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中新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中新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中新探究

摘要: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文明的表现,具有独特性。随着现代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景观规划设计中不仅能够彰显景观的地域内涵,而且还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育人途径。本项目以地域文化对景观规划的影响作为切入点,阐述地域文化融入景观规划中的制约因素,分析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景观规划;影响因素

景观规划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点,合理开展景观规划设计有助于提升城市品位,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彰显出地域特点,展现区域人文风俗成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经过长期积累下来的特色文化,是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的产物。实践证明,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景观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景观规划的人文特性,而且还有助于将区域文化通过景观展现出来,有利于城建人才的培养。

1地域文化对景观规划的影响与意义

1.1地域文化对景观规划的影响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特有的文化,其主要表现在方言、民居、植物类型等诸多方面,地域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地域文化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长期发展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地域认同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依赖于特定的区域形成的,是区域群众经过长期的生活历练形成的,因此区域文化被区域群众所认可。3)扩展渗透性。地域文化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对应地域文化会基于社会因素的碰撞而不断交融,呈现出拓展渗透性。实践证明,地域文化对景观规划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文化赋予景观规划独特人文性。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通识文化,是结合区域特有的地形、地貌而产生的。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景观规划中能够赋予景观独特的人文性,展现景观与众不同的特点。例如,哈尔滨是我国重工业制造基地,具有浓厚的革命气息,将该区域的重工业基地文化融入到高职校园景观的设计中,能够展现出我国不怕辛苦、努力拼搏的精神,激发新时代职业院校学子的奋斗精神,努力学习成为新时代建筑行业的佼佼者。2)地域文化赋予景观不可复制性。基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实证绿色规划施工中存在景观规划设计同质化的现象,弱化群众的观赏感。而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景观规划中可以赋予景观不可复制的优势,到达美化与育人的有效结合。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必须要实现校园环境与育人功能的双重目标,传统景观设计千篇一律,而将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融入到校园景观设计中可以构建符合校园师生德育发展的环境。例如,可以将哈尔滨市革命先烈事迹融入到校园景观设计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观赏景观的同时,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以此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3)地域文化赋予景观规划精神力量[1]。地域文化具有区域认同感,具有正能量。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景观规划中能够展现出区域的优秀文化,传承优秀文化。我国进入新时代,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产生诸多影响,尤其是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艰苦奋斗的激情。而将地域文化与景观规划相结合可以借助景观小品达到弘扬区域优秀文化的目的。例如,可以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构建“孝、德”景观,以此弘扬我国传统的道德礼仪思想。

1.2基于地域文化景观规划的内涵意义

景观是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进行景观建设中,科学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对景、借景、隔景、框景、引景、分景、组景、障景、透景、隔景等的设计手法,将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形成布局合理、层次井然、简洁大方又显得丰富多彩的景观空间,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合理的景观布局,能够打造出和谐、宜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因此,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具有以下表达意义。1)要增强精神感召,凸显地域特色。良好的景观不仅能给人以舒适感,还能增强人们为创造特色的文化内涵而奋斗的感召力。2)营造育人环境。以校园景观规划为例,高校校园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更多地要学习做人、学会做事,合理的校园景观布局、优美的校园环境、赏心悦目的园林艺术,加上名人大家标语、校训等,能够时刻感染、教化和启发学生。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文化的熏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校园景观真正达到符合“环境育人”的要求[2]。

2地域文化融入景观规划中的制约因素

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景观规划中是丰富景观人文性,增强育人机制的重要举措。虽然近年来在景观规划中有效地融入了地域文化,但是通过实践调查,地域文化在融入景观规划过程中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1)地域文化融入景观规划的层次不深,没有深刻把握地域文化的内在特色。在景观规划中虽然一直强调地域文化的融入,但是根据调查,存在融入层次不深、缺乏内涵特点的现象。一是在景观规划的过程缺乏与地域文化的深入融合,存在机械套搬的现象。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虽然构建了先进人物宣传景观,但是在选材上缺乏与高校内涵建设的结合,导致其效果不明显。例如,在建筑专业院校景观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到建筑专业的特点,而是选择非建筑方面的先进人物,结果导致学生主动了解先进人物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没有深刻把握地域文化的特色。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景观规划中必须要把握地域文化的精髓,然而基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到地域文化的精髓,导致景观规划难以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

2)地域文化与景观规划融合渠道单一,育人功能有待提升。地域文化与景观规划相融合是构建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举措,在现代景观规划建设中必须要注重主流文化的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景观弘扬地域文化是增强区域文化氛围的重要举措,根据调查在地域文化与景观规划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融合渠道单一、育人功能有待提升的问题。一是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没有立足于校园实际情况,而是盲目地开展景观设计,结果造成为了突出地域文化而进行景观设计改造,丧失了地域文化的内在内涵特质。例如,部分院校为了弘扬当地特有的文化,对校园传统景观进行改造升级,结果把赋有高校特色文化的景观拆除掉,丧失了原有的氛围。二是地域文化与景观规划融合中,忽视育人功能。在景观设计建设中,虽然强调了地域文化的融入,但是却没有弘扬地域文化的育人功能,制约地域文化与立德树人任务的结合。

