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迪士尼动画电影配乐音画结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迪士尼动画电影配乐音画结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迪士尼动画电影配乐音画结合

【摘要】本文分析了融入中国元素的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中三段经典的电影配乐。现今由中国演员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即将上映,其中的音画结合呈现令人期待。

【关键词】《花木兰》;迪士尼;动画电影;电影配乐;音画结合

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是1998年由托尼和巴里•库克两人联合执导出品的一部取材于中国古代讲诉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击败入侵匈奴而流传千古的英雄事迹。其中的画面描述、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在音画结合下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观影者能从视听角度直观地感受人物情绪,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经典片段中的音画结合作为分析重点,从相亲准备画面、替父从军画面、出征支援画面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相亲准备画面

“动画影片是由一帧帧独立静止的画面组合而成,在时间线上是相对独立的,而音乐却是连贯的。当音乐与画面都以特定的时间同时展开的时候(如每秒24帧),把一些原本分散的镜头组合成一个视觉整体,动画才真正‘动’起来。这就是音画同步的配乐原则,即所谓‘米老鼠式编曲方式(Mickey-Mousing)’。[1]”因此,动画电影光有简单的纯音乐配乐是远远不够的,观众们渴望听到动画主人公所演唱的电影配乐。第一段相亲准备画面主要描绘了花木兰即将代表家族荣誉,梳妆打扮与众适龄婚嫁的少女一起去参见媒婆前的各种准备。“音乐构造了电影的进程,支撑着叙事的关键部分。音乐的第三种主要功能是,在作为一个整体的叙事中,或者在单个部分内部,塑造出‘情感’和‘气氛’。[2]”该片段电影配乐为《HonorToUsAll》,音乐前奏以欢快活跃的电子合成音乐拉开画面感,并持续将此金属乐感作为音乐元素融入其中,音乐从花木兰进门开始,瞬间便将观众带入花木兰快乐清纯、无忧无虑的生活氛围中。该配乐通过独唱、重唱、对唱、合唱的方式,结合载歌载舞的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民族性浓厚且十分新颖独特的音乐风格,根据不同角色的画面镜头而安排唱段,更是运用了简洁易懂且与画面相适应的歌词。配乐创作手法在调式调性上发生了转变,由色彩明亮的C大调转换到bD大调,也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花木兰的忐忑和不安之感;到进行合唱时,主旋律进行了重复强调和扩充,并转调至D大调,且并未有缓慢结束之感,而是通过音乐将情绪推到高潮,紧接媒婆大力推门的画面而结束音乐,巧妙地将音乐与下一画面衔接起来。配乐唱段不断地重复如图1所示的主题片段:

二、替父从军画面

《声音设计》一书中说,“画面的元素(亮度、色调、对比度、形状、空间、质感、运动、取景)和声音的元素(节奏、强度、音调、音色、速度、音型、构造)以及音乐的元素(旋律、和声、不谐和音、音调中心)都是不一样的,但它们通过格式塔原理联系了起来。极性和对比是我们在画面和声音里都能感受到的。[3]”也就是说画面的塑造、声音的协调、音乐的配合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第二段的配乐《Reflection》是花木兰的女声独唱,主要是刻画了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既串联了花木兰被媒婆否定后的自我怀疑,并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充满了疑惑,让花木兰认为自己无法成为完美的新娘,更加无法成为家族的骄傲,反而将使家族蒙羞,并发出“我的倒影何时才能映出我内心的自己?”的一种疑问,通过音乐的表达,使观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花木兰一时的失落和无力之感。全曲根据歌词,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看看我,我永远无法成为完美的新娘,也无法成为家族的骄傲。会不会是,我根本不适合做这样的事?我明白,若是我要做自己,我将会使家族蒙羞。第二部分:那个女孩是谁直直地望向我?为什么我的倒影映出的是一个陌生的人?我无法掩饰真正的自己,无论我有多努力,我的倒影何时才能映出我内心的自己?……第一部分是对前一画面的承接,在第二部分即是花木兰用反问的语气提问,面对这一切,她想做真实的自己,也是对花木兰做出替父从军的选择做铺垫。调式调性也是根据这两个部分区分,第一部分为G大调,第二部分由于感情色彩的变化,转调至bB大调。唱段中的各种疑惑和真情流露,为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毅然决然埋下伏笔,该段配乐更多是将多个画面进行了衔接,使画面流畅自如,感情蕴含浓厚。Reflection译为“倒影”,在电影画面中均有多处倒影画面的出现,不仅仅出现在唱段中,也出现在其他画面衔接上。

三、出征支援画面

“电影音乐的艺术特征就在于音画的统一,其审美意义即在于视听的合一。[4]”众所周知,电影是一个综合艺术体,也被认为是一种视觉艺术,声音以及音乐是画面的附属物,声音既服从于画面,同时声音也与画面两者互为依存、相互渗透。正如于润洋所说的,“电影音乐的种种特性都来源于画面与音乐间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5]”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大多数都渗透着音乐剧的元素,也因而广受大众的喜爱,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在第二段刻画花木兰的心理活动属于个人层面,在这一段出征支援画面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情绪由新兵出征时满怀对战场的新奇和未知,一下子从高兴的氛围转场衔接到真实战争失败的荒凉和凄惨。该段电影配乐为《AGirlWorthFightingFor》,这时根据剧情的推动和发展,角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配乐开头男声合唱,刻画了战士们跋山涉水前往战场的路途艰辛,但由与花木兰同行的战友宁提出来“嗨,不如想想,家乡等待我们的姑娘”,这一话题的转变使得步伐瞬间变得轻松愉悦,同时也活跃并带动了整个行军的氛围,其中画面刻画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尧、宁、金宝三人之间对他们另一半的憧憬,是通过水墨画印象派式的画面风格呈现出来的,充分将音乐与画面结合在一起,画面先后蹦出“牛、猪、鸡”三种动物,巧妙地保持了童真感,音乐的主旋律围绕这两个片段进行不断重复,仍旧以改变歌词的形式,给观众留下乐感印象。这两个片段如图2、图3所示:“电影音乐对观众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明显地被感知的。[6]”当观者上一秒还沉浸在士兵们辛勤训练后,即将上阵杀敌时的喜悦时,下一秒镜头画面突然转向为战后的一片凄凉,沉静之下不经勾起观者的好奇,当看到主力军全军覆没、横尸遍地的场景时,大喜中揭示大悲,更让人心生怜悯,更为花木兰他们这一支初出茅庐的新兵感到焦虑。尽管迪士尼出品的《花木兰》在上映后备受争议,但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进入21世纪,迪士尼开始将动画电影的拍摄手法运用到真人电影中,翻拍了《美女与野兽》的真人电影,故事风格逐渐定向为女性主权,而不再是单一的公主和王子天真烂漫的故事线条,《冰雪奇缘》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热映,即代表了迪士尼的成功。如今由中国演员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也即将上映,在网络上又重新掀起了一股花木兰热潮,其中的音画结合和中国元素的呈现令人倍感期待。

参考文献:

[1]闵志勇.浅谈动画音乐的特性[J].大众文艺,2017,(02):169.

[2](挪威)彼得•拉森.电影音乐[M].聂新兰,王文斌,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207.

[3](美)DavidSonnenschein.声音设计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5]于润洋.电影音乐美学问题探讨[J].音乐研究,1982,(04):42-64.

[6](法)皮埃尔•贝托米厄.电影音乐赏析[M].杨围春,马琳,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37.

作者:刘哂 单位:吸湖南科技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