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影中的后期调色运用意义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影中的后期调色运用意义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影中的后期调色运用意义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以后期调色在电影中的运用与意义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电影后期调色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析后期调色在电影中运用意义,包含后期调色具备较强的艺术表象以及后期调色技术发展对电影艺术表象的支持。其次从优化国内电影行业结构、强化影视调色人才队伍组建、不要过于夸大后期调色在影片中存在的作用、后期调色的交互式变化倾向几个方面深入说明以探讨后期调色在电影行业中的思考,进而凸显电影制作后期调色环节布设的意义和价值,强化电影制作综合效果,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后期调色;电影;应用思考;有效意义

在数字化技术的深层次发展趋势下,调色这一个流程在电影后期创作过程中发展为关键的步骤。色彩为影片画面语言结构中比较吸引大众注意力的一种表达方式。色调对于影片情感营造与影片情感氛围的渲染产生较大价值。电影调色师给予原有素材后期创作,通过色彩情感与光影变动完成巧妙构思,使得大众了解到画面的独具匠心。在具体的电影后期调色期间,创作者需要深层次的分析后期调色意义和价值,采取科学的手段对电影进行后期调色处理,不断增强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带领影视行业发展。

一、后期调色在电影中运用的意义

(一)后期调色具备较强的艺术表象对于实际的电影画面,色彩称之为比较重要的一种艺术表现,立足于色彩心理学理念。色彩环境的不同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简单的来说,如红色促使人具备更多的热情与活力;绿色促使人感受到生机;蓝色促使人得以平静与深沉等等。斯坦利•库布里克,在他的《发条橙》大量地使用了颜色语言,强烈的颜色碰撞突出了人物和世界的荒诞,而在监狱的场景中又降低了饱和度,用灰色表达压抑以形成强烈对比,由此可见库布里克对于颜色心理学上的痴迷。《发条橙》上映于1971年,而那时电影对色彩的应用则非常局限地体现在布景,道具与服装上。而对于后期调色、对光线的再创作还处于中立和趋于自然的阶段。现在后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使画面整体的颜色配合更趋于多样化。2017年上映的《银翼杀手2049》和2015年上映的《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则很明显地把颜色运用在了后期光线的再创作。这两部电影的共同点在于,用大量的非现实的室外场景来实现科幻片的视觉冲击。而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对室外场景的现场布光是非常局限的。由此,后期的颜色再创作就起到了主导地位。《银翼杀手2049》加强了环境颜色的饱和度,运用了饱和度较高的各种“亮霓虹色”带来了未来科技发展的先进体验。而在《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天的蓝色与沙漠的黄色为主导色,虽然也极大地增加了整体环境的饱和度以增加科幻片视觉冲击,然而蓝天降低了高光部分的亮度,也在蓝色中混合了少许绿色而不再显得明亮,而沙漠的黄色则调整为偏橘色,也在沙漠的中暗部和暗部都做了降低饱和度的操作。这样的调色在视觉上形成了肮脏和病态的视觉体验,来凸显灾难后环境的恶劣和幸存种族的野蛮。除了简单论述颜色心理学在电影后期调色的运用,电影人要更加注意后期调色对故事情感和视觉艺术提升的作用。《我不是潘金莲》不仅在画幅上大胆尝试,在调色上也有非常先进的突破。圆形画幅基于对中国团扇的效仿,而调色则在画质上效仿了油画的细腻。举例来说,如何让摄影作品体现画作的特征,在拍摄以及后期调色中第一想到的就是,圆滑的对比度。换句话说,对比度要有所保留,但要避免锋利地明暗交界。这就需要调色时降低高光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在电影调色中典型的手法便为扩大并软化高光的范围,造成视觉上边界“朦胧”的视觉效果,而整体画面对比度不受影响。此手法也应用于中部和暗部的交界。不同的是,中部曝光可适当地加强来凸显细节。例如,增强江南水乡石子路的“湿润”与“油腻感”。以上对于效仿画作和对比度操作的举例,可体现后期调色在增强画面艺术表象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我不是潘金莲》中,这种古典淡雅的视觉艺术表象也正与荒诞、夸张的故事内容形成了强烈对比,增强了诙谐讽刺的韵味。

(二)后期调色技术发展对电影艺术表象的支持数字调色意在通过在素材Metadata上的技术算法来达到视觉上专业化创作。同时画面基调要在情感上达到导演需要传达的信息以增加故事的艺术表现力。因此调色技术便在电影艺术表象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影画面艺术表现力也会在后期调色技术发展基础上不断提升。例如,调色师会在画面增加模拟光源或局部增加曝光以达到协调画面的艺术性,突出画面信息。而HDR技术的出现可使画面高光处可达至1000尼特,提高了后期曝光调整的上线,换句话说,在增加高光亮度的基础上,局部细节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以增加整体视觉的冲击力。又例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推出的ACES色彩科学,规范134文化传播与审美第4卷第02期了全球色彩空间的差异,以达到规范统一影片在不同地区因为后期调色标准不同而导致的视觉差异。因此ACES大幅度地保证了影片的画面质量。与此同时,ACES不光保证了全世界观众享受到统一的画面最佳品质,理论上,ACES也应协调不同数字相机的原有色彩空间以减小视觉上风格的不同。举例来讲,很多好莱坞商业电影由于使用不同特效,或受环境的影响,会一部电影兼并使用多款相机。而相机在不同原始色彩空间的成像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不同视觉风格。如果不在后期调色严格地进行画风的匹配,很容易影响最后电影总体艺术性。而ACES的统一素材色彩管理,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调色时匹配画风的操作难度,与此同时增加了创作更多可行性画风的空间。目前,对于ACES的技术突破仍处理论阶段,实际应用还是会存在算法差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后期调色的科研发展今后势必会在电影艺术表象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后期调色在电影行业中的思考

