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德育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德育教育创新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德育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其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决定了其德育教育本身将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构建高职大学生德育教育新模式必然会使高职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在新时期发展的适应性。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更应与时代接轨,以人为本、脚踏实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首先要延续普通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优良传统,其次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按照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继续在方式、路径、模式、整体性等方面进行提升。从高职院校发展规律来说,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抓手应注重其特殊性、群体性、多变性、延伸性四个方面,而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是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

(一)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德育模式的不完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德育教学路径以及日常管理混乱等几方面。首先,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大部分学生都要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这样的技能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德育工作的延续;其次,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式不同于普通高校,除了有通过高考选拔的普通考生,还有初中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的中职生源,层次的不同不利于高职德育教育的统一性。综上所述,多方面因素的堆积,使得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由于此类问题主要是在近些年来高职院校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暴露出来的。然而,把普通高校的德育教育经验直接拿过来运用成为了很多高职院校的做法。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取的。原因在于普通高校的德育教育路径与模式很大程度上有别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制的不同,管理模式的不同这些都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路径与模式创新研究提出了挑战。

(二)高职教育发展到了今天,实践告诉我们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路径,其自身有着特殊的管理特色、培养模式和教育目标。所以,高职院校中的德育教育路径与模式应充分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在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应完善以德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竭尽所能把高职院校学生打造成具有较高职业能力与道德素养的社会技能型人才。并且,要体现高职德育教育的特殊性,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实际和行业背景,有针对性地为地方经济培养一线高素质人才。因此,不断加强学生社会道德以及企业文化等相关的教育,加大德育教育的载体是首先要解决的事情。

(三)在党中央提出的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在经历着不同的模式改革。“十八大”召开以来,高职院校在订单式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内容改革,但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时,伴随的是不断牺牲掉的德育教育平台。尽管党中央有相关文件已经明确表示,高职院校必须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在各大高职院校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却没有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思想教育、企业文化等德育提升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去。同时,在校企合作发展的过程中,高职学生会很早进入企业,提升技能。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德育培养路径与模式去加以引导,那么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将很难得到保证。所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德育教育本身找寻路径,找到真正适应高职学生德育能力提高的根源,提高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性。

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普及和世界各国文化意识的差异,必然会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其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变化,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从我国开始发展职业教育至今,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目标始终是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对德育目标的提出要么是脱离现实,要么是过于空洞。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做到把社会现实中的道德现状正面传导给每一名高职学生,也许,此类管理者的原意是规避学生们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能够科学运用德育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保护自己。但是,这些管理者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学生成长的速度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严重脱钩,等到学生们开始进入实习阶段以后,等待他们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道德与价值的碰撞。因此,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目标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三)长期以来,很多高职院校在日常德育管理中,都会主观地把德育教育路径分为两端,一端是教育者,而另一端则是被教育者。原因是,此类管理者的成长轨迹往往出自于普通本科院校,同时,他们也忽略了年代的变更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主观的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管理过多、沟通很少;规章制度过多、人文关怀很少;声色俱厉过多、和声细语很少,此类现象的出现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心理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也会开始倾斜。而作为管理者本身也无法再次获得学生们的认可与信赖,德育教育的目标也就不从谈起。因此,怎样摆正心态,积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德育观念科学的传输给每一名高职学生,与他们的思想意识零距离接触,将是每一名德育教育者无法规避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新模式

(一)生源是学校生存的源泉,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是生源赖以生存的美丽栖息地。而高职院校建立美丽的德育教育环境的必要条件是,从入学、技能提升、就业等各方面真正关心学生。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爱”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也是人类沟通的手段、教育的有效途径。对高职学生而言,枯燥的理论学习是不能接受的,技能提升的不理想,会被人耻笑,身体和心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和打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果不能运用德育教育这一武器来武装他们,不能以人为本把肩膀借给他们依附,他们就会从心底里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德育教育就变成了一句空话。相反,如果管理者能够充分了解与肯定他们,用爱心去的激励他们,使其内心抗压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就会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爱心的环境,会使德育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伴随时代的发展,高职德育教育的载体不只是在书本中和日常活动中体现。而且,德育载体也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互联网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德育教育新的载体。据统计,当今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互联网技术,他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变化,然而,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模式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那么,德育教育就真的变成了“纸上谈兵”。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德育教育这个平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做进一步规范,让他们从网络中吸取正能量,改善自身的道德素养水平,从而对德育教育的路径和模式进行创新。同时,也可以把网络德育教育和常规德育教育结合起来,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新颖独特。将所看、所听运用到所学、所思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从内心中接受德育教育,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人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是体现科学德育教育和传统德育教育的有力抓手。首先以共青团、党建为出发点,激励和倡导学生团结向上,提升心态、展示自我。其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历史,了解国家,提升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再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本身能够科学的发展,提升德育教育的延续性。最后,加强德育教育队伍建设是高职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队伍建设不仅是学生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更主要的是引入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使得德育教育平台等够有的放矢,真正培养出一批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技术人才。校企共同合作的德育教育平台才是真正适合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之前,德育工作者应该加大力度提升学生们的德育素质,建立进入企业后的德育跟踪机制,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的实习实训环境,从而使德育教育活动更易开展。

(四)价值观是人生观的分支,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人生观繁衍出正确的价值观。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其目的是要使他们明确在人生观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人生观教育也是链接企业和学校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职业,其成就的大小往往是由自身人生观的态度来衡量的。不管在什么样的企业,只要敢于专研、艰苦奋斗,对企业来说就是高尚的。此外,在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就是要考验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勇于面对价值诱惑的顽强意志,进一步让学生客观的去面对未来职场的环境。

总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道德基础,分类型、分环境、分方法进行订单式德育教育。在教学、活动、生活等方面要多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定位,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合理的“浇灌”到他们内心中去。多元化的路径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能进一步帮助他们彰显个性、提高自身。在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应完善以德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使得他们真正成为适合企业、适应社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作者:王万众 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