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域文化领导力的理性和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领导力的理性和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域文化领导力的理性和创新

摘要:在当前持续而深入地引入互联网管理理念和城市数据管理的大背景下,本文以成都为样本,分析研究地域文化领导力的提升与创新以及与城市定位升级转型的互动关系,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创新:成都地域文化独特的差异性有利于智慧型城市的打造;大数据支持创业创新,全面提升成都竞争力;适时提出“文化兴城”的口号,引领地域文化领导力的发展方向。这对当前成都着力打造的大数据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兴城;地域特色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的良性互动

1、城市地域特色的再塑造思考

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策源地,既是历史文化发展的源泉,又是城市社会文化发展的汇聚点。由于每个城市的地域条件、历史传统、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建筑特色、环境区位的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每个城市殊而有异的特色和个性。对于成都这座城市文明发展史长达45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既未更名,也未变址,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座城市对多样性文明的兼收并蓄和富有超强凝聚力的个性,根子还在于对一座城市沿袭千年以上文脉的认同,对其独有地域特色的折服。在当前中国的很多城市化升级改造进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身文化特色的缺失,结果导致城市的历史痕迹、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消失或断裂,成为缺乏特色、千城一面的城市和失去记忆的城市。

2、建立历史文化名城的标识谱系正当其时

城市特色是一种城市文化资源,未来城市的发展定位、转型升级都要靠特色来支撑和取胜。为传承历史文脉、打造城市特色、展现城市魅力,提升成都地域文化软实力,作为塑造新思路之一,成都在十年前就开始把建立气韵独特可识别性的历史文化名城放在了首要位置。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通常都集聚、沉淀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主要通过物质和非物质的形态呈现出来。建立城市的“标志识别谱系”的功用就是对能代表城市特色和精神内涵的标志进行识别和保护,其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象征、指南和地图,蕴含这座城市的审美趣味、精神哲学、思维方式和文明程度,因此兹事体大。“标志”,侧重为各类建筑名胜制作名片;“识别”,强调名片要醒目独特;“谱系”,将各类标识名片有序组织整理为谱图工程,这些前期的基础工作正好为今天的城市大数据管理提供了便利、奠定了条件,这也正是成都城市文化领导力走在前列的原因之一。所谓正当其时,对于成都来说,已经是过去式了,但因其一是能够还原和定位已存在或消失的人文史迹,重构色彩斑斓的城市历史画卷;二是能够作为印证市民悠久历史和荣耀时刻的生动体现;三是能够反映市民在国家文化繁荣和民族发展史上作出的重要贡献;四是可以反映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明程度,传达情趣之美;五是可以反映城市人民的创造力、想象力、生命力和文化品味,准确把握城市的历史文脉和人文内涵等数种功能,还是值得其他地域特色鲜明的城市借鉴学习的。

3、西部特色民俗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助力城市的定位与升级

当前,文化立国、文化立城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亚洲,1995年,日本在经济发展如日中天之际非常清醒地提出了“文化立国方略”,以确保在20世纪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留存文化传承的一席之地。继日本之后,韩国也于1998年正式提出自己的“文化立国战略”,意图将文化产业打造为未来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欧洲,则先后有意大利的威尼斯、葡萄牙的波尔图、捷克的布拉格、俄国的圣彼得堡和法国的里昂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这种声望资源对于哲学城市的定位和转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标志着文化和旅游业正是支撑其发展的台柱。对于成都来说,依靠岷江水浇灌千年的农耕文明与历史文化名城的碰撞,是西部特色的民俗文化得以孕育、形成并传承的生态基础。这种生态文明,除了可标识的建筑外,也包括地域信仰、民俗节庆等用非物质方式写就的历史记忆,不仅体现着城市的物质文明,更是西部民族智慧与民俗文化的结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代表,成都脱颖而出的标志正是其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特色定位。成都既具有西部城市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兼具典雅秀美的南方城市文化气质,同时也不乏在开放与时尚的前沿洗练风骨,此外还散发出浓郁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的以休闲为主要特色的民风民俗。这种整合各种资源的组合优势,正如川菜以其复合味为灵魂一样,麻辣鲜香,无往不胜。作为西部特色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成都以其鲜明的“亲水文化”、注重生活情趣、文化底蕴深厚和人文气质浓厚、豁达诙谐的性格以及传承和包容相统一等五大基本特征,决定了未来成都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二、软实力为地域文化领导力提供了理性支撑

