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摘要:五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河西作为五凉文化的发源地,受五凉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文章从五凉文化形成的条件入手,着重分析了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河西)的影响

关键词:五凉文化;地域文化;河西;影响

1引言

在魏晋南北朝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出现五个割据政权,分别是汉族张氏建立的前凉、氐族吕氏建立的后凉、鲜卑秃发氏建立的南凉、汉族李氏建立的西凉以及卢水胡沮渠氏建立的北凉。五凉文化就是五凉政权统治时期在河西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文化。五凉文化的形成与五凉统治阶层、河西地理地貌,以及所处地理位置、五凉时期战争、民族大融合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五凉文化的形成对河西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一直以来不断哺育着河西人,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影响着河西的发展与进步,是河西几千年发展的根源和动力。

2五凉文化的形成条件

2.1独特的地域因素

独特的地理地貌赋予了五凉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这里有茫茫大漠,荒无人烟的戈壁,也有千里雪山,还有葱葱郁郁的绿洲,干涸的河床,奔腾的河流,千年不化的冰层,坚挺的胡杨林,生命力极强的沙枣花……这一切独有的地理风貌,锻炼了河西人的意志,丰富了河西人的视野,也使得河西因为独特的地域孕育出色彩鲜明的地域文化。此外,五凉时期河西的地理位置也很优越,西边和西域相连,荒无人烟;南方高山林立,是天然的屏障;北方大漠万里,少了争夺的危险;东边关陇边陲,避免战火殃及。既相对独立,又和周边相互承接,这样一处保持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确保了河西可以免受中原战火动荡带来的伤害,成为远离战争中心的安居地。虽然五凉政权在河西一带各自为政,但是却没有受中原战火的荼毒,一时间成了中原避乱的乐土。河西的地理位置在魏晋南北朝十六国时期,正好处在东西方交流的地界,战乱中的人群大多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涌入到河西一带,将不同地区的文化、思想、作物、民俗都带到了河西。独特的地理优势,为五凉文化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2.2特殊时代以及统治阶层意识因素

五凉时期,河西的稳定繁荣与中原的战乱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样一个战乱时代,一个相对稳定没有战争的地方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栖身之所,于是很多中原的贵族世家纷纷选择到河西定居避难,并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将中原的儒家文化带到了河西。此外,五凉政权时代是一个崇文尚武的时代,当时五凉时代的河西既有游牧民族的好武风俗,又有中原人士的儒雅风气。在统治阶层用武力巩固社会治安、稳定统治辖区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富强百姓,统治阶级大力发展文化,致力于各种文化的开发。在统治阶层的引导下,各种名儒大家纷纷报效当时的五凉,能人异士辈出,统治阶层身边和统治辖区内聚集了一大批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五凉时期文化的形成可以说是从上到下的推行结果,从而有效地为五凉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3民族的融合渗透因素

五凉时期的河西因为中原战乱,所以当时的河西成了多民族大迁移、融合的主要战场。汉族、鲜卑族、羌族、匈奴人、西域人等各个民族都在河西频繁地交流融合乃至通婚,从统治阶层到各行各业的名人大家再到平头百姓,都有着多民族的身影,既有血缘的种族关系,也有文化碰撞交流关系。对于当时的百姓和国家而言,中原的战争带来的是灾难,是家园被毁、流离失所,但是对五凉而言,却在客观上刺激了河西多民族的大融合,为河西数千年的多元文化奠定了基础。

