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融合下的国内喜剧电影转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的国内喜剧电影转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媒介融合下的国内喜剧电影转变

摘要: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于610亿元之后,中国电影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一举突破642.66亿元。经济数字背后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贡献良多,多样态媒介之间的技术鸿沟得以打破的同时,媒介融合取代媒介僵局,中国电影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大踏步地跨入“媒介融合”的大时代。

关键词:媒介融合;喜剧;电影

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而生,媒介融合大背景下,电影市场从贯穿上游的制作到下游的传播的全产业运作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对于处在产业化关键发展阶段的中国电影市场,电影人需“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股拼搏精神”,唯有通过革新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战略、把握发展契机,才能真正在媒介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国电影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将以喜剧电影——这一中国电影市场上最重要的影片类型为例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喜剧电影的或主动或被动的转变,以此窥探其发展中的昂扬与失落,繁华与隐忧。

一、价值与内容形态的转变

文化产品的价值属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今天的中国变得愈发复杂多义,作为文化产品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多重价值属性中各因素权重的流变往往与政治、经济、历史等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回溯中国电影发展历史,政治因素几乎贯穿始终,透过“孤岛电影”“左翼电影”“样板戏电影”“主旋律电影”等名词可见一斑。由此,为政治服务成为中国电影创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十分明确的任务,尽管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偶尔也可以看到诸如《太太万岁》(桑弧导演,1947年)、《大李、小李和老李》(谢晋导演,1962年)等喜剧电影的身影,但过分强调政治因素,使得作品类型单一、价值形态一元化,严重滞后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发展历史的重要节点,在解放国家生产力的同时也为电影发展释放了活力,重新以艺术形态回归百姓生活的电影在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融合与彰显上趋于极致,喜剧电影在价值结构的合理与完善上成为例证。这一时期,诞生了诸如《黑炮事件》(黄建新导演,1986年)、《二子开店》(王秉林导演,1987年)、《三毛从军记》(张建亚导演,1992年)、《甲方乙方》(冯小刚导演,1998年)等优秀电影,进入21世纪,以冯小刚为代表的贺岁喜剧电影一时风头无两,《大腕》(2000年)、《手机》(2003年)、《天下无贼》(2004年)、《夜宴》(2006年)、《非诚勿扰》(2009年)等作品的热映更是为其赢得了“贺岁片之父的美誉”,期间,宁浩、杨庆、徐峥、大鹏等大批新人导演的强势崛起也大大丰富了中国电影喜剧创作,甚至上述电影往往成为了年度爆款,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以冯小刚为例,《非诚勿扰》其电影总票房已高达10.32亿元,而这其中喜剧电影贡献了绝大部分票房,由此看来,电影的商业价值属性在21世纪以来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然而,作为文化产品,电影商业价值得以彰显的同时,其文化价值却逐渐退居次要位置,这显然与我们所倡导的“电影强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大方向不够一致。媒介融合背景下,电影的传播方式由传统的影院放映逐渐扩充为以大银幕为基础、包含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有效结合的传播通道。受众群体的扩大、层次的丰富都对喜剧电影的价值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创作原则、兼具文化价值、人本价值、商业价值的喜剧电影成为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喜剧电影的必然选择。与传统院线电影在时长、形态及内容上都存在区别的电视电影、网络电影、手机电影、互联网终端可播放的微电影都应该在创作中得到重视。如何做好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喜剧电影的加法,内容与价值属性的把握是十分关键甚至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环。

二、传播形态的转型

回溯电影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电影院或露天场所通过幕布或其他投射对象进行放映成为约定俗成的电影形态,甚至拉康的镜像理论一度以电影院里的受众与银幕作为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这一单一的传播形态已颇具现代性意味,形态蔚为丰富。优盘、硬盘、光盘、网盘等存储介质的出现使得电影传输迅速摆脱了对于胶片的依赖。与此同时,电视、互联网、手机及其他终端等不同观看媒介的丰富与发展,也使得电影观看不再局限于电影院。而广受大众喜爱的喜剧电影得益于电影传播形态的转型,提升了传播的速度与频率。

(一)电视媒体传播相较于电脑与以手机为代表的手持终端设备,电视媒体在喜剧电影的传播形态做出了最早尝试。从最早做出尝试的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到上海东方电影频道、珠江电影频道以及各省市级电视台相继推出的影视频道,都曾推出诸如“喜剧电影大拜年”“冯小刚贺岁电影专题”“香港喜剧电影回顾”等专题节目,为彼时受困于院线播放时间固定、网络资源匮乏的影迷提供了大量观摩喜剧电影的机会。

