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妖怪形象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妖怪形象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妖怪形象分析

摘要:妖怪文化是我国古代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是小说、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的重要题材来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动画电影是呈现充满神秘和想象的妖怪形象的最佳艺术形式。本文以我国动画电影中的妖怪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妖怪形象数量和类别都有所增加。但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妖怪形象同质化严重,整体偏低幼化,妖怪形象特征不明显,其塑造还存在创新性不足、角色不够丰满等问题。只有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并从中得到启示,才能为未来我国动画电影中妖怪形象的塑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妖怪形象;传统文化

一、研究背景

自古以来,妖怪信仰都是我国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动画电影的表现内容以想象为主,并不受到具体历史与固有形态、观念的限制。动画电影中出现的形象可以任意改变,能够轻松地呈现现实世界中无法拍摄的场景,塑造在物质世界中违背常识的形象,这就与充满神秘色彩的妖怪相契合。动画强国日本以独特的妖怪文化作为动画创作的重要源泉,生产了一大批优秀的妖怪题材作品,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妖怪形象。反观我国动画电影史,以传统文化为创作根基的国产动画电影中也不乏妖怪形象,对我国动画电影中的妖怪形象进行研究,探索出其当前形象塑造中的问题,对促进未来我国动画电影创作从肥沃的妖怪文化土壤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塑造出更鲜明生动的妖怪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概念界定

“动画电影,英文为Animation,与常规电影的不同点在于动画电影的拍摄对象本身不是生命体,而是用造型艺术手段制作的假定性形象。”①动画电影的本质在于使原本没有生命力的形象能通过电影特性、电影思维、电影语言在银幕上活动起来。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动画电影的本体是一种时空艺术、视听艺术,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本文所讨论的“动画电影”包括卡通、剪纸、木偶、3D等多种动画类型。我国自古就有“妖怪”的概念。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干宝在《搜神记》卷六中将“妖怪”定义为:“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妖怪”指能够幻化为人形的、具有人类不具有的神通的超自然现象或事物,而“妖怪”形象也就是人类对这种超自然现象的具象化。

三、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妖怪形象分类

从1941年万氏兄弟导演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中第一次出现妖怪形象开始,至2019年12月30日,笔者考察了78年间能够找到片源的国产动画电影②,并提取出了出现过妖怪形象的动画电影及影片中的妖怪形象。妖怪是人类观念的产物,没有人能准确说出其真实形象究竟是怎样的,动画电影在进行妖怪形象创作时具有极高的自由度。国产动画电影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其中塑造的妖怪形象或直接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妖怪形象在银幕上进行再现,或将传统元素作为创作灵感来源,即使是原创的妖怪形象,也带着中国文化的独特烙印。总的来说,都是带有中国色彩的中国妖怪。故本文以国产动画电影中妖怪形象塑造的参照物来源作为分类标准。