3五凉文化对河西文化的影响

3.1五凉文化赋予了河西儒家文化思想

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各民族之间连年征战,政权更迭之频繁无以复加,导致民不聊生,生活水深火热。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原和内地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于是一些人把目光聚焦到了当时政权相对保持一种平和稳定状态的河西。河西这种稳定源于五凉的统治阶层在称雄称霸、开疆拓土的进程中,对内采用休养生息、保境安民政策,同时又大力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五凉当时的国家治理和中原内地的战火频繁截然不同,导致了大批从北方和江南离乱的人士迁徙到河西地域,这些迁徙的人群中包括大量的饱学名儒,还有大批的饮誉四方的贵族大家,以及名士家族整体迁徙来河西避难定居,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中原儒家文化。对于这些离乱名士的到来,五凉政权统治阶级抱着开放的胸襟,不论种族差异,礼贤下士,尊儒兴教,大力发展和鼓励儒家思想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河西地区儒家文化思想的繁荣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上乘建安、下启隋唐、东承中原文化、西承藏族西域文化的“五凉文化”盛世,奠定了河西数千年的儒家文化发展,对今后河西教育、文化、思想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2五凉文化奠定了河西独特的佛教文化神韵

五凉政权统治时期,五凉统治阶层大多数崇尚佛教,对佛教文化极为宣扬,吸引了东西往来的佛教僧侣,尤其有不少高僧在河西的驻足。鸠摩罗什、竺法护等高僧大德在河西留下了诸多佛教的传奇故事,还有不少河西本土僧人不远千里去西域求取佛经,中原也有不少僧人路径河西去西域取佛经,使得河西成了当时佛教发源的一个重要场所。五凉统治阶层的重视,加上往来僧人的传播,河西佛教文化思想在五凉时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并日渐繁荣。也正因为如此,此后河西佛教文化不断盛行,石窟寺庙众多,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武威天梯山、酒泉文殊寺等都是佛教圣地,寺内和石窟内的佛像庄严宏伟,仪态万方;寺内和石窟内壁画人物栩栩如生,内容丰富生动,真实地记录了佛家文化在河西的发展情况,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这些佛像和壁画对佛教的发展创新和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3.3五凉文化孕育了河西多民族色彩内涵

五凉政权时期的河西较之中原等地,少了战火硝烟,多了几分安定富饶,所以大规模人口迁徙来此,出现了民族大繁荣现象。众多种族聚居在一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交流了思想,丰富了文化,传播了风俗,还有种族通婚,一个难得的盛世景象在五凉政权时期的河西出现。在众多的种族中最主要的有汉族、鲜卑族、羌族、匈奴人、西域人等,不同种族人群大量迁徙到河西地区,为当地带来了各自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风流文采,汉族人尤其是江南一代人口的迁徙带来了江南的儒雅博学、礼仪风俗,匈奴人、羌族人带来了骑射游牧的习俗。随着各民族人口的大量迁入,不仅丰富了政治思想、文化内涵,同时也繁荣了经济,不同民族的物产相互交换,生产中的相互学习借鉴,让河西这片土地孕育出多民族的文化精髓。

3.4五凉文化造就了河西兼容并收的多元气质

五凉时代河西所处地理位置,造就了河西以一种开放的胸襟和姿态容纳各种思想文化,并没有因为远离中原文化就孤立闭塞,在这样的环境下河西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逐渐形成,一直以兼容并蓄的包容性有着独特的色彩。在河西,游牧民族的顺流栖息的草原文化和汉族的安土重迁的农耕文化并没有冲突,中原儒家文化和外族文化和谐共处,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能够相辅相成。正因为如此,河西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兼容和同化外来文化,将外来文化转化为本土文化,让本土文化绽放出勃勃生机,变得异常绚丽多姿。

4结尾

五凉文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文化丰碑,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也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很少有诞生于一个地域的文化能够如此丰厚雄浑、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绚丽夺目,几千年来五凉文化对河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佛道、教育等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有极为深远和重大的影响,成为哺育一代又一代河西人的精神食粮,是河西文化源远流长的根基。

参考文献

[1]赵以武.简析十六国时代河西成为北中国文化中心的原因[J].社科纵横,1991(5):38-40.

[2]李聚宝.敦煌文化在五凉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与莫高窟艺术的关系[J].敦煌研究,1996(2):164-170+186-187.

[3]齐作锋.五凉政权演变对五凉文化的影响[J].发展,2014(7):36-37.

作者:党皓雪 单位: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