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主力军
学生对于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很看重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会时时刻刻影响学生的行为,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感召力。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为学生做好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以身作则不仅在于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更重要的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将他们都看成自己的孩子。只有加大了对学生的感情投入,才能建立真正的师生情谊,更好的给予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对课文的讲述,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感悟。
二、更新教学观点,树立德育教育观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一味的偏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应当更新教学观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人生价值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治教育等都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不少素材,教师应将其融会贯通,在课堂讲授时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相比起直白的思政教育,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改善教学方法,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新课改希望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学生主体意识的目的,这与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作为当代的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改变授课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追求真善美的个体。
(一)于课文中发现德育价值,并适当引导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浓厚的人文思想,每一篇都能成为实践德育教育的素材。教师要具体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中心思想,体会主人公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是对课文的讲授,同时也是对德育教育的具体落实。在学习《游褒禅山记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古文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白作者要表达的观点,那就是无论是治学或处事,首先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同时还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无讥无悔的决心。使学生明白古人的“志”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志”虽然不同,但“尽吾志”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学习《藤野先生》《背影》《我与地坛》等具有感恩教育的课文,使学生对老师、父母、社会都怀抱一颗感恩之心,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二)教学内容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
课文中所讲的例子毕竟是抽象的,无法使学生形成道德认同和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应当将课文与现实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目的。高中课文中关于思想道德的语句很多,教师在讲授这些语句时往往是一笔带过,没有在学生心理上形成深刻的印象。如《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讲述这一句时,教师应当详细阐述身为一名教师的义务,让学生理解老师,从而让学生思考今后他们在工作时应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又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紫色灵魂”这四个字仿佛别有深意,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思考“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这样的灵魂为何伟大”等问题来实现德育目标,这样学生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潜移默化的接受一些美好的品质,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课文对于德育教育的意义。
(三)利用情景教学,提升学生素质
高中教学以应试为目标,很少会提供学生锻炼的机会。教师应当安排一些情景教学,例如主题演讲、诗歌朗诵、舞台剧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题演讲可以选择“感恩”“爱国”的主题,诗朗诵可以选择“歌颂自然”、“讴歌生命”等主题,实现在情景教学中提高学生修养、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的目的。
四、总结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并把它们渗透于德育教育、服务于德育教育。如果教师能够在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塑造学生人格,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最终成为二十一世纪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那么教师不仅是实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更是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作者:邱丽颖 单位:四川南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