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地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语文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地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语文课程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地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语文课程

摘要:语文课程的产生,本身就起源于我国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化,且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多民族国家。语文教学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属于一类非常核心的基础课程类型。当语文课程学习到了大学阶段,其内容的发散性和多元性特征就更加凸显出来,而民族地域文化,使以不同地区为区分标准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类型,将其融入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中,对于汉族学生来说,有利于其了解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则是促进其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族地域文化;高校大学语文;教学

1两者融合的作用分析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到了哪一个学习阶段,学习兴趣都是关系到学习效果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元素。而越是到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能力已经逐渐成熟的学习阶段,学习兴趣的培养难度越高。而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适当的引入一部分民族地域文化的内容,对于引发学生的兴趣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1]。一方面,民族地域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且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其闪光点和特色都十分鲜明,这对于长期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中开展语文学习的学生来说,无疑使得其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加富有新鲜感和吸引力。而且,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下,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一定的提升,如果在传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其本民族的地域文化的内容,必然会使其产生一种亲切感,并提升其参与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另外,对于本来就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部分民族地域文化内容在语文课程中的融入,给了他们更多的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这种能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状态,必然能维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文所讨论的西藏地区的大学语文教育,就是利用本地区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优势,力求实现当地民族地域文化与高校语文教学的融合。

1.2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进入到大学的学习阶段,语文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就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了,而其更重要的任务,应当是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这与新课标背景下,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高度契合。而民族地域文化的融入,实际上是将一种更多元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而全面的,了解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的渠道,另外,也可以使其通过对比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这种表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工作状态、学习状态上的差异,可以随时带给学生切身的体会。在对比和观察中更加清晰的认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在思想上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

2以西藏地区问题探寻两者融合的路径

2.1西藏地区民族地域文化内容简析

民族地域文化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实际上包含了这个地区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设计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等。西藏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依托,在藏区的文化中,高原美景、雪域风光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种宏大辽阔自然景观背后,实际上折射出藏区人民的起源于游牧民族的开阔眼界和博大胸襟。而西藏地区的建筑文化也是其民族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屹立在青藏高原上的布达拉宫,就饱含着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智慧。另外,像藏族服饰、青稞酒,都是西藏地区在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上的鲜明特色。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藏区文化与大学语文课程融合具有丰富性的优势。

2.2融合路径探讨

首先,在编写教材的阶段,就本着融合的理念。目前西藏地区所用用的大学语文课程教材是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大学语文》,该教材就是以融入民族文化为原则的前提下编写而成的。在这版语文教材中,将藏族作家丹增的《忆母校》收录其中,另外,还包括了我国其他地区的一部分典型,散发着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的文章进行了收录,如陕派作家贾平凹的《秦腔》、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节选等,这种将各地区不同的,渗透着民族地域文化气息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收录的形式,就是在语文教学的内容结构安排上,实现了两者的融合[3]。其次,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注重团队的多元性。与多元的民族地域文化一样,要想将其与大学语文课程实现完美的融合,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虽然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要求都倾向于自主学习的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被弱化,而正相反,对于大学生的教学辅助和引导,更需要教师队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4]。以该文的西藏地区学校为例,地域上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该地区教师在信息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获得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高校更应该重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融入民族地域文化的教学要求背景下,校方应当更加积极地为教师提供了解民族地域文化的渠道,并组织教师间的互动交流,使其自身首先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积淀。以便进一步将其传达给学生。最后,适当应用主题式的教学方法,促进民族地域文化的融合。这种教学方法的加入,实际上是从丰富教学模式的角度提出的一种实现融合的途径。因为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具备这鲜明的特征和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将其与大学语文课程进行融合时,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效果。教师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适当采取主题式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例如,在西藏地区,以藏区文化为主题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就具备一定的经验。除了整体上的主题确定,教师还可以针对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中不同的侧重点,将其确立为课程的主题展开教学,如藏区的服饰文化,就可以单独的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探讨主题存在。在实际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除了主体活动内容外,应当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空间,让其就民族文化的学习主题提出个人的具体观点,在交流中促进其对民族文化与语文课程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时,也实现了地域民族文化在其思想上的深刻影响和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民族地域文化的融入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内容,调动起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内涵更加深入全面的认知。尤其是在大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多元化内容的融入,实际上也给培育学生多元的思维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应当在结合本地区民族文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途径实现民族地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融合,实现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玥琼.以地域文化资源拓展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8(1):272-275.

[2]张友燕.论区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J].考试周刊,2016(19):21.

[3]陈建清.基于地域文化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7):111.

[4]王娟.论少数民族文学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与策略[J].亚太教育,2016(1):88.

作者:张海峡 单位:西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