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主旋律电影生态文化景观建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主旋律电影生态文化景观建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主旋律电影生态文化景观建构研究

摘要:主旋律电影担任着引导价值观、承载意识形态的重要功能,其生态文化景观表征着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生态学原则强调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自然与人文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建水乳交融的生态体系。本文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分析其以小人物叙事为主导呈现出的鲜活生动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命景观。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生态文化景观;小人物叙事;《我和我的家乡》

主旋律电影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为主旨,能够激发人民追求理想的意志和催人奋进的力量的电影作品①,既要从艺术角度满足视听上的感官和审美趣味,更从价值上承载着反映意识形态、引导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功能②。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指出,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走环保之路、走绿色之路、走生态发展之路。景观是多元素的组合,是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构成特征,是形成场景时间和文化的交织,是自然和文化的产物。生态源于希腊语“oikos”,具备“家”的意思,是有机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文化景观既承载自然的地表特征,亦反映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文化特征。《我和我的家乡》中生态文化景观的建构,映射着人民对乡村发展的美好生活的期许,鼓舞着人民坚持生态发展的信心。

一、自然景观:人与自然和谐之声

自然景观的呈现不仅能唤起受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和向往,更极大地增强了人民对祖国山川的自信,对绿水青山理念的认同。从青山如烟的贵州黔南苗寨,到沙尘滚滚的陕西毛乌素沙漠,再到碧波荡漾的浙江千岛湖,以及遍地金黄的沈阳稻梦空间,《我和我的家乡》展现了祖国西南、西北、东南和东北各有千秋的自然景观,搭建出一副多姿的乡村百景图。自然景观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呈现,更暗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其中以《最后一课》和《神笔马亮》两个单元最具代表性。

(一)顺应自然的绿水婉转《最后一课》取景于浙江省千岛湖景区,悠悠绿水与山野风光更具几分缱绻的韵味。影片通过还原场景的情节设计,将片中的现实空间与记忆空间联立,从时间维度上隐含着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自然气候和山脉等作为景观中的大尺度因子,不易被人类改造,自然生态以大尺度因子为中心,延展出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复原记忆中的教室景观是山林环绕中坐落一间小屋。绿意盎然的山林地貌投射着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以及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属性。范老师记忆空间中一汪绿水、一只小船,送别的学生立于湖畔挥手,人情风味如山水悠悠的江南风光含蓄而婉转。在以自然尺度为主导的生态中,人类尺度让位于自然因子,景色秀美的村落闭塞穷困,教育成为发展的星火希冀。影片中人与自然的联动并不紧密,自然景观更多地只是作为故事的背景板而存在。范老师记忆空间与现实空间相交织的表现中,以建筑和人群作为分割锚点,自然景观相去无几———人类的发展不应影响自然。整体社会环境提升,而生态自然仍一如从前,既顺应自然绿水青山的追求,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要求。

(二)改造自然的金黄之歌由导演闫非和彭大魔执导的《神笔马亮》在沈阳稻梦空间取景,从连绵的向日葵到广阔的稻田画,一片金黄的东北风光尽收眼底。与《最后一课》中呈现的互不干扰的江南生态相反,《神笔马亮》中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放大了人类尺度在生态中的作用。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其所利用的空间的自然安排。一望无际的向日葵田和稻田是人类典型的耕地类土地利用。耕地要求砂土和黏土混合的壤土,广阔的人类利用耕地实际上依赖于自然因素的支撑。在晴空下村民在田野间种稻,连绵不绝的向日葵灼灼盛放,人类借助于自然生态得以栖居,又反哺以辽阔壮丽的自然景观。以耕地为锚点,自然因素的支撑与人类因素的奋进,自然与人的关系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自然规律中寻得平衡。以营造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经济发展与自然风光兼而得之。马亮作为扶贫第一书记,领导村民以创意十足的稻田画营造村庄特色,呈现着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农民创作稻田画自然景观,反映着绿水青山正等同于金山银山,以自然景观推动乡村发展,从而实现自然与经济发展的统一。

二、人文景观:小人物叙事的交响

随电影艺术的发展,主旋律电影业已逐步从脸谱化人物走向多元。《我和我的家乡》从小人物叙事切入,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鲜活立体的人民形象,使故事充满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同时,也通过反转的手法表现小人物的选择和转变,呈现着小人物闪烁的大梦想。企图联合表舅冒用医保的张北京为亲情舍弃个人愿望,荒诞的发明家黄大宝怀揣着为家乡建设物流的梦想。伟大交织在平凡之中,微小孕育着无限力量,中国梦的每一步都落实在小人物们聚沙成塔的点点滴滴间。

