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儿德育教育探讨(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实验研究和实践的教学都证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能够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德育教育;幼儿生活;渗透
前言
教育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幼儿的教育也不能够脱离实际的生活而独立的存在,因此,在幼儿阶段的德育教育中要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鼓励幼儿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等方法,使得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到自信、宽容、理解等这些可贵的品质,引导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的培养这些良好的品质。
一、结合幼儿特点,培养生活习惯
幼儿阶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且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幼儿之间的差异,进行常规的生活习惯方面的教育。将道德教育融于幼儿的生活教育中,及时有效的对幼儿的常规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在幼儿期间,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首先,要培养幼儿自立自强的生活习惯,让幼儿自己学习穿衣服,系鞋带,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并给予遵守这些纪律的孩子一定的奖励,赞扬这些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鼓励孩子要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其他的孩子。如,发现有的孩子帮一些孩子系扣子或者是很有礼貌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让孩子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逐渐的影响周围的同学。其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树立良好的典范,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要做到。幼儿阶段的幼儿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良好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二、注重教育细节,培养文明行为
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作为幼儿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明行为对幼儿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能够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效的渗透文明行为的教育,通过长期的影响,使幼儿逐渐的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幼儿在逼真的情境中很好的培养自己的文明行为。同时,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都处于初级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特征来创设,创设一些幼儿能够理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的情境,来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
三、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引导幼儿行为
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引导幼儿行为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些教育的机会,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教学细节中抓住机会。所谓教育机会就是要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具体情境有机的进行教学,发挥教学的最大效果。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的处理一些幼儿之间的矛盾纠纷,从这些矛盾纠纷中看到德育教育的机会,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教师不能够简单粗暴的进行处理,而是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让幼儿真正的接受。
四、注重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关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幼儿的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让幼儿能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尊重长辈,能够尽自己的能力来孝敬父母。要鼓励幼儿在家里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体会父母的辛苦,养成勤劳的好品质,如,可以鼓励幼儿在家里扫地、洗拖鞋、洗脸、刷牙、穿衣服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幼儿通过努力就学会的,但是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让家长积极的配合,只有学校和家庭紧密的配合,才能够引导幼儿逐渐的学会换位思考,明白自己的事情要学会自己来做。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同时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做一些事情。如,可以举办“水果派对”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来参加,在活动中家长和幼儿可以通过密切的配合,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换位思考,在活动中积极的与家长配合,自己动手,做出漂亮的水果拼盘,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难免会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幼儿之间互相帮助,在这样的互动中幼儿之间还可以互相的帮助,在帮助中学会理解和关心同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品质。
五、积极参加劳动,健康快乐成长
现在幼儿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一般情况下,幼儿是家长心中的宠爱对象,备受关爱,劳动很少,这对幼儿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也并不是很有利的,有很多的幼儿性格怪异、不合群、任性等等。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了解幼儿的性格,及时的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及时的学会调整,为幼儿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幼儿做一些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洗衣服、洗脚等等。同时要鼓励幼儿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改掉自己懒惰的毛病,快乐健康的成长。如,学校可以举办劳动模范奖励,制定一些奖励的措施,如果幼儿表现好的话,可以给予幼儿相应的星星奖励,如果幼儿在学校积极的参加社会劳动,就可以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总之,在幼儿阶段将德育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这就需要家校做好很好的交流互动,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鼓励幼儿积极的参加劳动,在劳动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帮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依群.刍议幼儿德育生活化的策略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2:108.
作者:黄婷婷 单位:泉州市晋江市第三实验幼儿园
第二篇:如何加强幼儿德育教育研究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要以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个领域的活动之中。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抓住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一、教师要做教育的有爱之人
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孩子身上难免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琐碎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付出更多的关心,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关心下体会爱,学会付出爱,从而更好地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儿童最直接、最自然的办法和手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有的小朋友在家娇生惯养,行为骄横,用餐时经常挑食,还有浪费现象。我就在活动实践中,带领孩子参观食堂,让孩子们看着食堂工作人员辛苦地为大家准备的餐点,若条件具备,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劳动的辛苦,让他们懂得应该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浪费饭菜现象是不好的行为,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充满爱的教育,会如“南风效应”,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
