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语文课程加强德育作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提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立德树人对在校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成长尤为重要。本文从增强大学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入手,对当前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中立德树人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并针对所提问题给出具体的举措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高校;德育
一、课程德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讲话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学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育人是高校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是普通高校为非文学专业开设的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这一学科所自带的人文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以更加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语文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适应新时代对高校育人工作的内在要求,从而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二、大学语文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
大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课本选文上,无论是古代部分,还是现当代部分,都含有许多体现作者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优秀品格的文章。这对发展中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如下功能:
(一)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历久弥新,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对大学生群体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帮助广大青年学子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不断加强他们的家国意识和民族意识,才能逐渐引导他们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大学语文中有诸多介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别是选出的大量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学子们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提供了可靠的路径。
(二)帮助树立优秀品德,传递高尚人文精神在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中,学生阅读、学习、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从更深层次感悟作者通过其作品所传达的高尚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从而帮助学生培养优秀品德和提高修养。学生通过学学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高尚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并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从而及时、正确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维护社会和国家的安定和秩序。大学语文通过选文中直观、形象的人物塑造,在潜移默化中传递高尚的人文精神,在润物无声中帮助学生培养出优秀的思想品德,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投身于积极的社会实践中去。
三、大学语文课程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个场合多次提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因大学课程中,思想道德教育的系统性不强,德育功能得不到完全地发展。以大学语文这一课程为例,目前在课程中,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语文课程中对思想道德教育元素挖掘力度不足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中选用的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专家们仔细筛选、反复研究后呈现到教师和学生面前的。这些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被选入高校教材,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本身所具备的极强的文学性、审美性和可读性,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学作品蕴含着的爱国爱家、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这些文学作品被选作为大学语文教材,其本身的育人功能是无可辩驳的。然而在部分教师的课程育人的实践过程中,他们大多缺乏挖掘课程里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元素和育人功能,过多地从文学性和审美性方面来对文章进行分析,以此来完成他们的授课任务,极大地忽略了这些文学作品中的育人功能。甚至有些教师彻底地把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想道德教育完全分割开来,他们只简单地向学生解释这些文学作品的字面意思,而不去深究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深切情感和其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因此,学生也无从感受文学作品中思想道德的熏陶,就更谈不上所谓的课程的德育功能了。
(二)大学语文课程德育的教学方法单一大学语文这门课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审美性和综合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更加细心和耐心的工作态度,挖掘出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德育要素。课程德育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调整、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学生向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优秀人物学习,树立高尚的品德,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营造更加积极的课堂氛围。当前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较为单一,大多数高校仍在采用以课本、教师说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很难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课本中高尚人物形象的探寻与思考。教师传授知识方法的单一化、机械化、教条化是阻碍高校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发挥作用的巨大挡路石,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使得学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本身失去兴趣和喜爱。
四、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丰富大学语文的授课内容与方法首先,大学语文教师在赏鉴优秀文学作品之前,要帮助青年学生充分了解与该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尤其是涉及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联的文学作品时,更要注重学生对其相关历史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选文的内容和含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搜集、宣传体现选文作者高尚品德修养的实例,去加强其价值观对学生的感召力及影响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认同。最后,教师应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深刻挖掘大学语文课本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元素。这样,教师在授课时才能更好地引导、教育学生,提高他们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二)课堂上熟练运用互联网相关技术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作为一种更加迅捷、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的信息传播手段,正在各个领域内被广泛应用。2020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9.40亿。在对网民群体进行职业统计时,调查者发现,学生群体是网民中的主体力量,占比高达23.7%,是排第一位的。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大学生群体喜爱上网的特点,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视屏资料、网上图书馆等多种方式,更加充分地了解、接触与课本中文学作品相关的知识,在有效拓展学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认识及接触面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三)加强教师自身思想政治道德建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作为一名大学语文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也需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建设。各高校也应定期对大学语文教师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建设的培训,持续强化大学语文任课教师的课程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并设置相应的考核方案,确保教师在任职期间能够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道德意识和水平。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学语文课程才能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德育氛围,才能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出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作者:罗曼 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