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体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体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体现

摘要:现代化园林趋同性很强,承载了传统文化或城市历史,因而融入地域文化,挖掘园林背后的故事,是展现城市个性的有效途径,能向游览者展现城市的韵味和内涵,具有兼顾生态效益和文化传承的作用,意义重大。文章根据园林景观设计实例,分析了地域文化的渗透和融合,总结了地域文化的运用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人文景观;风俗环境

地域文化指的是文化在某个地理区域下,同当地的风俗环境人文环境相互融合,进而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更加显现,体现在建筑和人们的习惯等方方面面,文化内涵和特色及地域文化的渗透使园林之间有所差别,使其展现各自独特的吸引力和魅力,给游览者“值”的体验感。

1地域文化渗透的意义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认同度很低,对城市的了解,更多的是商场、游乐园、地标建筑等,但只通过这些是无法真正了解城市的。对于城市,应从历史和文化层面来解读,并结合现代的变化和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回顾历史,就能发现在城市景观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能够承载文化的景观少之又少。应用景观传承文化,挖掘景观背后的文化价值,依托景观载体,进行文化传承,能够在实现园林价值的同时,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1]。基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园林的历史久远,不同朝代、不同地区的园林特色各异。古园林的文化韵味十足,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观,包括建筑和植物等,都有各自的背景和故事,展现了某个时期某个地域的特色。实际上园林不仅承担生态重任,时代还赋予园林文化传承的艰巨任务。分析园林的游客特征能够发现,园林的游客以老人和小孩为主,青年群体缺少。文化的传承以及自然生态的传递要想实现各类群体的全面覆盖,吸引更多的人,还需要探索地域文化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方法,实现新时代园林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2-4]。

2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实例解读

2.1案例概述

某园林占地面积在1.4万m2以上,建筑面积在7000余m2以上,占比超过50%,建筑密度很高,呈现出清后期园林建筑过多的特点。整个园区由四个部分组成,东西园、园居院落和片石山房。东园的建筑多设计为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有回廊,面阔设计为15.65m、进深设计为9.50m。厅设计为船型,周围用鹅卵石和瓦片等铺地,花纹为水波状,营造水居的意境。从东门进入,为后花园,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经过园洞门,映入眼帘的为牡丹厅。此园林原名为“寄啸山庄”,名字取自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体现园主人寄情山水、归隐山林的意愿。园子的主人为何芷舠,此人曾经任职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后期感叹官府腐败辞官,之后买下片石山房,进行改造,建造此园区。何家也是诗书礼仪之家,非常重视教育,同时思想也很开明。何家的许多子侄辈的人都在日本、美国留学,何芷舠在晚年更是萌生了兴办高等教育的想法。园主为官高风亮节,对于园林的布置有着自己的见解,对其进行了创新,将住宅放在四个园林的中间,形成四面环园林的格局,打破了传统园林的布置模式。

2.2地域文化的体现

古园林处处渗透着文化气息,比如可以从建筑、砖瓦以及植物等体现出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对此园林进行分析可知,其中的玉绣楼就是因广泛种植玉兰和绣球而得名,此建筑为两座西洋楼的合体,设计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同时融合了西方建筑的手法,包括百叶门窗和铁艺等。透过此建筑背后的故事,能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清朝时期外来事物很多,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融催生了很多新事物,园子的主人接触新事物,并且将其引入园林设计和建设,打造富有中西方特点的建筑。再比如,复道回廊,整个长度约1500m,为串楼,划分为上层与下层,实现东西园和住宅的有机串联。人们走在回廊上,观赏花窗,不禁感叹造型之精美,每走一步都是一景,遇到雨天也不会被淋湿,反而能够感受雨中的美景。从园林的植物来说,很多都是自然生长的植物,比如白皮松和广玉兰,为古树名木,现在已经得到保护。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园区内很多古树的形态颇有意思,比如回廊一侧的桂花和石楠等,呈现“东倒西歪”的状态。这是由于环境阴湿,树木数量多,树木要抢夺阳光,向阳而生,因此呈现“东倒西歪”的状态。观赏和了解古木名树,使得观赏者能够对树木和地理知识等有更多的了解。对于青少年教育而言,依托园林景观,借助古树名木载体和各类植物开展实践教学,不失为最生动形象的方式,能够将知识和实物紧密结合,实现园林的科普价值。除此之外,园林景观设计多结合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追求,这体现在回廊和建筑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园林的观赏和游览,若能够深度挖掘园林背后的故事,不仅能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还能锻炼身体,亲近大自然[5]。

