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面子消费特征影响因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面子消费特征影响因素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面子消费特征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大众消费时代,有关消费伦理的问题日渐凸显,学界对大学生消费问题化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本文首先在消费主义理论视角下厘清了大学生面子消费的具体内涵,通过总结大学生面子消费的特征,分析构建大学生面子消费的影响因素来反思大学生群体的面子消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面子消费;大学生;认同;反思

2020年的冬天,部分大学校园里穿北面羽绒服的大学生突然多了起来,似乎已经成为校服一样的存在。有人说,在部分大学校园里,“夏天的椰子(Yeezy鞋)比树上的椰子多,冬天的北面比宿舍的泡面多”①。“北面”即TheNorthFace,是近几年继“加拿大鹅”之后受到许多年轻人所追逐的“潮牌”之一。这个牌子之所以叫做北面,是因为对于登山者来说北坡是山上最冷、最难攀爬的地方,因此北面其实是象征着不畏严寒险阻的户外探索精神。但对于大多数追求时尚与潮流的大学生来说,顾及面子冷不冷的精神需求要比身冷不冷的物质需求来得更加迫切。因为似乎只要穿上北面就能轻松地融入当代大学生群体,所以很显然,“北面校服事件”表面上似乎是大学生群体审美的单一化,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一种新群体文化中的身份认同。

一、概念界定

从消费的目的来定义面子消费,本文认为面子消费是一种炫耀性消费,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心理需要,为了炫耀而进行的消费。按照消费主义的逻辑,消费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而是展示购买者其社会资本的一种重要仪式,是为了达成消费者攀比性愿望的一种手段。学界对于“面子消费”是这样定义的,人们为了争取面子而主动选择或被动接受的一种夸耀型、攀比型消费,是一种炫耀性消费[1]。人们的面子意识涉及到穿着打扮、汽车、住宅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会留意别人如何凝视自己。如今,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消费方式关系着人际交往圈的链接,同时也显示着个人的身份地位。在当代大学生中,面子消费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开支,甚至有些大学生身宁愿承受背贷款或是债务的压力与风险也要维持住自己的面子消费[2]。而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Consumption)最早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TorsteinVeblen,1857-1929)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中提出,炫耀性消费就是为财富和权力提供证明以获得并保持尊荣的消费活动[3]。显然我们在讨论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时候不能直接与社会上的那些富翁们相比较或相类比。大学生群体的炫耀性消费一般是指部分大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满足炫耀性心理而展开的消费行为,并且这种消费行为不以其客观现实需求的满足为主要目的。并借该公共展示(PublicDisplay),以期得到来自他人的羡慕与夸赞[4]。

二、大学生面子消费的特征

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主要由“Z世代”(即95后、00后大学生)构成,这个群体出生和成长的背景正是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迅速发展进步的时期,普遍成长于的物质丰富的生活环境并身处于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具体可以概括为个性化、时尚化和符号化这三大特质。首先,大学生在消费时倾向个性化选择,影响其消费的因素独特,如外形差异,色彩独特甚至一些匪夷所思的因素。与高中时期不同,许多青年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开始拥有固定的生活费用即可以自己自由支配手中的金钱。不同于以往都是父母帮助自己挑选衣物,自由购买喜欢的服装让许多大学生感到兴奋与特别。不同于许多高中统一规定必须着装校服,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给了许多年轻人前所未有的穿衣自由。于是从穿着入手体现自我个性似乎成了必然,一方面从主观层面上来看,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服装是一个人审美的外显与延伸,大学生寻求个性的穿着打扮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寻求自我的一场探索之旅;另一方面从客观层面上来看,收益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琳琅满目的服装款式也为大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前提。其次,大学生在消费时倾向时尚化选择,大学生是“潮牌”时尚消费的主要付费者,时尚所代表的新奇、新潮等特点迎合了他们展现自我存在和青春活力的需要。正如前文所说,大学校园一直是各种潮牌商品重要的聚集地。近几年来,潮牌文化深受广大青年群体的欢迎,从前几年突然大火的supreme、Vans和CanadianGoose到最近几年很受欢迎的“北面”都表面了大学生群体对于潮牌的追逐与喜爱,对潮牌文化的迎合与认可。拥有一双限量款的“AJ”(AirJordan运动鞋)甚至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网络上不乏有许多年轻人表示,穿上“AJ”后的自己不仅可以在篮球场上意气风发、惹人关注,甚至去结交新朋友、相亲的时候也能让自己更自信。最后,大学生在消费时倾向符号化选择,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惯习普遍倾向于重视商品本身所带有的符号意义与品味加成。吉登斯认为,穿着是私人化的,它是显现个性的方式,是“自我表演的一种手段”,穿着既受社会认同又受自我认同的影响,它实际上是个性、气质、性别、阶级地位和职业身份的一种显现符号。同样以潮牌商品为例,许多潮牌之所以受到许多大学生群体的狂热追捧,就是因为潮牌的属性与特质(夸张的Logo和标志性的设计风格等)正好契合许多年轻人用外显的方式展示自己个人品味,彰显自我个性追求的需要。起初,AJ球鞋某一款式的大火其实是与篮球明星在某一场重要的赛事上取得成功有关,许多球迷为了纪念重要时刻便可能会购买同一款球鞋,追求的是其背后的象征性意义。然而,受到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资本的介入和商品营销方式的转变,消费者购买某一款球鞋或许已经和特定的人或事件无关,转而是其所代表的符号性意义。简而言之,当前许多潮牌商品、时尚商品善于制造符号与贩卖符号,而消费者也越来越关注商品的符号性意涵。大学生群体借助这些象征符号来构建、展示他们的身份地位和文化品味,既而塑造和加固其在校园关系圈和社会关系圈的影响力[5]。

