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历史德育教育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历史德育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历史德育教育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德育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即“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新课程要求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大张旗鼓地贯彻德育教育方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说每门学科各有特色,但我认为历史学科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历史教材把古今中外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生动形象的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课堂学习,学生们感悟到了美好与光明,也认识了丑恶与黑暗,对于指导人生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

首先应该系统地开发中国史和世界史中的德育素材,这是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历史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德育素材,但也广泛地分布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就影响了历史课教学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应该对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分类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民族危难史教育、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各民族团结统一教育等。中国的古代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古代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绚丽的文化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收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世界之最,感受古代中国强盛时期的风采。学生在学习或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给世界带来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两条线索结合在一起。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土沦丧、主权丧失,中国人民生活在贫困和屈辱中。

再通过有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为中国的屡战屡败而痛心,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而愤慨,并主动思考、探究中国被动挨打的原因,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生产力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从而进一步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更加坚定了我们支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对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停止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从鸦片战争的屈辱到抗日战争的雪耻,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转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会转化成内在的意志力,为今后学习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正确对待挫折,提供强大动力。在利用好中国史德育素材的同时,我们还应合理开发世界历史的德育素材。通过学习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科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飞跃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对比同一时期中外的社会状况,理解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从而形成全球化观念,走科教兴国之路。

其次,利用研究性学习开展以历史名人为主题的研究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帮助学生完成从单纯的历史知识学习到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转变。历史也是教人做人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体验其中蕴含的做人道理。比如忍辱负重完成史学巨著的司马迁;高瞻远瞩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肩负重任带领中国共产党奋斗二十八年、缔造新中国的;坚持真理、为科学殉道的布鲁诺等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系统组织这些人物的材料,加深了认识,自然而然地从内心激发出强烈的道德情感,并深刻领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这种道德情感就化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

第三,以课堂教育为基础,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历史给人以启示的作用,启发中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进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秦始皇暴政亡国,文景休养生息强国;岳飞精忠报国千古传颂,秦桧投降卖国遗臭万年;邓世昌视死如归彰显民族气节,慈禧软弱妥协陷中华民族于水火。通过对比学习,让中学生认识到如果不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而是沉迷网吧、吃喝玩乐,那么人的一生就失去了意义。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学生才会下定决心,克服万难,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诱惑,实现人生的价值。

此外,我们还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借典型事例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面对当前三聚氰胺、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面对扶不起的倒地老人问题,不少人惊呼中国的社会道德已经滑坡30年。作为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加强中国优良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总之,我们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发展契机,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德育教育在历史课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