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德教弱化问题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教育产业化”的影响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育产业化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下,致使对高职院校的理解产生偏差,过分强调人才的应用技术性,而忽略了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性。在一些高职院校,出现了只强调专业技术教育,轻视德育教育的现象,甚至存有“先成才,后成人”等思想误区,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等受到消极影响。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众说不一,笔者无意深论。只针对高职院校因此而产生的教育功利化现象,即只关注给院校带来经济利益的招生率和就业率问题,而忽视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在内的综合素质问题予以探讨。教育的产业性是指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推动作用;通过教育投入,可拉动教育经济增长,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功能和特性。这是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可以多元化,可以为我国一直以来完全由国家负担的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但并不是把教育完全的按照企业模式去经营。不能忽视的是,教育的产业性还集中表现出对相关的有形产品和文化精神等无形产品的生产过程,能够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特性。因此,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长期性事业,这一根本性是不可撼动的,对教育的功利化认知将会导致忽视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性,忽略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养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轻视,这是对高等院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和社会责任性原则的一种监测。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23%,增长到90年代的25%,近来已上升至30%以上。同时,大学生自杀人数也在近些年呈急剧上升趋势,“新读书无用论”以及大学生道德沦丧现象也时有发生。2010年1月26日,总理在听取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时说:“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基本取向应该是公益性的,决不能‘一风吹’地搞产业化。即使是文化产业也应该面向群众,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因此,高职院校不论是民办还是国办,都不能忽略教育本身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性,所培养的人才都应是人文素养完善的、高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上的偏差
职业教育的订单式培养,改变了以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分离状态,强化了产学结合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其目的是为了改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育怪圈,突显就业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避免出现“有学历没能力”现象。可是,在高职院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特性引导下,使得很多院校片面追求提升就业率,简单地理解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甚者把其等同于岗前技术培训,盲目要求学生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把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完全等同于职业能力,从而导致忽视了作为职业能力重要基础和支撑的以德育教育为内涵的素质教育。为此,我们简述一下它们的相互关系。
2.1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
职业技能呈现的是劳动者胜任所从事的具体职业的技术能力,职业资格则是体现为劳动者胜任所从事职业的资质程度,它们是职业能力的外显形式与物化。这当然很重要,但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2.2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所展示的是劳动者胜任所从事职业工作的综合素质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是相对静态化的,而职业能力则是相对动态化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能力的具备才能促使从业人员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主动设计职业生涯,自由应对技术、资质的变化,在社会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调查发现,80、90后的大学毕业生入职后,往往仅能适应某层次或某类型的工作,而缺乏结合工作不断学习提高、不断拓展领域、完善自我的能力,无法实现职业的升华。这反映出高职教育中职业能力培养的缺失。所以说,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培养,其中德育素养教育是最不可忽视的,因为职业能力中诸如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心理承受力等人文素养则需要通过德育教育予以实现。
3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忽略人格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于人才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问题一直是教育管理和研究部门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人格的完善与塑造,促使他们树立和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更好的服务社会。虽然相关研究和改革很多,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它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弱化,更是忽略了该课程的发展与改革。教学与实践严重脱离,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真切感受这些课程对于自己将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不重视。曾经有过一个鲜明的对比,要求一些来自香港和内地的学生进行自我陈述时,我们发现香港学生注重展示的是公德心和关怀社会的意识,而内地学生则强调的是个人能力和学习成绩。这不仅令人感叹,十几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影响甚微。“用耳听者,学到皮肤;用心听者,学到灵魂”。理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弱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要可持续发展,加强德育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但高职院校的发展仅仅依靠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是不行的,还要通过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求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能只抓人才的专业技术培养,也要加强人才的德育素质培养,在突显教育本质目的同时提升院校本身的社会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弱化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办学定位有着密切关系。然而,即使单单从高职院校的教学定位来说,加强德育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处于经济腾飞时期,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市场的激烈竞争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和无限生机,当然对其培养的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需要的不是只有知识没有文化、只有技术没有能力的畸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