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影中音乐的应用功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影中音乐的应用功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影中音乐的应用功效

【关键词】电影功效;《放牛班的春天》;音画结合

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因为要出席母亲的葬礼而回到法国,他以前的一个朋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又破又旧的日记本,说这是他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留下的日记,看完这本日记,皮埃尔了解了克莱门特老师当时的心情和感受,而自己则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历历在目。克莱门特老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是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机缘巧合下他成为了一所男子寄宿学校的教师,这所学校名为“池塘底教养院”。这所学校之所以有“池塘之底”的外号,是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克莱门特到任后发现这里全是些问题少年,校长管理时也不人道,经常体罚孩子们,最主要的是这里没有音乐课,克莱门特看到这些后不忍心,决心要改善这种情况,在闲暇之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他希望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他先是从教学生们唱歌开始,但事情一开始就遇到阻碍,阻碍就是这个现在已经成为指挥家的调皮小男孩皮埃尔•莫昂克,皮埃尔有天使的面孔和迷人的歌喉,但是他的调皮性格给克莱门特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最终克莱门特的苦口婆心还是起到了作用,挖掘出了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克莱门特在日记中也有描述:“他自己感觉不到,可我却确信无疑,他的嗓子是个奇迹,预示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音色。”影片音乐方面,音乐大师布鲁诺•克莱斯与保加利亚交响管弦乐团共同演绎了一段段完美的旋律,悠扬空灵的钢琴、和谐美妙的交响乐,加上孩子们纯净甜美的嗓音,不同的音响元素完美地融合交织在一起,带给人们无尽的艺术审美享受。音乐是被这所学校完全忽视了的词语,但它因为克莱门特的召唤,贴近了孩子们心灵节奏的律动,再次春暖花开!大概也是这个缘故,当看到一群反叛的寄宿学校的孩子们被召集到一个合唱团中,并呈现出为孩子们谱写的动人乐章时,克莱门特感觉欣慰,观众也因此被深深地打动了。音乐在这部影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突出主题、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内心、渲染气氛还有抒发情感这几个方面。这部温暖人心的法国音乐电影,以音乐为主线,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一、突出电影主题

“主题音乐是表达影视作品主题思想和主导情绪的音乐,是影视作品音乐的核心和基础曲调。”[1]《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一出来仅凭借着它的配乐就获得了一大批的奖项,比如法国凯撒奖最佳配乐、欧洲电影节最佳作曲等奖项,并入围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等多个奖项。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觉得真正优秀的电影音乐是要看它如何为电影服务的。在该影片中,配乐不仅让观众体验到美好的听觉享受,更是整部影片的灵魂所在。音乐与电影画面结合,与影片的具体情节相连接,推动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导着观众的情感走向,建构了整部影片的框架,同时对影片所蕴含的生命主题进行了鲜明又透彻的阐述。该片的音乐都是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原创的音乐,因为这样才会更加贴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走向。影片一开始先是一首序奏曲,这是克莱门特指挥的乐团音乐,它为影片奠定了基调,增强了影片的生命表现力,突出了主题;在叙事方面,片中克莱门特教孩子们练习合唱时的歌声和乐曲就直接叙述了影片的故事,成为了影片重要的叙事工具,特别是克莱门特给皮埃尔补课时皮埃尔天籁般的声音对影片叙事和主题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影音乐的创作和构思必须要结合电影的创作要素,即题材、内容、人物性格、风格样式等要素,使得音画结合,让电影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体现一部电影的总体构思及其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美学欣赏原则。

