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表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表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表达

摘要:近年来,中国地铁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由于大规模的建设与工业化的大生产,忽略了民众对地铁空间文化的情感需求,使得中国地铁站出现“特色危机”和文化趋同现象。在不断寻求符合民众的地域环境识别能力以及满足民众情感需求的地铁空间过程中,将地域文化充分融入到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则显得颇为重要。文章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地铁文化以及地铁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并以济南1号地铁线路为例,提出地域文化在地铁出入口空间、室内空间、标识系统等方面的应用表达策略,力求打造极具特色的地铁车站空间。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铁文化;地铁车站;空间设计

引言

地铁是日常出行的交通形式之一,是一幕行进变化的城市风景,是一扇传输城市文化的窗口。现如今,很多城市的地铁文化建设不够完善,且存在与城市文化不协调等现象。因此,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提高城市地域环境的可识别性,满足民众的文化情感需求,成为地铁文化建设的重点。本文希望通过探求地域文化在地铁车站空间中的应用与表达策略研究,为未来地铁车站建设提供一些设计思路,使地铁成为体现城市地域特色的重要场所。

1地铁文化概念简述

1.1新时代背景下的地铁文化

现代地铁文化以地铁相关设施为载体,融合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内涵,打造了一场城市文化的盛宴[1]。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地铁车站空间中的城市文化构建,并不是简单的文脉延续,而是能够体现民众、空间、文化为一体的地铁文化。

1.2地域文化与地铁文化的关系

地铁作为较为便捷的地下交通工具,改变着城市人们的生活轨迹,缩短人们的情感距离,寄托着城市文化的精神内涵。城市地铁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对民众进行文化的传播[2]。地域文化为地铁文化的发展提供方向,地铁文化的建设则依托于地域文化,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掘地域文化的潜力,凝聚城市文化力量,促进城市文化的进步。

2地域文化在地铁车站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2.1基本原则

2.1.1人性化原则地铁车站空间的设计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还应考虑使用者生理要求以及精神层面的需求[3]。从使用者的生理与行为要求出发,同时考虑使用要求的多样性,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力求提供便捷、安全、无障碍的地铁空间环境。

2.1.2个性化原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历史背景、自然地形、气候特征、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使得每个城市形成了不同的地域个性与特色,其城市文化底蕴与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地铁车站作为城市形象的缩影,其空间设计应注重其地域性特征,充分展现城市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个性,体现居民文化素养与城市综合水平。

2.1.3继承与创新性原则地铁车站的空间设计应考虑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历史的继承与延续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地域特色的形成,同时也能够满足居民怀旧的心理需求。可以提取传统地域特色,凝练成形式符号运用到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将地方特色与新型结构材料技术相结合,充分表现城市文化特色与现代感,提升地域文化的空间形象。

2.1.4整体性原则整体设计不仅是城市设计的重要思想之一,同时也是车站空间的设计的思想依据。整体设计的思路渗透于地铁空间设计的全过程,力求从整体出发,寻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使地铁空间形态与城市街道相统一,充分体现完整的城市形象。

2.2基本思路

2.2.1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地域文化留有传统文化的特点,并结合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文化。现代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定义,两者之间互为对应与参照,且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因此地域性地铁车站空间的设计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充分的融合,着力解决两者的冲突问题,有效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

2.2.2空间设计与地域审美观念相适应审美观念是通过不断积累审美经验,总结形成美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验、生产力水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不同地域的审美观念存在差异。地铁车站建筑空间设计首先需要对不同地域的审美观念有所认知与了解,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对不同地域的审美观念作出积极的回应,从而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

2.2.3本土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本土建筑技术与当地建材是表达地域文化的基本建筑设计要素,将其改进与新型技术、新型建材相结合,能够重新诠释地域文化的特征,使建筑更加根植于地域文化。地铁车站建筑空间设计应基于地域文化基础之上,运用本土技术与新技术建造手段,同时采用当地建材与新型建材,寻求建筑与地域环境充分结合,形成对地域文化在空间上的延续。