(一)市井温情小市民:张北京导演宁浩执导的《北京好人》中,张北京延续着《我和我的祖国》中的那股子热心,展现其小市民身份下的复杂面,使故事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张北京终于攒够买车的钱,正欲实现成为专车司机的梦想时,表舅忽然因患淋巴瘤登门借钱。一心准备买车的张北京一开始推脱了请求,表舅问起电脑屏幕中张北京看了很久的车,张北京立刻合上了电脑;表舅提到桌上的存折,张北京立刻将存折扔进了垃圾桶。正是这样有自身愿望的个人利益诉求,在亲情的一步步推进中,舍弃个人利益拥抱亲情的选择才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二)荒诞发明梦想家:黄大宝《天上掉下个UFO》中,黄大宝的设定中加入了更多时代色彩,一边设计各种荒诞的发明,一边在直播中讲解。幽默是将一方的地位放低,呈现为对比式的优越感③。通过对黄大宝一系列荒诞的设计和喜剧桥段的安排,其人物形象呈现为低于大众的地位,而后揭开他一直梦想着为家乡物流做贡献,致力于设计物流工具的愿望,整个人物得到升华。其心理地位从低于大众转为高于大众,营造出小人物也有大梦想的心理反差,易于观众在接受反差的同时对小人物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出贡献的观点产生认同。

三、生命景观:人情与乡村发展的奏鸣曲

生命景观呈现为自然与人文的共鸣,跃升为一种抽象的精神文化景观,隐喻和象征着人们的精神世界④。《我和我的家乡》以乡情、人情为主题色彩,立足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层层推进地展现着进入新时代以来科技的进步和乡村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人间温情与绿色发展交织的祥和氛围。

(一)浓浓亲情引出发展的成果亲情是《北京好人》的重笔,农村医保的普及和完善是其家乡变化的着力点。在实现成为专车司机的愿望和借给表舅手术费的选择间,张北京想出挪用医保的歪招。直到事情败露,他自费帮表舅交了手术费,完成了亲情战胜个人愿望的升华和转变。而表舅从递给张北京儿时爱吃的大白兔奶糖,到为避免牵连张北京而承认自己偷卡,在影片中承担着更为主动的行动者角色,促使张北京转变。而后二人回到家乡,才发现农村医保已经拥有与城镇医保相同的服务保障条件,急于赶去村里报销。借此展现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医保制度的全面普及。从亲情到公共服务的关怀,映射着人间的温情和医保给人带来的便利和惠民。

(二)融融乡情汇聚发展的期盼乡情是《天上掉下个UFO》的核心,从旅游行业到物流发展,呈现为乡村发展战略的指向之一。UFO事件一出,村长立刻联合商人以UFO作为噱头,大兴旅游业,原本落后的阿福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态势。为避免谎言拆穿影响阿福村的发展态势,村长等人竭尽全力,从用柴油伪造UFO降落的痕迹到同发明家一起掩藏自制UFO模型。发明家看似不靠谱的“滚蛋”、UFO等发明都立足于改善山村交通,人物行为的荒诞与其崇高的目的构成了鲜明对比。一方面,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振兴家乡的愿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呈现出旅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改善了乡村面貌的缩影。

(三)师生情谊共诉发展的感恩《最后一课》从微观的师生情出发,到不畏艰苦的献身精神,再到面貌一新的乡村场景,展现着人情的温暖和乡村的发展。一方面,当年在村庄里曾受到老师教育的人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为身患老年痴呆的老师尽心竭力地还原当年的情境;另一方面,老师身处国外多年后仍没忘却当年执教的经历,牵挂着村里的每一个学生,浓厚的师生情谊呼之欲出。随着还原课堂的进程推进,片中展现出了当年任教条件的艰苦。用“十年就这么一个老师”映射了老师不畏艰苦、为教育事业付出的奉献精神。最后,通过现实空间和记忆空间的闪回对比,凸显了现今乡村的繁荣,立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展现出在各种扶贫政策下进入新时代的乡景白描。

(四)抗沙英雄构建发展的斗争《回乡之路》从防风治沙的角度出发,既呈现了恶劣环境下的农村发展,又歌颂了不忘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文情怀。影片先塑造了主角骗子的形象,而后反转为抗沙治沙的英雄,形成强烈的反差,展现着一位略显狼狈的小人物因热爱家乡而投身于家乡建设的精神。而因直播走红的女主播则呈现为建设家乡意识的唤醒和从意识到行动的转变。一方面呈现了直播给乡村发展带来的契机,另一方面传达了在艰苦地区人们建设家乡的努力与成就。影片中最后出现的多个真实的抗沙治沙英雄将短片的艺术空间延伸至现实空间,将电影的感动蔓延至真实生活。

(五)扶贫书记展现发展的崇高《神笔马亮》讴歌了放弃个人利益而投身于集体事业,为更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个人情操,起到了优秀的价值导向作用。片中从正反两面反映着伟大理想的实践和力量。一方面是以马亮为主导的投身乡村建设事业的有志青年和其乐融融的乡村氛围。马亮为回报乡村而决心去扶贫,在村里广受拥戴,为帮马亮圆谎,村民还自发准备假发、集体静止。欢乐情节的背后是书记与人民一条心共建设的融融氛围。另一方面则是以秋霞为主导的注重个人利益的思想转变。一开始因为被派去扶贫而直接闹到办公室,反映着将扶贫视为苦差,将出国研修奉为圭臬的思想。在亲眼见证了欣欣向荣的新型农村和个人矛盾冲突后,以个人利益为重的思想转变为个人为集体利益服务的更高价值选择。

四、结语

《我和我的家乡》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到生命景观,呈现着小人物叙事下人情温暖与绿色发展的交融,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着人们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关键阶段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从艺术上鼓舞人心,反映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引领人民取得胜利。

作者: 张余 刘迅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