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域文化理论下城市水系改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理论下城市水系改造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域文化理论下城市水系改造

摘要:地域文化理论是指在某一区域的地域环境中,历史、文化和人们认知相融合而形成的特定文化和历史脉络。其具有文化的独特性,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作为景观设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和熟悉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域文化,才能更好地将其整理和提炼,为景观设计提供人文素材。以沈阳市运河改造项目为例,将地域文化理论应用到真正的景观设计中来,以打造适合人们观赏和认知的城市运河景观。

关键词:地域性;地域文化;城市水系;城市景观

1项目概况

沈阳,作为东北中心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成长轨迹。围绕着这座城市,共有3条水系,分别为南运河、新开河和卫工河。其中北运河(新开河)东起凌云桥西至北二环总长约20.6km,共有游园24个。

2运河的历史沿革

2.1建国前

在元代时期,新开河为浑河曾经的故道,后期浑河绕行之后,仍做为一条灌溉的支流,随后周边出现了很多以稻田为主的农用地。新开河建于1914年,属于灌溉渠。

2.2建国后

20世纪初到90年代,北运河河道、护堤及两岸环境,一直没能得到整治和管理,加之人为破坏,导致下游农业灌溉用水严重不足,城市排水不畅,沿河景观破败不堪,环境污染十分严重。1995年,沈阳市政府提出,按照设计高起点、施工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工程出精品原则,建设好新开河。到1997年9月,完成了新开河河道治理、污水截流、两岸绿化、道路建设、桥梁建设等项目,实现了“灌溉排涝兼顾,河道清水长流,两岸绿树成荫,沿线景点相连”改造目标。

3国内外相关应用现状

国外对于滨水区域的建设和发展相对较早,他们在做水系更新改造的同时,也充分利用原来有众多记忆的历史空间,将原滨水区城市风貌中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历史资源和文化节点都充分保留下来,而没有像我国初期建设时的大拆大建,好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在改造更新中完全被破坏。正是这种对地域文化特色空间环境的尊重,才使得他们的滨水空间更加具有吸引力,不是千篇一律,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也越来越重视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如俞孔坚等提出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是多目标的综合规划设计。沈陆澄针对以空间形态为主的传统规划模式提出综合规划模式。吴俊勤提出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和设计的模式,确立核心思想、提出战略目标、拟定总体框架进行空间设计等等。

4新开河改造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分析

4.1新开河的定位———传统民族历史文化

新开河沿线,集中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古迹,串联着东陵公园(清初)、北塔公园(清初)、北陵公园(清初)、新乐遗址(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距今7200年)和净光无垢舍利塔(辽代)等等。其中,东陵(清福陵)公园和北陵(清昭陵)公园于200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充分显示了新开河沿线一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玉环新开河段应以“传统民族历史文化”为主题。

4.2功能分区

根据流经的区域性质,新开河共分为民族工业风貌区、特色民俗风貌区、满清文化风貌区、历史溯源风貌区4个景观分区。

4.3地域文化营造策略

4.3.1民族工业风貌区:位于新开河兴民桥以东(黎明公园至凌云游园)。沈阳最近100年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该区段提醒人们牢记被列强欺侮的耻辱史,反映沈城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市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如黎明园、和睦园、东宁园、东辉园、凌云园。

4.3.2特色民俗风貌区:位于新开河崇山路至兴民桥区段(春华游园至兴民游园),纵观沈阳大东区工业发展的历史,其历尽沧桑又尽显辉煌的画面也隐隐再现,目前,20世纪30年代以前沈阳民族工业时期的一些遗存有7处,主要集中在大东区。对于那些消失的民族工业遗存,可以通过历史景观物化在该区段得以再现。其中包括春华园、枫露园、吉祥园、德胜园、兴民园。

4.3.3满清文化风貌区:该段位于新开河黄河桥至崇山路区段(博雅公园至宁山公园),该段周边清朝的历史遗存较为集中,作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沈阳应大做清文化文章,由于“一宫两陵”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应保留其原貌,而其它清文化则可以在新开河该风貌区得以反映。包括博雅园、共青园、将军园、辽河园、宁山园、夏翠园。

4.3.4历史溯源风貌区:该段位于新开河黄河桥以西区段(新乐公园至西佳园),主要围绕新乐遗址(距今7200年)和舍利塔(辽代,公元1044年),以自然绿化为背景,讲述沈水之阳这片土地悠远流长的历史渊源,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发展历程。如西佳园、秋实园、冬青园、塔南园、塔湾园、怒江园、长江园、新乐园。

5结论综述

在当今城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盲目跟风”所造成的“千城一面”的负面景观效果和认知缺失。场地不是作为一个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它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功能、周边用地性质和居民习惯等都在影响着场地的性质,作为景观设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和熟悉其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域文化,才能更好地将其整理和提炼,将地域文化理论应用到真正的景观设计中来,以打造适合人们观赏和认知的城市运河景观。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经验[J].城市规划,2001,07.

[2]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美国土地研究协会.都市滨水区规划[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靳雪莹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