3)景观规划同质化现象突出,缺乏文化底蕴。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景观规划中是彰显景观特色的有力保障,但是近年来,追求地域文化成为景观建设的主流,结果造成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强调地域文化,为了突出地域文化而开展设计,从而造成自然景观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例如,为了还原我国古典建筑的风格,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开始建设具有北方古典特色的建筑,结果导致全国各地的旅游地存在千篇一律的面貌,难以体现出当地旅游资源的真正价值。

3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方案

地域文化融入到景观规划中必须要借助某些载体表现出来。通过多年实践经验,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中的表达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采取本土植物。景观规划必须要考虑到生态平衡发展与综合效益。本土植物是区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本土自然环境的重要表现。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本土植物已经完全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相较外来树种更易成活,并且在适应本地环境的过程中具有了地域的历史性,成为代表城市精神的载体。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校园植物景观规划充分体现适地适树的原则,多使用东北地区特色树种如白桦、樟子松等作为行道树,如图1所示,或是利用市树榆树、市花紫丁香以及从东北推广至全国的五色草花坛等具有城市符号的植物来营造当地特色景观。此外,古树名木作为校园发展历史的见证,在景观规划中还应注意对其的保护[3]。例如,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的黄檗,从20世纪70年代即矗立在校园内,见证了哈职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直到现在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的全过程,包含了学校的历史内涵,现已被打造成黄檗特色景观林,成为学校重要的景观标志。

2)景观小品。景观小品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景观小品展现地域文化是常用的手法,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通过设计地域英雄人物雕像传承优秀文化。先进人物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设计英雄人物雕像可以展现与传播其先进事例,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在新时代环境下,在景观规划中可以设计英雄雕像激发当代大学生努力拼搏、回顾党史的激情。在校园内布置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赵尚志革命烈士的雕像,使学生生动地了解到党在哈尔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哈尔滨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进取的光荣历史。二是通过布置画展等方式将体现地域文化的图片、影像资料等展现给公众。为了弘扬地域文化,增强景观规划的育人性,在景观设计时要发挥地域民族传统文化,例如,通过定期展播等方式将具有地域气息的特色习俗、文化、语言等展现出来,以此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将赋有传统文化的典型故事以景观小品的方式进行展现,例如,某学校将“老子讲学”雕塑设立园中,如图2所示,其成为学生及学生家长到校参观时的一个亮点,成为学校的一个文化景观

3)传承建筑风貌。建筑形式受所在地域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同地区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也不尽相同。在校园建筑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体现本土建筑风貌,融入地域建筑色彩。例如,中国美术学院南湖校区,以体现水墨韵味的黑白灰作为校园建筑外观色彩基调,既具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气质,又与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相融合。设计师通过对传统建筑中的屋顶、窗、柱等构件元素进行了提取与抽象,使用金属、玻璃、素混凝土等现代材料进行重构,以现代材料重新诠释了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色彩,在空间虚实对比、材料对比中塑造了江南建筑轻盈、通透的性格。大片的青砖墙面将建筑群体统一于一体,黑白灰的主基调展现了传统水墨画以墨浓淡表现各种色彩的意味,透出素雅、含蓄的诗情画意,传达了传统艺术的韵味和意境。而在校园建筑设计中,除了对本土建筑形式的继承之外,还应注重与当代高校教育教学特点相结合的创新。比如,哈尔滨职业学院在现有校区建筑物维修改造和职教园区新建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更多地采用窄高窗、坡屋面设计,外墙面采用暖黄色调为主、冷灰色调为辅,打造符合寒地特色的“哈式建筑”风格,形成统一的建筑环境文化。

4)运用与创新地方材料。地方材料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因子,在现代景观中有特殊的意义,已从过去的客观必要上升为现在的人文需求,是设计具有地域文化色彩景观应采用的重要环节。为实现生态化、地域化的园林设计,园林设计师常常在园林中使用石材、木材、砖瓦等地方材料作为花池、铺装、景墙、雕塑小品等材料。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以使用地方材料为主,设计道路铺装、景观小品和雕塑的用材,体现地域特色。例如,在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大量运用了石材、木材等作为铺装、景墙、堡坎、花池等材料。另外,还将原生树根经过处理,设计为景观小品,具有一定的生态性和趣味性,如图3所示。景观与地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地域文化传播与其所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景观这个文化载体,实现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地域文化与校园景观有机结合,也要考虑自然地理环境和新材料新技术,达到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使校园景观更具生命力、感染力[5];将校园景观建设成体现文化精神和传承地域文脉的场所,充分发挥高校校园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通过创新设计校园历史文化印迹,希望能给更多师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塑造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校园显性景观,提升校园隐性景观的文化内涵,对弘扬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校园文化,传承大学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中发挥巨大作用,为景观规划注入传统文化,彰显人文性,弘扬了地域传统文化,增强了育人效应。

参考文献:

[1]杨婧一,孟祥怡,王浩年.地域文化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20(3):115-116.

[2]方雪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优秀地域文化的路径选择:以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20,23(1):39-44.

[3]仲淑秋.淮安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4):57-59+62.

[4]高麟腋.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重庆大学城校园景观营造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作者:刘相岚 李传军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规划建设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