二、衬托情感、渲染气氛

《放牛班的春天》中利用音乐本身的情感表达能力,把影片中的孩子们一个个感化了,也把现场观众感染了,观众随着电影中音乐情感的变化,内心也变得逐渐柔软起来,在孩子们真挚的歌声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和克莱门特对孩子们真挚的爱。克莱门特看到孩子们这种变化时的那种欣慰和成就感也充分地表达出来了,使得大家的心里也变得阳光而充满希望。片中克莱门特对皮埃尔的母亲单相思,与之相处时的音乐轻柔而浪漫;当学校失火时,突然加剧的音乐让观众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此时的音乐节奏和力度明显加快、加重,显得紧张、急促而又危险,简直把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然后音乐突转直至停止,画面里看到原来是克莱门特带着孩子们从迷雾中慢慢走出,孩子们脱险,安然无恙,让人不禁长舒一口气,音乐的变化就是片中主人公和观众的心理变化以及感情变化。按照音乐的出场方式又可以将电影音乐分为现实性音乐和功能性音乐。现实性音乐又叫客观音乐,在电影画面上可以看到声音来源,比如说画面上有表演的乐器或者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在唱歌等。功能性音乐又称主观音乐,即是表现片中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情绪以及渲染环境、烘托气氛等,这在银幕上看不到声音来源,是由另外的作曲家为电影创作的音乐。好的电影音乐本身也得优秀,当离开画面作为一种单纯的音乐让人欣赏时也能带来美感,专门的电影音乐会根据影片的剧情和情感等需要,来确定音乐的风格、主题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和影片中的音响、语言等声音的有机结合,以此来安排每段音乐的起止,处理好音乐与画面的关系。电影作曲一般都需要将很多音乐进行加工、改编,这要求作曲者熟悉音乐资料并且善用音乐资料,乐队、乐器的运用也尤为重要,作曲者以主题和情感为依据,考虑用什么样的乐队、什么类型的音乐和配器手法,这里面还可以加入小型乐队甚至是大型乐团的演奏。在影片中,音乐要配合影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发展,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要使用不同的音乐。正是因为电影音乐可以渲染影片中的情感氛围,可以升华人物的情感,便于观众更直观地理解与感悟电影,所以电影音乐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得来的,必须要主动地去迎合整部影片的情感线条,要有利于影片中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不能随意地乱配。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电影中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电影音乐改变了一种传统观念,就是过去认为音乐必须是用“乐音”构成的,而现在形成了新的结构,并可以和“噪音”相结合,营造一种不和谐的氛围,例如恐怖片或者某个恐怖片段,都会用不和谐的音乐来渲染,让人听了心生恐惧之感。有时音乐和音响结合,有时音乐与语言结合,有时音乐与音响、语言一起结合以恰当地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这成为了一种新的形式。

三、推动情节

电影音乐中包括主题曲、插曲和片尾曲,还有许多非歌曲性质的音乐元素等,其中电影歌曲是电影音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推动情节有着重要的作用,极富感染力。《放牛班的春天》被人说成是音乐剧,我说它既是音乐,也是电影,更是用音乐说话、用音乐征服观众的电影,这部电影,用音乐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很好地实现了音乐和电影的完美结合。《放牛班的春天》前半部分的音乐以悲情作为主线,为了衬托出这个学校的“地狱性”,而随着孩子们慢慢变化,日益充满希望,音乐也随之欢快起来了,推动故事发展。观众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会发现里面的音乐简直是余音绕梁,在向观众们娓娓道来故事情节。电影中的场景和气氛也因为有了音乐的描绘而更加的艺术化。运用音乐渲染电影气氛和场景,使得片中的事件和人物更加突出。“音乐能表现出用语言无法表现的情感内容和思想情绪,完善人物性格刻画,突出故事情节的描述。”[2]

四、塑造人物内心

音乐可以塑造人物的内心,一般电影中的音乐都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对人物情感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放牛班的春天》中,每一首曲子都分别展示了人物的性格。比如克莱门特所作的最后一首《风筝》,它的旋律和歌词,直接体现了克莱门特的憧憬,还包含了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除此之外,音乐也使得整部电影的主题思想有了更加艺术化的表现,可能是因为这是一部有关教育的影片,所以这部电影里的每一首曲子都被赋予了克莱门特对孩子们真挚、深沉的爱。再摊开了说,一般主角出场时都是用平和、安详而美好的音乐和画面来展现,反面角色就会带有些许黑暗色彩。为了突出反面人物的角色特点,往往会运用阴暗的音乐,比如运用阴森恐怖的音乐来体现反派人物的阴暗心理,让人产生不祥之感。“音乐是无声的语言,当语言不能到达时,音乐就出现了。”[3]

五、结语

从无声到有声、从古典到流行,时代不断地变化发展着,音乐与电影是密不可分的,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音乐是电影的充分必要条件。“电影这个抽象的艺术,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可以充分表达情感。”[4]它通过画面的流转、场景的切换、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内心情感的表现和思想内涵的传递来打动人,而这些东西的传达还要加上电影音乐才能体现得更加充分、更具有艺术性。电影画面的情绪及气氛需要音乐来描绘、人物性格和内心思想情感需要音乐来表现、剧情发展和人物矛盾需要音乐来推动、民族特点和地域色彩需要音乐来点明、电影剧情和结构需要音乐来贯穿,所以电影离不开音乐。电影画面的切换与音乐的渲染要相互助力,完美配合才能达到“琴瑟和鸣、交相辉映、声情并茂、意境悠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如.影视作品主题音乐的性质、形式和功能[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3).

[2][3]王建设.试论电影音乐在电影剧情发展中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9,(08).

[4]刘思远.影视音乐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J].青春岁月,2014,(03).

作者:张贞 单位:梅关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