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专阶段德育教育思考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若想促进大专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就需准确把握现阶段大专院校德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主要特点,高度关注大专阶段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且深入了解和掌握大专院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创建高实践性和高实效性的德育教学模式,积极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以此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大专;德育教育;教学模式
一、大专阶段学生的思想特点
多数大专阶段学生的高考成绩都不是很理想,而且其生活阅历有限,社会经验不足,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干预和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下四方面:1.从生源层面来说。相较于高等本科院校学生,大专阶段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当然,也不排除各方面条件都较为均衡的优秀学生。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兴趣偏低。这些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2.从价值观层面来说。大专阶段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较差,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容易自暴自弃,甚至是采取极端处理方式。另外,大专阶段学生叛逆思想强烈,崇尚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较弱,甚至是无视传统思想道德。3.从思想觉悟层面来说。大专阶段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较为浅薄,极易受到现实社会的干扰。在处理事物时,往往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无视集体利益与道德。另外,存有公德意识差、人文素养匮乏的部分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而且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4.从职业规划层面来说。绝大多数大专阶段学生在入学初期对个人未来发展都较为迷茫,而且,存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情况,属于“理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再者,在现实社会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会因综合素质与本科学生的差距而收到“红牌”。该情况的产生,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
二、引起大专阶段学生思想变化的影响因素
1.传统因素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背井离乡进入大学校园,往往会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思想孤独感或者自我放任感。通常来说,大学生脱离熟悉的生活圈,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群,自然而然的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相反,部分学生反而会因为脱离家长的束缚,产生一种自我放任感。城乡文化差异导致的思想冲突,对大学生的良好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很多大学生从农村地区,甚至是偏远山区进入大城市,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与诱导,再加上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渐渐的遗忘初衷,迷失自我。高中时期紧锣密鼓的学习氛围与大学阶段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形成鲜明对比,极易导致学生产生迷茫感。高中时期,学生要面对高考,一直处于精神高度紧绷的状态,而进入大学后,课程减少,压力骤减,学生像泄了气的气球,失去前进的目标,随波逐流,放纵自我,对未来茫然无措。
2.新时代各因素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意识形态的深化交流,极大的削弱了大众的主流思想意识。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且敏感的社会群体,其思维模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不可避免的受到干扰。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潜移默化间增强了公众的自主意识,但也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与崇拜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萌发提供了“温床”。信息网络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网络文化盛极一时,但其中掺杂的不良思想,极易侵蚀当代大学生,阻碍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再者,经济危机时局,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同时,大专阶段大规模扩招,成为大学生思想不稳定的关键因素。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爆炸式增长,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加重了社会运作压力。
三、提高大专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质量的具体策略
1.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目标。我国高校德育教学中,立足国家和社会需要,阐述了大专德育教育目标中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及要求,并以此为前提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目标分解为多个部分,更加关注能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忽视了教学目标是否具有丰富的层次,是否可分阶段完成,是否具有导向性。对此,在教育教学阶段,教师应全面考量学生的基本需要和实际需求,经过全面的分析和思考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2.积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前期准备。(1)加大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与投入。院校领导应当注重德育教育工作,并加大对德育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2)注重培养教职员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培养道德水平较高的学生,首要前提是强化教职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3)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调查。通常来说,大专阶段学生的年龄多在18岁到23岁之间,处于该年龄段的学生的思想与教职人员存在极大的差距,然而,绝大多数教职人员习惯以己度人,引起学生强烈的反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4)指定专业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通常,班主任或辅导员都可以独立完成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然而,对于极个别思想偏激、价值观扭曲的学生来说,常规谈话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激化学生矛盾心理。为此,选择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至关重要。
3.保留与调整传统德育教育工作措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传统阵地,本文笔者认为应当将思政理论课发展成为学生自主参与的讨论课,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监督下,让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感悟真理,坚守信仰。或者也可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双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齐心协力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例如,聘请校外辅导员、律师、警察等普及法律。再者,学校需充分发挥学生群体中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高校要注重学生群体中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保证德育教育工作落实效果。且全面开展助学工作。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贷款、贫困生减免学费等方式,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另一方面,为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提供求学机会。另外,建立家校沟通桥梁。多数大专院校的行政部门与教学部门都会忽略家庭教育。以大专院校为例,由于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且生长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个体性格存在较大不同,而个体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学生在校期间,教师无法保证与每一位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在部分教师看来,大专生年满十八周岁,属于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民事责任人,可以对自身行为负责,不需要联系家长。而这使得教学工作与家庭教育完全脱节。对此,德育教职人员要与学生的直接监护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深入掌握学生的成长环境与性格特点,以便开展个体化德育教育工作。教师需向家长如实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尽可能的避免学生因脱离家长监管,出现行为不规范问题,加强德育教育工作落实效果。除此之外,大专阶段还要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绝大多数大专阶段会鼓励师生参与集体活动,而这种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也是践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需以专业教学为目标,以知识解惑为主导,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浪费教学资源,制约学生的良好发展。而实践活动则成为师生课后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活动组织策划中,教师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或者直接开展以德育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刻认知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良好的精神品格,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同样或者重要的是,高校还需加强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充满幻想,此时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恋爱观与婚姻观,甚至是误入歧途。所以,大专阶段不应当一味的规避敏感话题,而要引导学生直面该类话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与婚姻观,让学生健康的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高等职业院校需要顺应素质教育体制变革趋势,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育模式,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综合水平,以期促进当代大专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永林.谈谈专科院校德育教育的改革[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3(01).
[2]费秀水.在大学生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探析[J].决策探索(下),2018(10).
[3]田新民.在大学课堂中推进德育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8(45).
[4]湛坤.大学生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J].农家参谋,2019(05).
[5]冯远鹏.论通过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创新提升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6]郭影.德育教育在民办高校中开展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学,2018(17).
作者:朴志远 单位: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