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节日活动创意地方地域文化融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节日活动创意地方地域文化融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节日活动创意地方地域文化融合

【摘要】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每当传统节日时,各地举办的文化、体育、商业活动,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传统节日活动策划时,若与本地特色地域文化相结合,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沈阳作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是满族文化走向全国的重要起点之一。本文提出了沈阳地区融合满族文化的传统节日活动创意构思,旨在为相关创意活动提供思路。

【关键词】满族文化;传统节日;活动创意;地域文化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传承的重要载体。每当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既是全国人民举家团聚的重要时刻,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围绕传统节日举办的各类文化、体育、商业活动,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地在传统节日活动举办时,若与本地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将有助于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提高参与度,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于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满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沈阳及周边地区是我国满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满族文化影响较大的地域。可以说,满族文化,是沈阳最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在沈阳地区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中,将满族文化元素融合于创意中,有利于对满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一、沈阳地区融合满族文化的传统节日创意活动基础及条件

在沈阳地区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策划中,将满族文化元素融合合到活动创意中,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将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将满族文化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相结合,沈阳市具有良好的基础与先决条件。

(一)沈阳作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是满族文化从白山黑水走向全国的重要起点之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宫两陵”,即沈阳故宫博物院,清福陵、清昭陵,就坐落于沈阳。沈阳故宫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它是中国目前仅存的最完整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具有独特的满族建筑特色[1]。沈阳故宫博物院,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始建于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清福陵,因地处沈阳市东郊,故又称为沈阳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天聪三年(1629年)选定在盛京的东北郊外营建陵墓,建于清顺治1651年,陵寝占地面积约19.48万平方米。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的陵墓,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也称“北陵”。陵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清昭陵1982年。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相比,沈阳市的这些保存完好清早期历史遗迹,其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与满族的传统文化更为接近,是满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二)从人口分布上看,沈阳及周边地区是我国满族人口主要聚集地之一。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沈阳市有满族人口43万多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5%。沈阳的满族分布主要在浑南区,其次是新民市、辽中区,满族人口数量较大的街道(乡、镇)有汪家、高坎、祝家及深井子等[2]。如再加上沈阳辐射周边的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鞍山市等地区,满族人口数量更为庞大。根据《沈阳满族氏族宗谱》记载,沈阳的爱新觉罗氏有10万人之多,满族八大姓都保存有特色的氏族宗谱[3],可以说,在沈阳的发展建设中,满族人扮演着占重要地位。

(三)从文化传承上看,满族在语言文字、婚丧俗制方面等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然而,经过多年的民族大融合,许多满族文化传统,已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满族的姓氏,很多已改为汉姓。如爱新觉罗氏,改为肇氏、金氏等;富察氏改为富氏;瓜尔佳氏改为关氏、白氏等[2]。再如满族的传统饮食,现在大家喜欢的萨其玛,以及东北人常吃的酸汤子、粘火烧、酸菜等,起初都是满族的传统饮食,但现在已经被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同胞所接受与喜爱。可以讲,满族文化,已成为沈阳地区的最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

二、融合满族文化的传统节日创意活动

基于前文所述,将满族文化融合于沈阳传统节日创意活动中,具有良好的客观基础和先决条件。从具体实践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围绕“一宫两陵”,开展具有满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活动“一宫两陵,是沈阳文化产业的名片,特别是沈阳故宫,是沈阳地区传承满族文化以及清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一直以来,沈阳故宫在这方面开展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与实践。近年来,沈阳故宫一直在举办“到沈阳故宫过大年”系列活动,已成为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的特色活动。在沈阳故宫崇德殿广场,以宫廷礼仪展演“新春朝贺”,举办新春文创集市,主题演出“皇宫过大年”等。

(二)融合满族传统节日的活动创意尽管满族具有诸多自身独特的传统节日,然而,经过多年的民族大融合,许多满族特有的节日习俗,已经演变成为沈阳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共有的节日习俗。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北方的“小年”。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有的地区将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有的地区把春节前一天或正月十五定为“小年”。在北方地区,人们大都将腊月二十三定为“小年”。一种重要的说法是,将腊月二十三定为“小年”的习俗,来源于满族。从“小年”开始,人们已经开始进入“过年”的节奏。此外,“二月二龙抬头”,也是被大家熟知的满族节日,按照满族的传统说法,各路“神仙”从农历二月二这天起开始活跃起来了。这一天,人们有吃炸油炸糕,做豆面卷子的习俗,此外,还要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灰道弯曲如龙,以此祈求风调雨顺,这一天,人们还有“理发去旧”的习俗。

(三)融合满族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创意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至今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下来。将这些文化遗产与传统节日创意相结合,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诸多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满族刺绣是一个典型代表。满绣是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一种,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满绣俗称“针绣”“扎花”等,以白、蓝、红、黄、绿、黑为主要色调,以绢等为底衬[4]。影响力上来看,虽然不及“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名声响亮,但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历史传承。满绣多取材于富有特色的地域民俗生活,同时融合了对自然的崇拜以及神话传说等元素,色彩自由,形象生动[5]。沈阳满乡中最具特点的技法是打籽绣与盘金秀。打籽绣美观耐用,而盘金绣则为清代皇家专用,与民间刺绣有着重大区别。满族的饮食文化,同样是一种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如萨其玛、酸菜、酸汤子、苏叶饽饽等,这些满族的传统食品,已被东北地区,甚至全国人民所接受与喜爱。在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创意中,可深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开展满族传统文化的展示活动,组织传统技艺比赛。同时,以满族特色食品为主题,将其贯穿于各类产业活动中。

(四)融合满族文体活动的传统节日创意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族传承了诸多特色鲜明的文化体育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部分传统活动还保留着独有的特色,有一些已经与其他民族的传统活动有机融合,变成了全民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其中赛马、射箭、蹴球、摔跤等项目兼具观赏性与竞技性[6],而双燕飞、跳骆驼、打陀螺等传统游戏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在传统节日活动创意中,可将这些满族传统文体活动融入到各类节日活动中。比如在春节庙会中开辟满族风情专区,开展射箭、蹴球表演,欣赏满族的传统说唱艺术[7],品尝满族传统美食。同时也可考虑将这些活动形式固化,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展现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打造成为沈阳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

三、结语

满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以及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而满族文化是沈阳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沈阳传统节日活动创意中,立足于区域特色文化,将融满族文化元素融合于其中,可以极大增加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对于民族融合、文化融合、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健,何文琦.沈阳故宫满族文化保护与创新的艺术探索[J].艺海,2019,(7):140-142.

[2]刘静.谈沈阳满族的形成[J].经济研究导刊,2015,(11):282-283.

[3]王俊,德崇.沈阳满族氏族宗谱[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7.

[4]周梦铎,陈荣军,李萌等.满族民间刺绣——生长在辽宁本土的璀璨文化[J].戏剧之家,2018,(5):127-128.

[5]贺萧含.满族民间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8.

[6]韩争艳.辽宁满族文化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策略探究[J].2020,(6):16-18.

[7]赵旭.清代沈阳满族说唱艺术发展特征控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52-156.

作者:王连嵩 袁慧新 刘欢 刘莹 单位:辽宁何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