三、大学生面子消费的影响因素

高校中大学生面子消费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构建大学生面子消费的影响因素,一方面主观层面自我认同、自我实现等心理诉求扮演者重要角色,另一方面来自于同期群体、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同样值得外界关注。大学生群体的面子消费与其自身的心理诉求取向和社会环境中消极价值观、消费观和生活观的影响有关。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获得他人认同和尊重的需求,求异与求同的矛盾心理并存,例如在时尚消费中,购买潮牌本身是为了凸显个性,但同质化的品牌又会使得这种个性快速淹没在潮流中,这种矛盾也常常造成他们自我感与信仰的缺失。研究发现,自我实现对物质主义具有正向影响,自我实现和物质主义正向作用于大学生的面子消费行为[5]。整个社会大环境中“消费热”的持续升温、大众传媒的鼓动作用、家庭和参照群体的影响、全球化视域中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与中国伦理文化的惯性制约与自我意识的缺乏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的面子消费现象的产生[6]。消费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以及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有重要的影响。总体上来看,家庭经济资本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的形塑有直接和显著的影响;原生家庭的文化、经济资本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面子消费观念,并且这种共同影响超过了家庭文化、经济资本各自的影响。此外,城乡分化、社会分层和社会价值观等因素对于大学生的成长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7]。解晓娜、石可、郭永玉以补偿性消费理论为基础,探究出生于低阶层的大学生群体进行面子消费的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该研究结论认为低阶层大学生的自尊状态对其面子消费倾向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对比高阶层大学生群体,低阶层大学生面对具有地位符号价值商品表现出更强烈的面子消费倾向[8]。

四、对大学生面子消费后果的反思

近年来,抖音、小红书、虎扑等网络平台兴起的“网红”文化,消解了信息鸿沟,意见领袖在广泛人数的基础上频繁带货,深刻地影响到身处潮流金字塔下方、消费水平低下的学生群体。无法做引流潮流的人,不如屈从于广义的潮流,穿“潮牌”成了许多大学生获取身份认同的原材料和表现方式。但“潮牌”高昂的价格并不适合所有的大学生都去消费,而“花呗”“白条”等超前消费手段又给了许多大学生他们似乎有能力用得起这些“潮牌”的错觉。服装是审美的延展,个性的外显,当代大学生生存在一个迫切需要被认同的时代。但是受“网红”文化等因素影响下的大学生群体依靠“花呗”买到的“面子”是真正的面子吗?大学时期是青年大学生培养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其经历社会化形塑其社会行为与社会观念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消费观念常常会受到来自家庭、同期群体、互联网和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面子消费损害个人健康、动摇精神追求、影响自身长远发展的现象数见不鲜[9]。无论从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大学生的面子消费都将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首先,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对个人的影响表现在价值观念、身份认同等方面。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消费与认同具有重要的关联性。人们的消费行为实际上反映着主体对自我的看法、定位和认同。大学生借由高档消费品中的符号价值来彰显自我认同和获取身份认同,这将不利于大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其次,对很多家庭来说,供应大学生的学习花费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家庭支出内容。大学生的面子消费伴随着的是高额的支出费用,这无疑会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特别是相对于城市地区的许多农村家庭来说,大学生的面子消费无疑会让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承担起不必要的经济压力。最后,面子消费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产生负面影响。面子消费行为的还容易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的冲动性、盲目性和炫耀性等问题[10]。面子意识、生活压力和社会上所渲染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等因素的多方影响下,大学生一旦心理失衡便有可能出现违背道德和法律的活动如偷、抢、骗等违法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对大学生自身说影响深远,并且与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期待也是不相符合的[11]。作为未来社会消费的一股重要力量,大学生群体的面子消费行为同样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其消费行为及后果应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反思[4]。五、结语按照消费主义的逻辑,消费的目的除了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还能够帮助购买者展示其社会资本,是为了达成消费者攀比性愿望的一种手段和仪式。本文认为大学生群体的面子消费是一种炫耀性消费,大学生群体的炫耀性消费一般是指部分大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满足炫耀性心理而展开的消费行为,并且这种消费行为不以其客观现实需求的满足为主要目的并借该公共展示以期得到来自他人的羡慕与夸赞。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具体可以概括为个性化、时尚化和符号化这三大特质。而构建大学生面子消费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是来自于主观层面中的自我认同、自我实现等心理诉求,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同期群体、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无论从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大学生的面子消费都将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大学时期是青年塑造其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促使大学生群体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与配合。首先,大学生本身应当时刻警醒西方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对自身的侵害与污染,不应该把自我认同、身份认同与物质商品所挂钩。而应当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理性消费,自觉学习、弘扬并践行优秀的中华文化,追求高雅的精神文明;其次,家庭是个人审美以及消费惯习养成的重要场所。家长和家人应当避免向子女或青年人灌输物质主义、金钱主义等思想,同时应该以培育良好家风为己任。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育子女理性消费的观念,不溺爱孩子合理地给予子女生活费用等等;再次,大学校园应该是青年学子追求高尚精神情操的重要基地,学校应当加强教育和管理大学生面子消费、攀比型消费的不良风气,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最后,社交媒体时代,社会应该注意网络咨询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影响。加强对不良媒体的约束和管制,积极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和消费环境。

作者:梁会东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