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传播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传播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传播策略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广告蓬勃发展。本文以宁浩联合宝马推出的微电影广告《巴依尔的春节》为例,从三方面分析原因:迎合受众需求,激发情感共鸣;紧扣故事情节,顺应品牌文化;依托碎片时代,实现精准发力。并针对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趋势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微电影广告;《巴依尔的春节》

新媒体时代,媒体互动方式日趋多样,媒体技术逐渐融合,媒体产品相互交融甚至依赖,从而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媒介形态。新兴的媒介形态赋予受众选择的权利,因此导致媒介价值观的转变,即由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微电影广告打破传统广告传输式的话语机制,成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备受用户青睐。

一、《巴依尔的春节》简介

《巴依尔的春节》是宁浩联合宝马公司推出的贺岁微电影,2020年1月21日上映,于“宝马中国”官方微博,累计观看数达6796万次,点赞数超11.9万次。不少网友评论“太感动了!感谢宁浩导演,为BMW自豪”。影片以山西作为故事背景进行创作,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当“宝马”还叫“巴依尔”时,在家家户户团圆的幸福时刻,借孩子的视角开启的一段以“年”和“家”为主题的温情之旅。片中男孩李辉来自单亲家庭,大年三十这一天,爸爸李大雷开着“巴依尔”接他回家过年。因“巴依尔”这个名字与巴依老爷的相似,李辉受到朋友们的嘲笑,于是他与大胖穿梭在街头巷尾,想尽办法给新车“巴依尔”改新名字。最后,当李辉想要与好友分享“弼马温”这个新名字时,看到他们一家四口嬉戏打闹、其乐融融,孤单又失落地走到车前写下“bamawo”。爸爸下楼时恰巧看到儿子在车上涂画,情急之下打了儿子李辉,但他低头看到“BMW爸妈我”之后,眼角红了……“故乡的冬天飘着雪,飞舞在久违的工厂,点缀了黑色的衣裳,覆盖了我们的希望,心就像这白色的雪,围绕在你身边流浪,不知道风儿把我吹向哪里,心上人又在何方……”伴随着这首《飘雪的工厂》,李辉一家三口在除夕之夜团聚

二、微电影广告的传播策略

(一)迎合受众需求,激发情感共鸣广告是由画面、声音组成的视听形象系统,受众通过直接的物象显现触发直接性的感受,从而提升购买欲望。因此,广告必须具备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特点,以期通过画面提升观众观看广告的兴趣,声音也需突出商品诉求特点,通过声音和画面的视听合一,逼真明确地展现广告商品的个性。微电影与广告的有机结合直接将品牌内核融入电影主题当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以《巴依尔的春节》为例,影片开场以长镜头缓缓推进,怀旧温情的基调,节日庆祝的氛围,主题指向了团圆和亲情。起初李辉私藏爸爸的表,被母亲发现并责备“阴魂不散”。“阴魂不散”在整部影片中还出现了两次:第二次爸爸在车上追问李辉:“你妈到底说我甚了?”李辉转述。第三次除夕夜回家团聚,在家门口爸爸复述。一句话,经过妈妈、李辉、爸爸,从抱怨转为温情,从抗拒达成和解。影片结尾李辉写下了“爸妈我”,却被父亲误解为乱写乱画,大哭离开。父亲看到后,才明白原来儿子向往拥有完整和睦的幸福家庭,此时响起的原创《飘雪的工厂》主题曲,完美契合了人物的内心情绪。父亲轻轻擦去多出来的一笔,表达了对儿子渴望爱的理解与守护。宁浩导演将中国式父子关系的深沉而隐晦展现得淋漓尽致。终场画面是爸爸受到影响,反思后决定带儿子李辉回家过年,向妻子赔礼道歉。影片从妻子家的窗户缓缓推入开场,到妻子家的窗户缓缓推出,形成了剧作和视听的双重对照。结尾让“爸妈我”的文化概念得以继承。作为商品的宝马自此被植入了一个代代相传的亲情符号,铭刻在消费者的脑海里。

(二)紧扣故事情节,顺应品牌文化将品牌文化融入电影的主题表达中,这样的方式更易被受众接受,将广告赋予电影的艺术特性后,艺术化、个性化的特点就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微电影的主题与产品的品牌文化应是同向而行互为依附,不能割裂开来。避免一味追求商业价值,最终沦为娱乐的附庸。影片《巴依尔的春节》的主人公李辉向往的不是孙悟空的盖世神功,也不是巴依尔的大显神通,只期待与爸爸妈妈一起吃团圆的年夜饭。“我带你去个好地方,那地方冰激凌随便吃、巧克力铺满地,带鱼烧得那叫一个香、排骨炖得那叫一个嫩,我保证是你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一次年夜饭。”平日里忙于工作的爸爸终于领悟,开再尊贵的宝马也比不上一家人团圆带来的幸福。2006年《疯狂的石头》上映,导演宁浩一炮而红。影片中调侃宝马汽车的“别摸我”桥段令人印象深刻。时隔13年,BMW正式牵手宁浩,从当年的调侃到今日的暖心电影。时光荏苒,从略显别扭的音译怪名“巴依尔”到调侃式的“别摸我”,从欣赏其科技功能的“弼马温”再到走入千家万户的暖心“爸妈我”,宝马汽车的“BMW”3个字母仿佛经历了一场时光之旅。正如影片最后写道:那个浑身是电脑的“巴依尔”,如今以“宝马”的名字走进千家万户。影片用名字的变化串起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用暖心的故事将自己的品牌文化巧妙地与中国本土文化有机融合,感人至深。