1、兼容并蓄、多元和谐的文化气质是理性基石

对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地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非常深厚和独特。但近年来,围绕着对成都文化、成都精神、成都内涵的定位和宣传在各方产生了一定的分歧,有好事者一叶障目地纠结于休闲和散漫的字面含义,从而对成都的定位产生了质疑乃至否定。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很多媒体也予以了关注和解读。但真正的成都人知道,所谓的“安逸生活至上”,不是一种形而下的生活方式,不是小富即安的知足,不是不思进取的心态,恰恰相反,它是一种不断推崇和谐和惬意的诗意哲学,是一种既包容又独立的文化气质,它意味着诗意在这边,生活也在那里,所以不追逐、不盲从、不落后、不封闭。因为地域文化与地域发展的深度相关性,放眼全国,很少有像成都这样既宜居又适合创业,既能清梦联翩又能和谐圆梦的城市。正因为其的包容、独立和不断融汇吸收,才走得不快但稳,走得不急但久。浸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也经历了城市定位的多次变迁和转型,“幸福感指数”一直最高的成都当下和未来都有足够的耐心、自信和底气跨越到一个新的高度。

2、文化软实力能避免和化解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的矛盾

文化领导力是一种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管理水平和能力的软实力,相比高楼大厦等硬件设施,软实力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攻坚期,很多涉及面广、影响大的固有的利益会被打破,大众的期望值和现实值的鸿沟在扩大,社会正处于小康关键期与矛盾凸显期的交汇口。文化软实力从大处说作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的作用日益广泛,影响愈加深刻;城市转型也是遵循大致相同的轨迹,因此从小处来看比如化解和消弭社会矛盾和公众事件,文化软实力也往往能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从社会矛盾的实际发展态势来看,这一承前启后的时期极易形成沙聚效应,社会不同个体借助于网络极易使得一个平常的甚至不起眼的小事件在互联网的放大下酿成一个大问题,从“小问题”演变为“大矛盾”,反映出来的突出特点就是群体性事件在各大城市的急剧上升。而成都作为重点发展的互联网智慧城市,拥有完善和发达的互通互联条件,却能有效地避免和化解转型中的阵痛,能将各类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消解在萌芽状态,成都文化中所固有的不争、超脱、包容实在功不可没,在基础设施建设大步向国际大都会迈进时,其软实力的弹性和广度令人刮目相看。

3、市民文化的建设是地域文化领导力转型和创新的保障

成都自汉唐以来就是我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之一,荣膺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这是作为天府人居的成都,自然与人交融,天、地、人和谐发展的结果,体现出城市厚重的历史性人文情怀。虽然当前我国市民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但成都凭借蜀文化的文脉和历史积累,创造了以水为母体,以人为根本的大环境,在城市人文生态建设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作为文明城市的典范,当前成都正着力于市民文化的建设,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激发市民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持之以恒地纠正陋习和脏、乱、差,重塑和谐、理性、宽容的市民文化。市民文化提高了,人更容易身心愉悦,社会更容易温馨和谐,加之天人合一的执着追求,人心向善崇美,文化领导力的转型和创新有了更高的支撑和更大的维度,从而可以更专注于“文化之城”的打造。这就是衡量文化领导力的时间责任伦理。

