼杀学生自己的抉择,这样才会出现真正的创新,甚至超越老师所能想象到的创新。例如在侧重肌理与形态研究的学生那里,教师要让他在出现了偶然的视觉效果后尽力体会肌理的形式并着力挖掘出其象征性;而在画结构素描的学生那里,教师要提醒他尽量不用明暗光影而只用线造型,以避免因多种绘画因素混杂在一起导致对形态本质认识的模糊;对那些喜欢用综合材料进行表现的学生,教师要启发他去感受由于材料变化引起的视觉形象和心理反应及对材料语言本身精神性的发掘。最后,在一张画作较好的完成后,教师还要提醒学生这还不能算完,还要要求学生考虑装裱、展览的具体方式,因为宣传形式也是艺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正是对细节的精雕细琢,才会慢慢培养起学生较高的专业艺术素养。

四、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艺术设计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就是做从前未有的,这就决定了艺术本身无法被教授。这当然不是说艺术设计专业完全不需要教授,而是强调其教学方法的核心应放在启发个体的兴趣与潜质上。尤其是在艺术设计教育进入现代主义时期后,教授艺术设计的教师一定要摆脱对人施教的旧想法,应与学生交相呼应,教学的理想境界才能完成,否则那必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一旦不告诉他明确的方法指令,他就又会无所适从。所以对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鼓励、提问、引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基础课的理解,并且从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为以后进行的专业课学习奠定较高的艺术起点,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形成终身受益的艺术设计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的价值观。

作者:史钟颖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