(一)优化国内电影行业结构后期调色是电影行业结构的基本组成内容,基于与前期拍摄的配合,而不在画面质量上单独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提高调色的现实意义过程中,应该对国内电影行业结构进行优化。对于西方国家,电影行业的各个环节日渐完善使每一个环节之间相互配合,从而发挥了最大化的价值。而我国的电影行业结构尚未合理化,各环节的衔接与配合尚未完全,以至于前期准备会有不完全的现象。而拍摄期间的问题则会依赖于后期制作来得以优化,因此一定程度上会形成流程不够规范的现象,影片后期调色以二次创作和锦上添花为目标,也可以兼并纠正细节错误,但不可以以解决摄影问题为主目的。国外影片的创作环节往往是以剧本和导演整体把控为依据实施分镜头脚本创设。前期影片工作者不要过多依赖后期影片制作,不论是调色或者特效,尽可能在影片前期调整作用下完善与整合。例如前期拍摄过程中配合实景拍摄布光,兼并美术、道具等搭配效果,接下来通过影片后期调色进行再次润色,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强化影视调色人才队伍组建我国影视教育后期调色空间内处于人才空缺的情况。由于专业化软件缺失,影片加工者会借助视频剪辑软件中的面板调色与后期软件插件进行工作。而系统理论指导不到位导致我国的影视作品画面缺乏表现力。若创作高水准影片作品,便需要专业化软件支撑和颜色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在此期间需要注意的是,影片色彩是国内与国外艺术者关注的重点,而电影人对后期调色的正确认识,以及行业内人才培养的促进,才能高效地使调色技术准确地应用到实际制作过程中,有效地提高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开拓多样性,从而协助繁荣电影市场。

(三)不要过于夸大后期调色在影片中存在的作用影片后期调色创作不可局限在画面颜色的调整,却是结合更高层次,辅助导演在光影和颜色调整之下完成艺术性创作,传递影片导演给予的构思与情感。因为后期调色被过度夸大,部分摄影者均相信后期调色是具备魔力的,在影片前期拍摄期间不注重曝光的准确性和曝光在故事内容上的意图,从而忽略摄影风格在后期调色中的技术铺垫。画面质量水平的上下起伏并不是后期调色必然造成的,可是与后期调色之间存在较大关联。所有先进技术的创新都会引出负面影响,影片后期加工是将前期拍摄为前提实施二次创作,确保画面成效完美一些,不是找到前期拍摄的漏洞。摄影者需要在前期调整好机器的参数与控制场景布光情况,若过于依赖影片后期调色,会降低电影创作的效果,阻碍电影行业发展。

(四)后期调色的互动化倾向诸多人都了解电子游戏,玩者可选取对应的角色进行控制,站在角色的视角上开展游戏。诚然电影行业的变化会赋予后期调色一定交互式特征。例如人工智能在声音,形状以及颜色识别的应用可大幅度增加后期调色的交互式体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后期调色在互动式电影中的人力。后期调色的互动化倾向得以使电影故事情节更具备丰富性,体验更具真实性使观众体验着不同影片内容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影后期调色操作中,多种色彩情感与光影二次布置变动使得电影画面被进一步构思。结合电影行业的发展情况,在后期调色环节中应该尽可能地让观众感受到画面的独具匠心,渲染真实的环境、凸显电影主题,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优化电影行业结构,强化影视调色人才队伍,得以整体提高电影制作过程中后期视觉加工的效能。但不可过度夸大后期调色在影片中存在的作用。后期调色意在巧妙地把观众思绪与情感引进在特有的视觉艺术境界中,提高影片调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麟.数字调色在影片后期制作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读天下(综合),2019(018):1-1.

[2]刘琼,吴梓刚.达芬奇(DaVinciResolve)调色在人文类纪录片中的运用——以大型人文类纪录片《秘境神草》为例[J].影视制作,2018.

[3]鲁东明.深度学习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上)[J].现代电影技术,2019(007):19-21.

[4]景亚南.Photoshop调色在摄影作品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东京文学,2019(010):137-138.

[5]孙凌霄.高清电视后期制作过程中的调色问题[J].中国高新区,2019(005):265.

[6]刘涵,顾晓娟.CDL的原理及其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J].现代电影技术,2020(003):36-41.

[7]粟晓文.基于CIE色彩系统的建筑动画后期调色应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07).

[8]韩雪.七台河东北亚商城建筑漫游动画的剪辑技术和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9]刘春燕,吴玉香,王孝洪,文尚胜.基于空间模型测量点的照度比值的CIE标准一般天空类型选择[J].发光学报,2015(10).

[10]张啸宇.影视艺术教育中色彩学的功能研究——兼论色彩文化的缄默底蕴[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6).

作者:罗诗萌 单位:清华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