(一)脱胎于古代文学的妖怪形象妖怪很早就在我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在社会上延续的时间长,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涉及各大文学艺术领域,“凡诗、赋、楚辞、小说等各种文学领域,建筑、美术、歌舞、戏剧等等造型艺术及综合艺术,都有它的踪迹”③。作为文学艺术的绝佳表现对象,妖怪自然而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最早的母题之一。古代文学作品在成为塑造神秘、瑰丽的妖怪形象的热土之时,也就成了现代国产动画电影妖怪形象参照物最直接、最大的来源。1.小说。从最初基于实用目的而单纯对妖怪进行记载的《山海经》,到魏晋时期兴起的《搜神记》《拾遗记》等志怪小说,再到明代流行的《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我国古代的小说家们刻画出了诸多能够满足人们想象的妖怪形象,打造了精彩绝伦的妖怪世界。许多国产动画电影在进行创作时直接将小说中的故事进行改编后搬到大银幕上,所刻画的妖怪形象也就大致以小说中的形象为原型,遵循小说中的设定。例如对于《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创作者就采用了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对孙悟空外形的描述,“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④,同时借用了京剧脸谱的造型特征,设计了“‘脸似蟠桃,红鸡心,绿眉毛,鹅黄上衣,翠绿围巾,豹皮短裙,红裤黑靴’的经典的‘美猴王’”⑤形象,配合不畏权势、敢于反抗、乐观诙谐的性格特征,一个脱胎于小说的活灵活现的妖怪形象就这样跃然于银幕上。其他诸如根据《聊斋志异》片段改编的《莲花公主》,根据《封神演义》片段改编的《哪吒闹海》,以及根据《西游记》片段改编的《铁扇公主》《火焰山》《猪八戒吃西瓜》等动画电影中出现的妖怪形象都该归于此类。2.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⑥由民间故事中的形象作为参照塑造的妖怪形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流传于汉族的民间故事,例如《人参娃娃》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搜集来的民间故事改编的。其中的人参娃娃(人参精)形象在造型上借鉴了民间木板年画中手抱鲤鱼的胖娃娃形态,他帮助穷苦人民,匡扶正义,活泼可爱,极具汉族的民间艺术风格。另一类则是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这一类妖怪形象往往比较粗糙,造型多为身躯庞大、獠牙乱发、人身兽面,性格残暴,危害百姓,是为了突显少数民族英雄的勇敢、机智而作为人民的对立面出现的妖怪形象,例如根据保安族民间故事改编的《神马与腰刀》中的风沙妖怪、根据裕固族民间故事改编的《红石峰》中的雪妖等。3.神话。“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⑦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个国家,神话都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它是远古时代人类思考事物源流的兴趣与自身想象力结合的产物。神话具有极高的哲学性与艺术性,饱含想象力,也就成为动画电影形象塑造参照物的来源之一。《勇闯天下》就借用了我国神话中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蚩尤的形象,沿用了其传统的头顶牛角的外形,塑造了一个数千年前败于炎帝后被封印于“七彩石”中、复活后意图统治世界但最终被打败的妖怪形象。

(二)汲取了传统元素的妖怪形象“传统元素也就是中国元素,指的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⑧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部分妖怪在我国古代妖怪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不仅传播广,甚至还受到人们的广泛信奉,成为诸多妖怪中的强宗,乃至具有代表性的妖怪符号。其中以狐狸和蛇为甚,国产动画电影在创作妖怪形象时汲取了这样的传统元素,在狐狸精和蛇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1.狐。“狐”成为代表好淫善妒的妖怪符号,国产动画电影中出现了不少基于这种妖怪符号塑造的狐妖形象。例如,《中国惊奇先生》中的狐妖与《牧野传奇》中的九尾狐都是以“狐”为原型的妖怪。2.蛇。“蛇”是淫荡、阴毒、美艳、冷血的负面女性形象象征。国产动画电影中,《葫芦兄弟》中的蛇精、《葫芦小金刚》中的青蛇以及《新东方神娃》中的蛇妖,都是借用了“蛇”的妖怪符号,以心肠歹毒、冷血、凶残、人面蛇身的蛇妖形象出现。

(三)带有原创性的妖怪形象国产动画电影中也不乏带有原创性的妖怪形象。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妖怪形象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仅靠创作者的想象力生成的,而是与我国的妖怪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参照了千百年来在我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妖怪观念以及作为观念核心的妖怪意象。古人认为“物老成精”,成熟的妖怪意象往往拥有物的外观,但是又有人的特性,同时具有超人的本领。刘仲宇将妖怪的特征表述为“有妖气”,“妖气”的特征是人形与非人形统一、变幻莫测以及具有反主流文化的倾向⑨。长期以来,人们对妖怪形象的艺术创作都是基于人形与非人形、变幻莫测、具有反主流文化倾向的妖怪特征。例如《十二生肖城市英雄》里的水灵、《魔幻仙踪》里的烈焰魔王等都是人身兽面、具有异能、妄图颠覆现实的妖怪形象。