3地域文化在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与表达

3.1出入口空间造型

地铁文化的构建首先对其周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提取图腾、建筑、绘画、手工艺等设计元素,反复推敲转化成可识别的视觉符号,并结合新型技术,打造出既极具地域特色又不失时代特征的出入口空间造型。济南每个高架段地铁站“神似而形不似”,既有共性又不失个性,表达了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和”是指高架段地铁站采用源于儒家建筑常用的斜坡顶造型,建筑外表面采用清水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风格朴素大方;立面开窗形式采用地铁列车圆弧形车窗形态,并点缀铜色格栅与金属窗框,外观流畅极具美感。“不同”是指每个高架车站一层的底座外侧的“墙裙”均不相同。其中工研院站作为1号线和整个济南地铁的第一站,承担着保障区域发展的责任,配置了稳重大方的“灰色长裙”(图1);大学城站周边有多个校园,为表达学生的青春活力,配置了热烈奔放的“红色长裙”(图2);园博园站与周边美景融为一体,配置了低碳环保的“绿色短裙”(图3)。

3.2室内空间布局

在地铁站建设中,由于受到地形地貌、技术水平、建设造价等各项因素的制约,许多地铁站均呈现模式化的“方盒子”空间形态,其空间布局与造型比较单一且可识别性度低。地铁空间的设计应打破空间形态的局限性,通过改变室内空间的装饰,增加室内空间的地域特色,从而提升城市形象与文化内涵。济南每个车站室内空间既有共性又不失个性,体现了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和”是指室内空间装饰很少,梁板柱等结构构件直接暴露在外,充分展示清水混凝土的朴素淡雅,营造出简约大方、安静祥和的室内空间。“不同”是指每个车站室内空间都各具特色,如楼扶梯墙面根据其站点周边建筑、环境、地域文化等进行不同的装饰。其中工研院站作为第一站,运用石头堆砌装饰墙面,象征着济南地铁的奠基石;园博园站吸取古典园林中的花格窗元素,以镂空花格窗的铜框铝板装饰墙面,实现了园林风格特色的现代演绎;大学城站选用陶制的活字印刷模块装饰墙面,凹凸搭接形成有秩序的界面;紫薇路站采用紫薇花样式的陶瓷彩绘砖装饰墙面,栩栩如生(表1)。

3.3交通标识系统

地铁车站空间中有效的交通标识系统可以加强车站的可识别性,从而方便换乘的乘客辨别线路与站点[4]。地铁交通标识的设计应结合地域特征如文化、绘画、建筑等,提取地域特色元素,并转换为识别度高的色彩、图形、文字等符号,提高城市地铁轨道交通LOGO图案、换乘路线、地铁站名图文、地铁各列车外观的标识性,打造充满地域特色导向空间。济南地铁LOGO图案的轮廓借用古代方形印章的寓意,表现济南地铁交通为民众乘坐安全性负责的契约精神;内部为篆体“泉”字演化,既体现了泉城济南的城市特征,又象征着济南地铁交通蓬勃发展;中间“T”字型取自列车头部,同时也是交通、科技首字母,寓意济南地铁交通创新、协调、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标志色彩以泉城蓝色为主基调,展现济南地铁交通的安全便捷的服务理念;整个标志的设计既具有传统性又不失现代感,充分融入了济南地域特征、人文精神、城市面貌,体现了泉城济南的独特且深厚的文化底蕴。济南地铁1号线列车排队等候区的上下车标识为“上”“下”字的方形轮廓,均为“经典繁方篆”字体演化而成,可识别性较高且具有美感与地域文化气息;列车车身上设置一道紫色的标识线,通过观察车身的颜色,乘客即可准确地识别列车所属线路。

结论

地铁作为地域文化展示的窗口和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媒介,其交通方式的普及将会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中国不同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地铁车站空间各具特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对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发展有重大意义。在地铁空间设计中,应吸取地域文化内涵,满足民众的情感需求;借助现代建造技术,塑造极具特色的地铁车站空间,提升城市文化的影响力,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广武.地铁文化概念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4(3):19-21+27.

[2]石文,陈岩,陈昂,等.地铁站空间文化环境构建研究[J].城市建筑,2016(17):330.

[3]彭地.地铁车站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J].四川建筑,2012,32(4):65-66+70.

[4]易雪梅.民俗文化介入地铁空间的设计策略探索[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7):66-71.

作者:任爽爽 王威汐 李虎 赵鹏飞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