三、引入大数据思维和管理理念助力地域文化领导力的创新

1、成都地域文化独特的差异性有利于智慧型城市的打造

正如《大数据》的作者徐子沛所言: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会是技术、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种现象交融的复杂问题,而文化和观念又成为制约大数据应用和分析的主要障碍。一句话道出了城市文化和性格的差异性决定了城市认识、定位、开发、利用、分析大数据的不同深度。成都之所以能在大数据时代抢先布局,除了在组织架构和创新环境相对占优势外,更在于城市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包容、互信、独立的文化气质,既使文化领导力的发挥更易落在实处,也更容易推行城市的数据管理。如果说广州发展大数据的优势在于技术、资金和人才,可以优先在交通领域智慧先行,而成都的比较优势在于环境、文化和创新,因此首先应在旅游行业试行互联互通。但凡到过成都的旅游者都有一个感受,就是与太古里、春熙路相比,宽窄巷子、杜甫草堂、农家乐、都江堰更具有吸引力,还有成都特有的休闲、亲和、开放的城市个性,它们构成了成都独特的魅力。这种气质和魅力已在本文第二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是笔者之所以浓墨重彩预先勾画的玄机所在。放眼通览,全国各个城市都拥有相同、相似的商业氛围,但却不可能拥有一样的文化和特色。所以,以文化彰显城市魅力,以产业提升城市张力,将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和打造智慧城市两个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个性”,就是成都软实力的最好表现,也是一种全新的成都发展模式。

2、大数据支持创业创新,全面提升成都竞争力

根据官方规划,预计到2025年成都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成都政府很早就确定了重点发展IT产业,其着力建立的天府软件园靠政策倾斜吸引了大批知名企业进驻。过去几年,三大电信运营商也相继在成都布局互联网数据中心,成都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加之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成都因而在发展大数据产业中建立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如今,从天府大道一路向南,高新区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成了大大小小传奇的缔造地,如雨后春笋般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成都落脚、起步,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俨然成为一道城市风景线。目前,落户成都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正进一步增强,同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位居中国中西部城市第一。作为美国《财富》杂志列入的“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成都“双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利用高端人才的储备和本地市场的体量更明显地依托大数据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已经具备国际分工参与能力的电子信息、软件外包、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等产业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依托内涵不断完善丰富的文化软实力,成都作为典型的宜商宜家之地,正日益成为互联网创业的新地标,其综合竞争力不容小觑。

3、适时提出“文化兴城”的口号,引领地域文化领导力的发展方向

发挥和创新地域领导力必须实事求是地围绕着理性实践做足文章,更好地适应文化新常态的发展需要,提升地域文化建设的层次,丰富地域文化发展的内涵,促进地域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联合国颁布的宜居城市,不仅仅是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秩序和诗意的优雅催生的城市文化、市民文化更是成都生态文明的基石和软实力的整体体现。当前最能展示成都地域文化软实力的标志性事件应该就是升级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后成都话语权的确立。城市要转型,转型是否成功与得到认可,首先取决于这种话语权能否得以在大众媒体、普通公众中清晰、准确地传递出去。而成都话语权的核心,就是安逸、和谐,这是由其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城市个性所决定的。话语权的确立是个动态的过程,不是静止孤立的,是一种对生活本身地道的不懈追求,是一种对新旧事物的满足感。安逸的生活、积极的创新、和谐的升级转型为国家中心城市,朝着这个目标,成都一直在努力。在此努力的过程中,在不远的将来,成都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率先在全国提出“文化兴城”的概念,以在更高的视野范围指导城市的文化建设和软实力发展,使成都不光是“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更是“文化之城、安逸之都”。开启“双引擎”的发展思路,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政府理性的投入和主导,离不开领导力的协调与推进。新的发展模式自然需要新的理论与实践,需要与时俱进的领导力的建设和拓展。因此,这种领导力不能只是一种施政能力、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更是一种发展模式和理性思维方式的改变与创新;不只是一项涉及地域文化建设的物质工程,更是一项地域文化价值传递和弘扬的精神文明工程。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思维和数据化管理方式,延伸和创新文化领导力管理模式,这既是文化领导力的发展方向,又能从根本上体现文化领导力的历史责任伦理,同样非常契合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在德、唐建军: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四川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年立国:文化视角下的领导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05(4).

[3]冯敏:地域饮文化的典型:成都茶馆[J].东方美食,2003(2).

作者:郭益盈 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