四、国产动画电影妖怪形象塑造的不足及启示

(一)国产动画电影妖怪形象塑造的不足之处1.传统角色翻新,缺少创新性。我国有大量的动画电影都是直接根据明代小说《西游记》片段改编而成的。作为神魔小说的顶峰之作,妖怪形象在其小说中是最为核心的角色形象。从《西游记》小说中脱胎而出的妖怪形象也就成为我国动画电影中最常塑造的妖怪形象。例如“猪八戒”的妖怪形象就在不同的动画电影中出现了至少10次。在《大闹天宫》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的妖怪形象过后,几十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历程中,许多创作者都以其为蓝本对“孙悟空”形象进行翻新再创作。这就导致我国妖怪形象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缺少创新性是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妖怪形象塑造的一大问题。2.原创形象单薄,缺乏立体感。我国动画电影中大多数原创的妖怪形象十分单薄,甚至可以说只是人的外在妖化,以让其拥有异能力的设定更具有合理性。这就可能导致许多观众表面上似乎接受了妖怪的身份设定,内心却没有真正认同其妖怪身份。大多数原创妖怪形象并不具有妖怪特有的气质、特征,难以在观众心目中树立起一个立体的形象。妖不像妖,这是我国动画电影中妖怪形象塑造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二)妖怪形象塑造启示1.重视传统文化,汲取创作源泉。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动画电影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许多涉及妖怪文化的文学、戏剧、壁画等艺术作品都还未进入过人们的视野。除了《西游记》,《搜神记》《聊斋志异》等古代文学作品同样塑造了十分多生动鲜明的妖怪形象。动画电影创作者要立足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古代优秀的艺术作品为创作蓝本,不断拓宽动画电影的题材类型,吸取日本妖怪题材动画电影的创作经验,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提取出优秀的妖怪题材,并抓住本国妖怪具有的独特特征、气质,塑造出被我国观众认可的妖怪形象,对妖怪形象背后隐藏的经济效益进行深入挖掘。2.立足当今现实,不断开拓创新。在妖怪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以我国的文化传承为基础固然重要,但也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特征,为妖怪形象注入现代精神,才能被现代观众广泛接受。《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不断扩展,具有较大的年龄跨度,动画电影创作者在塑造妖怪形象时不仅要以少年儿童审美为基础,更要考虑到成人的审美需求,以有效改善妖怪形象“低幼化”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塑造妖怪形象,还是尝试原创全新的妖怪形象,动画电影创作者都应充分重视妖怪形象身上妖怪特征的体现,塑造出真正能让观众内心认可的妖怪形象。

五、结语

以妖怪形象塑造的参照来源为依据,可将我国动画电影中出现过的妖怪形象大致划分为脱胎于古代文学、汲取了传统元素以及带有原创性的妖怪形象三类。当前,我国动画电影中的妖怪形象存在同质化严重、低幼化明显、独特性不足的问题,创作者在塑造妖怪形象时仍然存在创新性不够、角色形象不够丰满等问题。总的来说,在我国几十年的动画电影发展历程中,妖怪形象还没有很好地找到用武之地。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动画电影产业在妖怪文化这一块还没有进行深入挖掘,没有开发出其背后蕴藏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我国动画电影中塑造的妖怪形象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从最初具有辨识度的“孙悟空”妖怪形象到如今的整体偏“低幼化”,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势头正旺,妖怪形象也呈增加的趋势,如何在妖怪形象所具有的人的特征和妖的特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同时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成功契合,塑造出深入人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妖怪形象,对动画电影创作者来说仍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幸.奇之异象,幻之梦魇[D].重庆:西南大学,2017.

2.焦琨.多元化创作思维———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片发展趋向解读[J].当代电影,2018(09):161-164.

3.秦旭剑.新媒体时代国产动画电影角色形象探析[J].电影文学,2016(03):53-55.

作者:左弟晶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