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校网络德育教学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校网络德育教学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校网络德育教学分析

1高校网络文化与网络德育教育的现状

1.1目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网络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错误认识

对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网络德育教育往往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对校园网络文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网络德育教育是虚拟的,并不能够影响校园文化及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认为网络上的道德与现实之中的道德素质水平无关,网络德育教育更是可有可无。网络是一个信息平台,它便捷高效,一条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传遍世界各地。例如2010年10月16日西安等地爆发的大规模反日游行活动就是首先在网络上发起的。另一种错误的认识则是用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对网络文化进行引导,认为我们现有的德育教育方法是完美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认为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足以引导网络文化,足以建立起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这种对于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德育教育的认识过于简单,显然已不适应于当今中国的网络发展现状。正确的现状分析有助于克服这些错误,提高对于解决网络文化的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对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总结,探索出一条对校园网络文化正确引导的有效途径。

1.2目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网络德育教育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1.2.1对于高校网络文化的引导不够

首先,不少高校对网络文化监控不够到位,分析研究不够深入,引导不够及时且引导措施不力。目前,高校对于网络文化信息的管理基本上是属于“野生”状态,几乎没有高校建立专门的网络文化管理和分析机构,缺少完善的网络舆论监控、引导机制与方法,这必然造成校园网络文化引导的失控。其次,没能实现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在高校中,网络上与现实中两种不同的声音普遍存在。网络媒体的舆论环境相对宽松,民间非主流的信息,在校报、校园电视台和学校广播等校园传统媒体上不可能出现的声音,在网上也有广阔的空间,有自由表达的渠道和平台。在不少情况下,这些校园传统媒体构建的舆论场和校园网络媒体上所形成的舆论场,两者疏离感较大,而重合度较小。

1.2.2网络德育教育发展滞后

目前,各高校普遍不重视本校的网络德育教育,许多高校并无网络德育网站,无网络德育机制。即便是拥有网络德育网站的高校,其网站往往也是无人问津。目前高校还未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德育教育方法,高校既不可能强制学生访问网络德育网站,也不可能针对其安排考勤或记录成绩,因此就造成了目前高校网络德育教育发展滞后的局面。

1.2.3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网络的隐蔽性使不少大学生网络行为放纵随意,不受约束,责任感弱化。据有关调查显示,有18.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缩写符号,有61.8%的学生在聊天室或论坛中遇到过其他网友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

1.2.4硬件、软件建设不够

校园网络硬件投入不够,往往只能够满足于高校主网站运行的需要。对于网络管理的软硬件建设滞后,一是在网络监管平台建设乏力,缺少管理网络文化与舆论的信息过滤设备、技术,配备的资源和专业力量也不足。二是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管理机制、监管考核机制和队伍建设机制等。

2关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引导与网络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正确引导校园网络文化

一应积极面对网络环境,充分认识并拓展网络功能,建设一批“红色网站”,提升其影响力,使其成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二是拓展网站功能,发挥交互作用,使网络的影响力渗透到高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开通建设基于校园主网的校长信箱、学生工作咨询系统、勤工助学在线等校园管理网络功能,可以使网站与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加紧密相连。整合内容、创新形式,逐步规划覆盖校园生活的全方位,能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三是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多种网络应用。学生既是学校网络资源的使用者,也是开发者,他们贴近自身需求开发设计的各类网站、主页,自我管理,自我维护,既学习了网络知识和技术,又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网络德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2建立网络德育论坛,正确引导高校网络文化,建立良好的网络德育环境

网络论坛在互动性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这是由网络论坛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它对于网络文化的引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即时性、公开性、匿名性和群体参与性等特点。首先,在网络德育论坛中所有人都是以匿名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这就给了大学生们一个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的民主权利,参与讨论的人因为匿名的关系没有了传统课堂当中的顾虑,可以畅所欲言。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讨论的乐趣,也符合传统教育中群体讨论的要求,还能使学生们“敢讲话”、“讲真话”,以便与教师们了解大学生思想的真实情况。其次,通过网络德育论坛能使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们获得帮助。在现实中,一些想要进行心里咨询或询问问题的学生担心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往往在现实当中不敢进行心理咨询和询问问题,但是在网络德育论坛中他们就不会存在类似的担心,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德育论坛来寻求帮助,使教师能够更好的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来帮助他们。最后,通过网络德育论坛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在网络德育论坛当中设立一些关于当前热点问题尤其是本校热点问题讨论的版块,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们的关注度,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通过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讨论不但能提高德育网络论坛的人气,还能使学生们了解与这些热点问题相关的知识。这样就会使网络德育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一个好的网络德育论坛是离不开良好的维护的,这决定了网络德育论坛是否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教师应当及时的对网络德育论坛进行维护,将一些不良的内容及时的删除,将一些优秀的内容通过“置顶”、“加精”、“推荐”等方式提高它们的关注度。同时,还应该积极地对寻求帮助的学生进行帮助,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以说网络德育论坛能否起到我们所预期的德育教育作用就主要看网络德育论坛维护的好不好,只有好的维护才会有优秀的网络德育论坛。

2.3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法制宣传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培育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

网络道德的缺失和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的存在,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在于网络道德缺失的大学生往往认为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一切均是不真实的,是虚拟的,因此他们对网络不道德行为和网络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他们并不认为网络的不道德行会等同于社会现实中的不道德的行为,也不认为通过网络实施的犯罪同样是一种犯罪。而认为这仅是一种智力“游戏”或者是技术上的挑战,这就需要高校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法制宣传教育。对此,各高校应制定《大学生网络文明行为规范》等,对大学生网络行为作出相应的规范。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改变单兵作战的做法,整合各方面力量,吸纳各方面优点,尽快出台符合大学生心理、生理实际的网络行为规范,尽早编篡一批网络德育教材,把网络道德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优良的网络道德。各高校还应加强网络德育教育方法的探索,找到一种学生喜闻乐见并欣然接受的网络德育教育方法。

总之,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引导与网络德育教育,将网络文化与网络德育有机结合到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中来,倡导共建网络和谐,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做到文明、诚实、守信,塑造大学生优秀的网络品格,对于构建和谐文明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