(二)互联网平台传播以优酷、土豆为代表的互联网视频网站在2005年前后异军突起,并在确立短视频的品牌形象之后迅速整合资源,迎合市场需求,推出了更加细分的电影点播版块,在众多的分类中,喜剧类型时至今日依然占据重要位置,随后,其精准的市场判断更是为院线电影入驻网络平台从而完成版权再收益加快了步伐。而稍晚起势的爱奇艺、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更是在创立之初就将电影点播确立为了重要的业务板块,甚至因此而催生了付费点播、独家版权以及针对网络平台播放而量身打造的“网络大电影”等业内新名词,而网络电影(短片)时代,无论是早期低俗的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还是今日已然成型的网络大电影的代表作品《山炮进城》《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战古惑仔》,幽默喜剧依然是其重要的营销噱头与作品标签。

(三)手机为代表的手持设备传播智能手机在今天已然完成了当年iPhone4手机享誉全球的广告语:拥有一台苹果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了。大量手机APP的出现为喜剧电影的传播提供了可能,而公共无线网络的普及与运营商资费的下调更是使得手机视频的传播畅通无阻,甚至以惊涛骇浪之势将前几年还在摸索中的各大手机台拍在了沙滩上。同时,手机屏幕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配置的不断提升也不断刷新着受众的观看体验,通过手机追剧追电影成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三、价值实现形态的根本性转变

众所周知,传统电影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生产制作、营销发行、公开放映三个基本环节构成。而这其中,渠道发行环节成为了核心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渠道发行的通畅与否直接决定了电影的收益。然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以喜剧电影为例,以上三个环节的价值实现形态都出现了根本性转变。(1)生产制作环节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成为各类传播媒介的基本平台与常态,电影制作行业的门槛一再降低,从短视频、微电影、到独立长片的制作都无需再依赖专业的电影制作团队,依靠廉价的DV、轻便的摄像机甚至智能手机都可以完成电影的制作,而这其中很多取自生活真实的喜剧电影作品在幽默的诠释上更加生动自然。(2)电影的营销发行渠道不再单一,如前文所述,在电影院线以外进行的传播放映活动甚至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营销发行模式。各类地推、明星见面会、全球首映礼变得不再必需,微博、微信、视频广告、手机推送等发行营销方式相较于传统方式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营销的精准度大大提升,覆盖的人群成几何倍数增长。喜剧电影作为现代人生活重要的调味剂,产品自带的话题属性与传播特性使得其营销发行方式率先做出了改变,并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12年,徐峥导演的喜剧电影《泰囧》借助视频网站、微博、微信、地铁电视等新媒体平台的病毒式传播,最终斩获了当年的票房冠军,成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影营销发行转变成功的典范。(3)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影公开放映阶段,伴随着播映渠道的丰富,播映收入也出现了大幅增加。除传统的影院放映外,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新的媒体形态不断加入到电影传播过程之中。除去在电影院的首轮播映取得的首轮票房收入,随后的针对电视平台的版权转让可以为制作方带来第二轮收益。而继院线与电视放映之后,电影产品进入视频网站、手机APP等新兴媒体平台,构成新一轮的播放收入。

四、结语

全球化语境下,大众文化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的融合。然而,作为受众最为广泛、市场接受度最高同时也最挑剔的喜剧电影创作一旦创作者缺乏文化立场,则很容易随着文化融合而失去自身的文化身份定位。以近年来在喜剧电影市场上异军突起的开心麻花系列电影为例,“智慧盘点年度事件+精彩动人故事+幽默表演风格”,是“开心麻花”舞台剧的喜剧特征。不难发现,随着《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等影片的热映,其“麻花舞台剧”的特征也承袭为“麻花电影”的重要特征。同时,创作者通过拼贴与模仿等后现代技术手段,融合了众多世界流行文化元素,纵然制造了较好的喜剧效果,但故事的内在文化表达,却患上了这种全球化时代里的文化症候。因此,形态的转型是中国喜剧电影人应对文化融合的敏感,同时也是直面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喜剧电影市场突变的必然。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中国喜剧电影也面临重重难关,在生产制作、营销发行以及公开放映等环节都应积极把握媒介融合机遇,重视其弊端和问题,并有针对地进行调整、改进,促进电影业态实现良性嬗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4.

[2]【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M].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60.

[3]谢旭慧.喜剧小品的创新之路——以开心麻花作品为例[J].戏剧文学,2015(4):58.

[4]闫新.当下国产喜剧电影的剧作征候与文化意涵探析[J].当代电影,2019(12).

[5]饶曙光,李国聪.改革开放40年:现实主义与中国电影创作流变[J].电影艺术,2018(05).

[6]关峥.网络传播时代中国喜剧电影创作的“类型泛化”表征[J].新闻研究导刊,2018(15).

[7]王怀春,景格格.试论开心麻花孵化出的喜剧电影新模式[J].电影文学,2018(15).

[8]陈亦水.《羞羞的铁拳》:21世纪中国喜剧类型片本土化创作得失[J].电影艺术,2017(06).

[9]郑焕钊.国产公路喜剧电影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取向[J].当代电影,2016(06).

作者:李国军 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