二、教师要做教育的有心之人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蕴含着德育的契机。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认真观察,发现契机,积极开展行为习惯教育。例如,在课堂活动中,有心的教师,不但会注重对幼儿各项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智育培养,更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中互助合作,对能帮助同学、不乱扔垃圾、主动帮助整理活动器材等好行为,给予拍手鼓掌,加油鼓励;对一些不好的举动,如,抢小朋友玩具、欺辱他人的行为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用明确的语言指出问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从而辨别是非,对好的行为方式模仿和尝试,从而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让孩子的言行举止都形成良好的习惯。寓教于活动之中,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去生活和学习。
三、良好学习环境是教育好帮手
《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应的良好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有两方面:一是指物质环境;二是指精神环境。良好的物质环境会让孩子们心情愉悦,自然而然地接受一些真、善、美的教育。例如,我根据一次主题活动的需要,在活动中创设了一个以爱祖国、爱家乡为内容的活动角,并随着活动的变化更换不同的内容,使幼儿一进活动室就能感受到德育的气息;也可以给孩子们开辟一块空间,让他们将自己亲手画的画、系手种植的小花小草、自己拼出的各具特色的积木、七巧板有特色的玩具等放置其中,让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只作为一个摆设而是应该与教育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成为德育的好阵地。另外,作为教师,我们的肩上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栋梁之才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影响很大,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有一次,我在转身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一位小朋友的脚,我连忙跟那位小朋友说对不起,并帮他揉揉脚。或许,这种无声的行动要比你在课堂上讲很多次都要奏效得多。
四、德育离不开家长配合
3~6岁的幼儿,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朦胧阶段,对于真善美、假恶丑没有辨识能力。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行为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做到同步教育。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把其他小朋友的水彩笔拿回了家,老师找她谈话时,她也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明天回园时把水彩笔带回。可当我们把这件事向她妈妈反映时,她妈妈生气地指责老师说:“我相信我的女儿,她从来不偷东西的。”后来,通过我们促膝相谈,消除了她的误会,她也愿意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女儿改正缺点。还有很多例子,我都能和家长及时沟通,使幼儿在园里体会到快乐、和谐。而家长之间,也能针对幼儿的一些特点互相交流育儿经验,像现在的微信群、qq群都可以成为大家交流经验的平台,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浓厚的学习和交流的氛围,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幼儿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幼儿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连接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另外,要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把幼儿培养成健康向上、活泼好学、勇敢自信、有责任感的好孩子。
作者:陈国梅 单位:通化县第二幼儿园
第三篇:幼儿德育教育的做法与体会
案例一:早上入园时间,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热情地迎接孩子们。豆豆来了,老师热情地说道:“豆豆早上好!”豆豆看看老师,什么话也没有说就直接进教室了。案例二:自主性游戏时间,娃娃家的地上餐具、水果等掉了一地。主人在游戏区里走来走去只当没有看见,“爸爸”甚至还踩了一脚。这时老师提醒到:地上有好多东西,你们怎么不捡起来啊?这时候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都说:“不是我弄的!”之后又走开了。案例三:户外活动时间,小明和小芳开心地骑着三轮车。小刚走过来也想骑,小明和小芳都不同意,于是小刚就抢起了三轮车。三个人你推我拉的,都不肯谦让。从案例一中可以看出孩子表现得没有礼貌,对于老师的热情打招呼无动于衷,早上到园时不打招呼只是看了一下老师就直接进教室了;案例二中的孩子则对于游戏材料丝毫没有爱惜的意识,尽管老师提醒了还是不愿意捡起;案例三中则孩子们都表现得毫无谦让意识。类似的例子在幼儿园还有很多,经常会有孩子在园时表现得无理、自私、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期的教育和熏陶在一个人性格中留下深深的印迹。《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那么对于幼儿园的小班孩子我们该如何实施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生活经验,选择适合的德育教育内容德育教育涵盖的内容还是比较宽泛的,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德育”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幼儿生活经验比较贴切的内容来展开教育。小班刚入园的孩子,从家庭这个小环境来到了幼儿园的大环境,孩子们不可能再像家里一样几个大人围着转,不再能想干嘛就干嘛,天天都会与同伴相处、游戏、合作等,因此针对小班幼儿我们可选择一些礼貌、谦让、爱惜物品等内容作为题材。
二、充分利用图书、绘本、多媒体等资源,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小班幼儿很直观感性,德育教育如果通过说教的形式来实施收效甚微。所以选好了相应的内容后还要结合易于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习得一些良好的品德。本学期我们大多数的德育活动都是借助了图书、绘本以及多媒体这些资源,很直观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让孩子们在比较轻松自主的氛围中了解了一些传统美德的内容,从而逐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如德育教育《文明小天使》《客人来了》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地帮助幼儿知道了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爱惜粮食》《好玩的玩具宝贝》等都是通过图书、绘本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了要珍惜玩具、食物等。
三、有效利用家长、教师资源,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从而强化自身的美德行为对于幼儿来说,每天都会面对家长、老师及同伴,因此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能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从而强化自身的美德行为。如在开展德育活动《祖孙乐》时,我请家长配合拍摄了一些老人与孩子互爱互助的照片,然后结合这些照片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爷爷奶奶是怎么关心自己的,自己又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幼儿较好地了解到要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也很注重自身资源,如孩子们刚入园的时候早上来园、放学离园时都不会和老师打招呼,于是我就做到言传身教,即当幼儿进园、离园时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成为幼儿的榜样,并且一个个引导幼儿和老师阿姨打招呼。久而久之,通过老师不断的引导、提醒和督促,孩子们逐步养成了主动打招呼的习惯。
四、切实发挥群体的榜样作用,以点带面,让幼儿在同伴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美德行为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同伴群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幼儿间交往最多,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同伴的亲身体验,使幼儿自我发展。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因此我们的很多礼貌教育都是让孩子在无压抑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家庭教育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关键。总之,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的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并且有初步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吉亮.中华传统美德[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5.
[2]陈坚,栾传大,詹万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新论[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8.
作者:沈亚琴 单位:昆山高新区水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