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德育教育现状及路径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德育教育现状及路径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德育教育现状及路径探析

[摘要]德育教育一直是高校的重点教育内容,在学校各方面的努力下,德育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德育教育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德育教育的影响力,我们迫切需要开辟更多德育教育工作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德育教育;道德素质 

高校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高校的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并通过大学生自身积极的认识与践行,以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品德教育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变化,削弱了德育的教育效果,同时使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应该针对德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一、高校德育教育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工作是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学校以及社会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政治立场越来越坚定,同时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首先,大学生从小接受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在进入到大学校园后经过系统的德育教育这使得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大学生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其次,大学生的政治立场越发坚定,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正确的判断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例如,最近在香港发生的动乱事件,很多大学生自发去街头清除路障,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他们支持并积极配合警方的工作。最后,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大部分大学生会选择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个人利益。例如,类似“三支一扶”“支教”“服务西部”等志愿者活动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虽然我们常说现在的大学生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吃不了苦,甚至有人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但是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可以看出大学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他们同样可以扛起一片天,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方法略显单一。思政课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思政课教学,但思政课一直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单方面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德育教育跟不上时展的步伐,通常情况下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形式单一,并没有融合“创新意识”,时政热点、最新的治国理念、社会风尚较少加入德育教育[1]。这就容易导致思政课与德育工作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作为高校大学生,很多道理他们都是理解的,但由于自制力和自控力不强,导致他们的认知与行动出现了脱节,出现了知行不一的现象。这是当前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的一个困境,如何化解这个困境,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高校德育教育方法比较落后,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参与感不强,从而降低了德育的教育效果。第二,大学生个体的差异,大学生群体自身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部分学生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意志薄弱,这就导致高校德育教育效果参差不齐,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第三,部分高校重视度不够,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要加强思政课教学,但部分高校并没有挖掘足够的教学资源去充实德育教学内容,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提高高校德育教育效果的路径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方面地在讲堂上灌输知识,因为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听,他们要么是睡觉、要么是玩手机、要么是看课外书,很少有学生会认真听课,这就导致了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有待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非常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展思政课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单方面教学的方式,开展网络思政课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可以在平台上针对课程上的一些重难点或者是教学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留言,教师在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一些兴趣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政课往往以理论灌输的方法为主,但由于理论性太强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有必要改变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及时关注国内外发生的时事,并将这些时事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自觉接受教育。在参与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思政课学习的不仅仅是空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发挥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作为思政课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接受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比如,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培训班或者是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比赛,在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正,这样我们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三)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环境的感染熏陶作用“所谓隐性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则是指工作意图不为受工作对象明显感觉到的工作方法。它的特点在于工作意图的隐蔽性。”[2]鲁洁在1998年出版的《德育社会学》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隐蔽课程的概念作用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把德育课程划分为学科德育课程(或认知性德育课程)、活动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三种形态。当前很多高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自觉地把德育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可以开展德育相关的比赛或活动,设置相应的奖项,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会自主学习德育有关知识,这种通过自学得来的知识会更加深刻,对他们的影响更加深远持久。同时,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去养老院或福利院,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难,让学生在自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增强教育影响。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烈士纪念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辈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向革命先辈学习、看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倡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促进学生道德思维的发展,道德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道德规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觉地将道德规则铭记于心,在生活中自觉地按照道德规则处理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某些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不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陈立影.德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7):109-110.

[2]程涛.世纪之交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八大转变[J].政治发展研究,1998(6):88-89.

作者:钱峰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