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微电影助力培智学生团队合作品质形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培智学生由于自身发展的障碍,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独特性,他们在身体机能发育、神经系统发育等方面与同年龄的普通儿童相比存在差异性。文章分析了培智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社交行为的影响,通过参与微电影拍摄等实践,为培智高年级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真实体验,增强了培智高年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了培智高年级学生社交行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微电影;培智;团队合作
一、引言
培智学生由于自身发展的障碍,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独特性,他们在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神经系统等方面与同年龄的普通儿童相比存在差异性[1]。由于存在生理方面的差异,他们的社会适应行为发展方面也存在障碍:情绪发展水平比较低、情绪情感的体验水平比较低、情绪控制能力较差、情绪反应直接、情绪反应时间短暂、特有的行为问题(如自我刺激行为、自我伤害行为、侵犯或破坏行为、爆发性行为等)[2]。而对于培智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即将面临走进社会,或是走上工作岗位的发展方向。他们在就业所需的技能方面在特校多年的学习能够得到提升,但是就业所需的品质(如团队合作、忍耐力、意志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有学者对毕业的培智学生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反馈,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与人交往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导致工作中断或是被解雇等问题。因此对培智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品质方面的培养刻不容缓。笔者选取团队合作品质进行相关的研究,通过微电影这一生动的新时代产物来辅助研究培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可行性分析
对于微电影的定义,根据百度百科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制作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三微”(微时、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电影短片[3]。根据其特征,利用微电影促进培智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形成是可行的。
(一)微电影的叙事风格符合培智学生的认知水平微电影与传统的电影模式不同,传统的电影情节较长,需要观众或参与拍摄的人员对剧本情节有较好的领悟力,对于培智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较难达到,但微电影的叙事风格简洁,主题比较简单易懂,时间较短,培智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达到微电影拍摄的要求,这也为培智高年级学生参与微电影拍摄提供了可能性。
(二)微电影的传播速度快,能够给培智学生及时的反馈培智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自卑、胆怯的心理,而微电影由于传播速度快,具有立体、快速的传播平台,能够快速给予观众、拍摄者及时的体验[4]。因此参与微电影的拍摄,能够给予培智学生及时的反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微电影的拍摄需要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合作,为培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微电影虽然具有“三微”的特征,但本身也需要完整策划和完整制作,因此同样需要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合作,培智学生在参与微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培智学生团队合作品质的特点
培智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在身心发展方面滞后于同龄的普通学生,但他们在身心发展同样也要遵循普通儿童的发展规律,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应当逐步深入,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逐渐进行培养。第一步首先是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第二步是团队合作能力形成;第三步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5]。但培智学生在团队合作品质的形成过程中不同于普通儿童能够循序渐进,他们会出现反复曲折、周期特别长等不同的问题。
(一)合作意识薄弱由于培智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主要处于受照顾的角色,许多任务的完成不是通过主动寻求合作来完成的,而是被动的接受、或者更多的时候是独立完成的,特别是在班级学习中,当其他学生大部分都是自闭症学生时,那么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团队合作的意识就很难得到培养,更多的时候是独自作业的情况,因此在高年级时团队合作精神便很难形成。
(二)合作能力较弱培智学生在进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往往缺少主动性与稳定性,他们常常局限于某一件具体任务的合作,通常是在老师、家长或者是资优学生的指挥下进行合作,因此很难将这种团队合作精神进行内化迁移,从而形成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并且容易出现反复的过程,需要多次不断的循环反复才有可能形成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合作精神形成周期特别长培智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技能的周期与同龄儿童相比普遍更长,特别是团队合作精神这样较难形象化,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对于培智学生而言形成的周期会更长。
四、参与微电影拍摄,促进培智学生团队合作品质的形成
虽然一部微电影的作品时间不长,但它本身也需要经过完整的创作过程,包括拍摄前的剧本创作、拍摄计划的制定、实施拍摄、后期剪辑制作等等,每一个环节的顺利实施才能创作出一部理想的微电影作品。培智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剧本学习、拍摄过程、后期的反馈评价等不同的环节,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促进他们团队合作品质的形成。
(一)学习剧本为培智学生的沟通理解提供了前提培智学生要想拍摄微电影,必须先要理解剧本的内容,明白角色的要求,这就要求培智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学会倾听,学习理解剧本的要求,这也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供了契机。例如学校在拍摄微电影《快乐的一天》时,选取了洋洋等几名培智高年级的学生担任主角,特别是洋洋同学情绪行为不稳定,害怕陌生的环境、看到陌生人易焦虑便开始抓自己的脸,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与他人合作方面表现较弱,但是洋洋喜欢看电影电视,喜欢模仿表演,因此抓住他喜欢电影这一契机,期望通过拍摄微电影提高他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洋洋在与同学一起学习剧本的时候需要学会等待、学会倾听,理解在不同的场合表演不同的情景,这些都是团队合作品质所必备的。将拍摄微电影作为强化刺激物打开了洋洋与他人沟通合作的有效通道,从而促进培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
(二)参与拍摄过程为培智学生提供与他人沟通合作的真实场景每个场景的拍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多次的拍摄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洋洋同学在拍摄的过程中从开始的焦虑—拍摄出错—批评指正—重拍等多次的循环反复,他的焦虑情绪行为从开始的频繁出现到后期渐渐稳定,在实践中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这样的拍摄场景是今后学生走入社会所需要面对的与人沟通交往的场合的一种模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性。在这个过程中,培智学生产生了自我塑造,培养了自我意识[6]。这样的做法则是将团队合作能力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化,有助于培智学生在实际的场景中进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微电影的拍摄成效能够给予培智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微电影拍摄的时间较短,能够很快给予培智学生及时反馈。洋洋经过付出拍摄微电影《快乐的一天》,在校园里播出后得到大家的认可,他在班级中、学校里大家都肯定他的表演,提高了他的自信,增强他在团队中的存在感与价值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具有正向的意义。微电影的及时反馈符合培智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与心理需求,对他在今后学习工作中的沟通合作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7]。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培智学生而言,有效的反馈评价有助于培智学生形成“心理的我”,从而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逐步形成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参与微电影拍摄,有效提高培智学生的沟通、交往等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提升团队合作的能力,增强集体认同感,促进他们形成团队合作品质。
五、结语
微电影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让培智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认可它的作用,喜欢上微电影,愿意参与微电影的创作,进而在参与拍摄微电影的过程中提升沟通合作能力,提高自信心,得到正向的反馈,从这个角度而言微电影对于学生团队合作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需要强调的是培智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的培养需要从低年级开始渗透[8],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快速达到的;需要从平时的学校教学、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等多方位的引导才能真正达到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冬梅,雷雳,邹泓.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150-156.
[2]夏峰,谭和平.中国特殊教育新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蓓蕾.微电影:提炼生活的精巧磨合[J].电影文学,2013,(02):43-44.
[4]候君奕.“微”时代背景下“微电影”的优势探析[J].电影文学,2013,(02):41-42.
[5]陶晓燕.利用科普资源培养初中生的团队合作精神[C].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专题资料汇编,上海,2007:137.
[6]兰腾,熊文娟.微电影资源库在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18,(04):12-14.
[7]马新荣.运用微电影制作提升学生德育内涵.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2卷,2015,(09):162-163.
[8]赖纪平.以“做”为中心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8,(07):21.
作者:徐烨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