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域文化背景下舞蹈特色课程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背景下舞蹈特色课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域文化背景下舞蹈特色课程改革

[摘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加快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特色课程改革的进程,是目前高等院校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结合地域文化背景,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特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对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素质,加快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特色课程改革进程。

[关键词]地域文化;学前教育;舞蹈特色课程

1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特色课程改革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在学习舞蹈方面与舞蹈专业的学生存在很大差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是在上大学之后开始接触舞蹈课程,很多学生认为自身的身体结构已经定型,在学习舞蹈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客观困难且很难克服。这一观点使很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舞蹈缺乏兴趣,丧失主动学习的热情。将带有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舞蹈表演形式融入到日常舞蹈教学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舞蹈教学质量,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学前教育舞蹈特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特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2.1不重视培养学生思想

人们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从未减弱。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改变,这种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强。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更应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幼儿教师方面倍加努力。在舞蹈专业课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新一代幼儿教师的素养和创新能力。学龄前儿童的舞蹈教学不单单是让孩子学会舞蹈动作和技能,更主要的是引导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领略文化精髓和内涵。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还没有认识到思想培养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上课内容也仅限于舞蹈动作和技能的练习,教师不会给学生讲解舞蹈内涵,学生无法领会舞蹈创作初衷。这种缺乏特色的大众化舞蹈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失去主动探究作品深刻内涵的兴趣,只是凭借身体本能机械性地学习舞蹈动作。

2.2教学模式单一

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教学思想的改变使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教学内容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仍然以传统教学内容为主,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无法满足未来在工作岗位中的教学需要。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青年幼儿教师,必须改善现阶段的教学模式。

2.3教学模式缺乏独立创新意识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毕业后很可能投身到教育事业中,从学生转变成教师。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基础教材差别不是很大。在统一的教材和相似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缺乏自主创新精神,青年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同样缺乏创新精神。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未来就业方向的特殊性,只是培养舞蹈技艺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和领悟能力。现阶段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授课时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教学形式千篇一律,且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地域文化和特色舞蹈教学融入其中,使该专业的学生在理解舞蹈内容时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学生缺乏独立创新意识。

2.4教学过程中缺乏地域文化的渗透

我国有很多带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种类,如东北大秧歌、云南孔雀舞、陕北民歌、少数民族舞蹈等,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目前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渗透,学生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起不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无法培养出具备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学龄前儿童教师。

3地域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特色课程改革的对策

3.1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学习舞蹈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味及文化素养。舞蹈本身是舞者内心深处情感的倾诉与表达,优美的舞蹈是由内心纯净的舞者演绎出来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充分认识到舞蹈与地域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将地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感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不同地区舞蹈的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3.2树立全新教学理念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创造是儿童的天性。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没有将这种天性“发扬光大”,反而因为教育理念的陈旧压制了儿童创造能力的发挥。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势在必行。传统的舞蹈教学偏重于对学生肢体的训练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学习各种舞蹈动作,无法深刻体会舞蹈的真正内涵和精髓,更不会有所创新。要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中,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舞蹈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了解地方特色舞蹈的演变过程。要将创新精神带入到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积极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创新能力。

3.3改进舞蹈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课内舞蹈技艺传授的同时,应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课外教学内容往往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更有动力,愿意主动探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域文化特色浓厚的民俗博物馆,如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感受独特的黑土地文化,了解东北大秧歌舞的独特之处,提高学生对东北大秧歌的领悟能力,了解大秧歌的发展历史和深刻内涵,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成课件,配以优雅的音乐和详细的文字描述,为学生讲解民俗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3.4.1确定评价主体

舞蹈课程改革的效果依赖于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质量。在评价主体中,首先是学生对改革效果的评价,其次是有关专家对改革效果的评价。从宏观上来说,改革的评价更适合让相关领导做出,聘任单位的评价则更加突出实践的效果。

3.4.2确定评价范围

在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不是评价改革效果的唯一因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是关键,在制定评价指标之前,一定要确定评价的范围。学生层面的评价主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过程较为客观,有比较准确的认定。而专家的评价则偏重于理论化,例如对教学手段、方法、教材把握等指标的评价;分管领导的评价则是从敬业精神、教师素质、课程建设等宏观层面实施。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课程评价是一个多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评价过程。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必须确立好科学的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课程评价体系。要积极探索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客观合理的评价指标,促进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4结语

将地域文化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特色课程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新一代学龄前儿童教师的文化素养。在高质量学龄前儿童教师的熏陶和教导下,学龄前儿童能够从小养成热爱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美德,使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沈琬茹.浅析地域文化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融合[J].艺术科技,2016(12):395.

[2]李飞飞.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陈婷.论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1-85.

[4]班红娟.国家意识与地域文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作者:周璐璐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