(三)依托碎片时代,实现精准发力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接收方式逐渐向碎片化靠拢,同时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相继出现并迅猛发展,“微”时代应运而生。而微电影借助“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的特征,依托“微”时代,受到广告主们的青睐[1]。新技术变革下的“碎片化”时代强有力地助推微电影广告的发展。早在2001到2002年间,TheHire(宝马赏金车神广告集)网络短片项目就收获了无数好评,成为写入教科书的广告营销案例。集结了8位国际知名导演,由克莱夫•欧文主演、大卫•芬奇监制,拍摄制作了8部网络短片,分别是约翰•法兰克海默导演的Ambush(埋伏)、李安导演的Chosen(选择)、王家卫导演的TheFollow(跟踪)、演盖•瑞奇导演的Star(明星)、伊纳•瑞特导演的PowderKeg(火药桶)、吴宇森的Hostage(人质)、乔•卡纳汉导演的Ticker(分秒必争)以及托尼•斯科特导演的BeattheDevil(打击魔鬼)。2019年,宝马还为纪念柏林墙倒塌30周年推出了短片TheSmallEscape(微小逃离)将冷战时期压抑的社会气氛与主人公的动人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三、微电影广告传播热的冷思考

(一)优化内容生产,避免同质现象依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微电影广告成功的关键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准确恰当甚至令人深思的主题呈现,使观众快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提升对品牌的认知度与好感度。同时,品牌可以通过调查受众反馈,尽可能根据受众的喜好进行相应的改进来满足受众的需求[2]。微电影广告是传统电影的缩影,基本具备电影的结构要素。时间短是其显著特点。基于这一特点,微电影所传递的故事情节要能快速吸引受众的眼球,通过画面、有声语言、音乐等视听信息快速将受众代入情境中,产生强烈的现场感,营造出身临其境之感。虽然微电影广告近几年迅猛发展,但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内容生产缺乏优化配置。若微电影广告内容逐渐同质化,缺乏创新性,会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构建品牌形象。

(二)弱化商业特性,增强艺术表达微电影广告是电影与广告跨界组合的新形式,所以兼具艺术特性与商业价值,但这也正是其限制所在:微电影广告既要符合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也要实现广告的宣传功能,因此毋庸置疑要兼顾商业性与艺术性,缺一不可[3]。大多数微电影广告营销迹象十分明显,单纯以宣传为目的,只注重其商业性,对微电影应具备的艺术特性把控错位,导致微电影广告播出后较难达到预期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值得一提的是苹果推出的一系列贺岁短片,从广告片到微电影,逐渐摸索,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2018年开始,苹果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推出贺岁微电影。首个贺岁微电影广告《三分钟》,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由iPhoneX拍摄。讲述一位火车乘务员妈妈因为连着几年过年值班,只能在停靠家乡凯里站时与儿子丁丁见面3分钟的故事,剧情的发展时刻牵动着受众的心。片尾出现字幕“团圆的每一刻,你都可以留住”,用真情实感传递了产品的初心。2019年的新春微电影广告《一个桶》,讲述的是春节后离家时,母亲给在大城市工作的儿子带了一桶鸡蛋的故事。2020年苹果携手导演西奥多•梅尔菲与主演周迅,用iphone11Pro拍摄新年作品《女儿》。短片后仅1小时就登上了微博热搜榜。2018年以来,苹果微电影广告不把产品作为参与者,而是作为故事的承载者。仅用1200万像素拍摄出的作品,却真真实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手机摄影的魅力。微电影广告主要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受众主要为年轻群体,所以作品若能彰显人文关怀、凸显公益思想,便可有效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四、结语

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态,在新媒体时代的滚滚浪潮中初露头角,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伴随着受众主体意识的增强,媒介的传播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如何恰如其分地适应市场需求,完美地将艺术与商业结合,充分发挥其传播优势,仍需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肖小亮,何纯.论后现代语境下我国微电影广告的叙事特征[J].编辑之友,2018(10):51-56.

[2]朱贵杰.微电影广告传播优势分析——以陈可辛导演的《三分钟》为例[J].青年记者,2018(23):111-112.

[3]初云玲.微电影广告的问题及突破策略[J].青年记者,2019(02):102-103.

作者:刘梦蕾 单位:河南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