3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策略

3.1注重生态维护,保护地域文化

从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分析,要注重生态维护,切实保护地域文化,比如建筑和古树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花很大的精力保护建筑和树木,实际上这种行为保护的是文化背后的精神传承,维护生态并保护地域文化在推动中华民族发展上可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来说,虽然很多地区都在建设园林,但是千篇一律,每个园林的差异性不大,使人们出现审美疲劳。其中文化内涵缺失是重要原因,园林没有内涵只有景观,景色再美也很难让人流连忘返。现代园林非古园林,本身拥有的建筑和古树等文化载体很少,如何融入地域文化成为难题。实际上,关于文化的追寻,并非一定需要年代久远,现代城市发展虽然只有短短数十年,但是依旧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特点,因此应充分保护现有的地域文化,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为着力点,传承文化以及城市历史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6]。

3.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渗透地域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人与自然的结合度,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研究古代园林能够发现,景观的设计和建造都是以人为本,如为了满足人们的观感需求,景观设计选择种植人们喜爱的植物,进而使其能够欣赏景观;建造的建筑兼顾保护功能、景观功能等,这些全部都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能够增强人们的幸福感。现代化园林缺少人文关怀,没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于资源有限,比如缺乏相应的古树木,因此园林并不是在建造之初就必须考虑文化传承、科普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中原本寻常的植物和建筑价值也不断提升,能够为后人带来更多的体验。园林景观设计应从细节入手,比如步道系统和指示牌系统等,满足人的观赏需求、锻炼需求以及学习需求等,通过步道和植物景观的有机结合,同时利用指示牌介绍,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7]。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做好污染问题的防范和应对,比如污水收集系统等。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对空间和结构等的改善,通过生态维护以及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城市文化空间格局,打造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和谐共处的空间。

3.3挖掘地域性文化元素

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融入地域文化,可采用以下策略。(1)设计文字图案。文化的吸收和创新多基于文字元素。文字作为记录符号,被广泛应用。如何通过文字展现园林景观的地域文化特色,需要设计人员创新创造,将文字和景观,比如雕塑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文字为载体,记录文化内涵深厚且具有科普意义的内容[8]。(2)做好民俗文化的调查,将园林景观设计和民俗文化融合。地域文化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信仰等多个方面,开展园林景观设计,要做好城市民俗文化的调查,不同民族的文化形式差异,也是差异性的实现要点。设计园林景观时,园区内的空间设计和基础设施等要与民俗文化元素相结合,使民俗活动的开展有场地、文化传播有载体,实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推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挖掘本土植物的价值。城市有发展历史,植物也有演变历程,很多植物是某些地区特有的,伴随着城市发展而进化,承载着很多故事和知识,园林景观设计应积极推广乡土植物,除了基于生态平衡持续考虑,还需要结合园林功能的新定位,围绕教育和科普以及文化传递等方面,深度挖掘植物的价值,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实现植物和文化的相互融合,增强园林景观的内涵和功能性,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增强景观体验感[9]。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融入地域文化,能够增强景观的内涵,提升景观的质量。通过实现文化与景观的融合,可增强人们的生态体验感。文章结合实践,提出了以下策略:注重生态维护,保护地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挖掘地域性文化元素。

参考文献:

[1]梁维业.精致园林论: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初探[J].农家参谋,2020(17):115.

[2]赫春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3(13):153-154.

[3]高翔.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园林材料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4):138-139.

[4]杨亚婕,刘丽娟.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41.

[5]郝天峰,刘润东.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体现[J].现代园艺,2019(20):154-155.

[6]庄爱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析[J].吉林农业,2019(3):100.

[7]韩璐.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3):56.

[8]张淼,孙久兰.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体现[J].绿色科技,2018(23):140-141.

[9]方霞.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238.

作者:于晓 单位:临沂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