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汉语国际推广下地域文化的开发与传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汉语国际推广下地域文化的开发与传播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汉语国际推广下地域文化的开发与传播

摘要: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特定地域内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衡水,地处燕南赵北,为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交汇之地,文化底蕴丰厚,但对外传播途径有限。本文将地域文化的传播融合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建设中,探讨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地域文化开发与对外传播的融合路径及方式,以培养学生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多元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实现地域文化对外传播与教学实践的“双赢”。

关键词:衡水;地域文化;汉语国际教育

衡水的地域文化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衡水市在文化的展现、传播和融合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同时“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推广工作也呈现出蔚然之势。将地域文化的教学融合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建设中,以地域文化作为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多元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

一、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的潜力与可行性

关于地域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概念,多数文化学者认为广义的地域文化专指中华民族不同地域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一切总和;狭义的地域文化指一定地域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即一个地方特有的风俗民情。衡水,地处燕南赵北,为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交汇之地,因水得名,为“水路通达,风水衡存”之意。坐落燕赵,背靠齐鲁,辐射京津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沉淀了衡水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衡水有众多名人故里,数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哺育了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艺术家。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隋代冀州人刘悼发明了《皇极历》,首次考虑太阳视差运动的不均匀性,并提出“定气法”等,对后世历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唐国子监祭酒孔颖达主持修纂了《五经正义》,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全国统一教材讲义。衡水也是唐代边塞诗人高适、京剧荀派旦角表演艺术的创始人荀慧生、荷花淀文学流派开创者孙犁、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等一大批文坛巨匠、艺苑宗师的故乡。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古城古遗址众多,著名的如西汉冀州土城遗址、景州开福寺舍利塔、桃城宝云寺、冀州竹林寺、深州盈亿义苍和武邑的窦氏青山。民间艺术和特色工艺方面,由武强年画、冀派内画、宫廷金鱼、侯店毛笔、深州黑陶、饶阳骨雕和铜雕、阜城剪纸、深州形意拳等构成了传统艺术和民风民俗等民间文化资源。这些都诠释着衡水地域文化独有的韵味、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为充实文化教学和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丰富素材。

二、地域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体系的意义与方式

目前关于地域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多着眼于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体验、推广与传播的角度,但从汉语教学的视角观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教学,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多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文化课程的设置也多以文化概论类的课程为主,缺乏对以地方文化为显示点的中华文化的梳理,缺乏对高校及就业地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教师与学生在文化教学方面显现出诸多不适应,一方面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鲜活性和新颖性,学生兴味索然,另一方面学生也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所在地的文化,学习适应性和就业适应度较差。地方应用型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还需借力教育部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机遇,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积极树立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充实专业的内涵建设,挖掘和探讨地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的潜力与开发途径。在创新课程体系设置上,充分融合地域文化资源,注重多元互动和特色文化的传播,将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多元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为培养目标之一,突出地方高校办学特色,依托地方文化,走出地方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色发展之路。在合理开设专业知识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地域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促进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向教学的转化,探索地域文化专题课程和体验式特色实践课程建设,将地域文化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将地域文化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对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开设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体验课、中华才艺课和思想文化专题研究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编写和教学等方面同步增加与地域文化有关的内容,如开发董子思想研究、汉服礼仪文化、形意拳教学等特色校本课程,基于校企合作探索地域文化体验与教育产品创制类课程的模式等,将以“参观”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拓展为体验学习与传承传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加强对学校及所在地的认同感,在汉语教学中注重彰显中华文化传播的角色意识,展示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地域特色,促进汉语教学中地域文化的传播。

三、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地域文化的开发与推广模式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既是当下文化教学的对象,又是今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学资源的开发既要关注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成果,又要考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文化体验和文化需求,关注教与学的需求的变化。当前地域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学的方式主要以参观考察、顶岗实习为主,仅仅由学校、教师和学生构成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较单一,学生对地域文化知识的内涵和层次的认识流于表面,很难产生文化认同感,文化传承传播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匮乏。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应通过特色企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三方的交互合作和多元互动,形成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的共同体,协作探索地域文化资源及研究成果向文化教育产品、教育资源转化的途径,发掘地域文化的内涵与深度,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民俗活动交流,推进文化的融合发展。通过创建特色文化体验式项目,建立特色文化教学基地,开发数字地域文化资源,发挥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传播力,研究构建国际友人对衡水地域文化的认知图式的途径,更好地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另一方面实施文化融合发展战略,树立公共外交意识,借力高校间的合作及孔子学院海外宣传平台,积极探讨构建校校、校所、校企、校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汉语国际推广模式,促进地域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推进“文化衡水”建设。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渐提升以及国内各区域竞争力的增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地域性、特色性文化愈发凸显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高等学校教育还需依托地域文化,寻找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对接口,以充实专业的内涵,挖掘和探讨地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的潜力与开发途径,实现地域文化对外传播与教学实践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郑梅.借助汉语国际推广,实施河北文化“走出去”[J].大众文艺,2016(10):267-268.

2.车正兰.辽宁省文化历史情况与汉语国际推广研究[J].学园,2014(06):9-10.

3.李文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文化课程的设置探析[J].阅读与写作,2011(11):48-49.

作者:陈丽媛 李同 张晓颖 王士举 单位:衡水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