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语文高年级德育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利用多媒体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诱发小学生的强烈情感共鸣
鉴于此,我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总是会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这一先进手段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与具体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期最大限度地缩短其现实生活实际同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詹天佑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勇于接受使命、不畏艰辛与险阻,创造性地完成京张铁路的故事。文章内容非常感人,但对于处在高科技发展迅速、交通设施条件便利现代环境的孩子来讲,他们很难理解当时清政府以及詹天佑所处的不利环境,也很难真正明白詹天佑为了京张铁路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自然更谈不上挖掘工程师詹天佑身上所特有的精神文明品质了。为此,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播放了清政府时期旧中国的落后交通环境以及帝国主义侵略国家较为发达的交通设施设备这一组形成鲜明对比的幻灯片;随后,又为学生展示了京张铁路附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的特殊地理环境。如此,学生就得以从一张张直观、生动、立体的幻灯片中鲜明的感受到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与挑战,而这又有利于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詹天佑不怕困难、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端正工作态度以及热爱祖国、积极为国分忧的高尚爱国主义品质。这般一来,便将这篇课文的德育情感教育目标完美地落实到了实处。
二、以读后感写作为契机,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升华
所谓读后感,即指在阅读了文章、段落之后,由此受到的精神启发,或领略到的深刻哲理,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出崭新文章的一种文学形式。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有感而发、有感而想,因此通常表达的多是其自身内心的真情实感,从这层意义展开来讲,完成读后感的过程往往是实现对于文本内容理解升华、深入文章主旨、明确文章内在思想情感的过程。考虑到这一点,我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读后感的创作,借此作为帮助他们梳理文章情感脉络,进而充分诱发其自身情感道德联想与想象的有效途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渔夫和其老婆向小金鱼提出一个又一个过分的要求,最终因为贪得无厌经历了贫苦—富有—贫苦这一戏剧性生活的故事。再向学生详细讲解了这篇文章之后,我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感受。其中,有名学生写道“:看见邻居家的姐姐穿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便要求妈妈也给我买一件同样的连衣裙;看见班上的同学穿了一双高档运动鞋,便让妈妈也给我一双同样款式的运动鞋;看见别人背着好看的迪斯尼书包,我也要求妈妈给我买一个相类似的书包……现在想想,我看见别人有什么好的东西便也想自己拥有这样东西,我不正是《渔夫和金鱼》故事中贪得无厌、爱慕虚荣的渔夫以及老太婆吗?追求美好生活的想法没有错,但我认为,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适度、量力而行的原则,否则贪得无厌注定不会有好下场……”透过这样的读后感,我可以肯定学生对于文章内在蕴含的思想情感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这自然为他们形成积极、端正的生活态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他们树立不贪慕虚荣、学会感恩、适度索取的正确价值观念,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德育情感教育目标所在。
三、借助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有效进行德育教育情感目标的有机渗透
课外活动,即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发展需要,有意识地组织一些课堂教学之外的活动形式,以此达到补充课堂教学、进而收获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育形式。通常来讲,课外活动不局限于场所、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因此相较于单纯的课堂教学来讲,有着非常灵活且丰富的资源及素材,对于提高教育效果有着非常积极的帮助及促进作用。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迅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自身无论是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等都逐渐趋向完整、成熟与独立。因此,在面对高年级学生时,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借助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课外活动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熏陶及陶冶。这既是丰富学生语文学科基础知识、扩充其文化视野范围的有效途径,更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有利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大语文教育目标的更好贯彻与落实。对此,我感受深刻。如《梅花魂》一文借老人对一幅墨梅画作的珍重与爱惜,巧妙点明了梅花这一植物所具有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顽强精神的象征,更是华侨老人之所以如此热爱、呵护这幅墨梅图的原因所在。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感悟到梅花所具有的这一高尚品质,我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利用各种方式及途径搜集描写梅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自强不息等高尚精神的古诗词,除此之外,还要在以“梅花魂中华情”为主题的朗诵会上有感情地对其进行朗读与吟诵。这一别出心裁的课外活动生动活泼,极大地激发与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搜集与整理了大量体现梅花伟大精神品质的古诗词,像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齐已的“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己是悬崖百丈冰,尤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如此,借助朗诵会这一课外活动形式,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其学识与见识,与此同时又将梅花所具备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不屈不挠的铮铮傲骨灵活地输入到了学生的头脑与印象之中,有利于他们下定决心做一个同梅花似的高尚人物,有利于他们树立、形成“面对艰难、困苦的恶劣环境,也要无所畏惧、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有利于他们收获预期中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当然,小学语文高年级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上述所列举的几个途径,只要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从学生以及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勇于大胆创新,敢于积极实践,相信必定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德育渗透模式,唯有如此,方是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精神品质,促使健康茁壮成长的根本所在,也方能为真正构建起文明、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李剑伟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