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家通用语言的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阐述在新疆工作总目标的指导下,高职预科阶段如何找准契合点,以国家通用语言为媒介,革新教育理念,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为新疆的发展培育政治思想合格、专业技能过硬、道德品质优良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德育预科国家通用语言教学
一、高职国家通用语言预科阶段如何融入德育教育
(一)应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首先需明确预科国家通用语言课程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时,需围绕“立德树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教师拓展教学内容的范围,在讲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时积极融入德育教育,充分发挥预科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应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认同感。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年预科学生的民族成分至少有10个及以上。例如2017级学生中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东乡族、藏族、锡伯族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构建崇高的道德行为模式,进而引导学生树立传承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应重视职业道德的培育。预科是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高职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理解。所以在预科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也应创新德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融入职业道德的内容,让学生尽早在专业背景下养成职业的态度并初步塑造职业精神。
二、高职国家通用语言预科阶段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一)调整课程设置。在预科国家通用语言教学阶段,增加德育课程。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国家通用语言课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增加了课前5分钟的教育时间,即每50分钟的语言教学中:5分钟为德育素质教育时间,45分钟为国家通用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学时间。此外,每周三下午安排了2课时的德育活动课,每学期的总课时为36课时。德育活动课的教材由学院团委统一发放,教材语言使用的是国家通用语言。
(二)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中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目前国家通用语言各课程的教学都是基于国家通用语言语料开展的,语料所承载的内容包罗万象。对于德育教育来说,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优势。国家通用语言教师在选取语料时,可以优先选择有德育教育意义、能够给学生带来正面能量的文章。另一方面,还可以在预科阶段,以国家通用语言为媒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团和第二课堂的德育活动,例如:举办思政、历史、文化讲座;开展唱红歌、表演民族团结情景剧、团学知识问答等竞赛活动。以这些活动和竞赛为载体,拓展德育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既提供了语言应用的平台,又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和比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德育教育的滋养。
(三)采用学分制管理,增加国家通用语言课程中德育成效的形成性考核。通过科学的评价,引起了学生对德育学习的重视。就预科教学工作而言,构建德育成效及语言知识、技能成效为一体的评价体系,不仅增加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弥补了过程性考核的不足,还促进了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四)以职业人的品德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认同自己的职业身份。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进入预科学习时,分院会根据专业安排班级,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预科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师们在国家通用语言阅读课的材料中,加入职业素养方面的内容和案例;国家通用语言口语课则在模拟的语境中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专业术语,用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进行表达和交流。新疆的预科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教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重任。预科教师应顺应时展,找准语言和德育教育的契合点,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冬凤.浅谈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殊性———以南昌工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
[2].刘继平,石海兵.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J]学理论.2017
作者:袁青 赵晓雪 单位: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