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励志电影创作中能力及表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励志电影创作中能力及表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励志电影创作中能力及表现

【摘要】欧美励志电影中人物的能力与责任永远都是成正比的,即:有多大能力就要承担起多重的责任。这是一种量化的欧美民族文化,更是一种另类的诠释方式,令欧美励志电影在尽可能彰显个人主义内涵的同时,标榜出了自身民族文化的特色,成为向全世界宣扬梦想的新动力。而以电影为载体的民族文化传播,则充分体现出了欧美向往自由、热爱冒险、追求独立、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高尚民族精神。

【关键词】欧美励志电影;民族文化;精神;诠释

一、经典励志电影的民族文化

欧美是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组成板块较多,所以多元化特性较为明显,这一点在其各类经典电影作品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人物的追梦过程中渗透出来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并向观众展示了来自他体内的个人主义,也只有通过自己才能够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最终站在闪光灯下,让世界欣赏自己的锋芒,而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恰好就是欧美文化的多元性[1]。励志电影一经上映便获得了多方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同类题材电影中的票房奇迹,并陆续在奥斯卡金像奖、欧美金球奖等多场颁奖典礼上斩获殊荣。这些成绩恰恰说明了一点,该影片中展现出来的欧美文化得到了电影界、欧美公民乃至国际观众的一致肯定。在欧美文化中,对肤色有着非常严苛的定义,所以,一名黑人从出生开始就意味着他要面对更多的坎坷和不公平。所以,迈克尔•奥赫的童年并不美丽。这是欧美文化中无法被忽视的一点。大多数黑人都在艰难中生活,家庭破碎、颠沛流离,更不用说受到正常的教育。但正是在这种非常恶劣的情况下,迈克尔•奥赫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从未停止过一刻钟的努力,他相信正义,他有自己的信仰,并依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实现。这些都是欧美梦的完美体现,更是欧美文化的深度内涵[2]。在迈克尔•奥赫成功进入私立高中学习后,他的人生才开始慢慢发生改变,不但成功被白人家庭接受,而且得到教练的赏识。当然,绝对不能说是上帝眷顾了这个特殊的黑人孩子,而是这个孩子从未放弃过心中所想,并更加努力地去实现它。首先,他崇尚个人主义,不但为自己而活,而且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特色,并完整地展现给他人;他待人接物懂得坦诚相待;他在自我努力的同时从不忘记与他人合作;他用自己的行动跨越了肤色间的隔阂与差异,做到了自我层面的民族融合。所以,在迈克尔•奥赫的身上充分体现了欧美文化的多元性和层次感,这也是该片成为经典之作的主要原因所在。欧美励志电影主要是想向人们展现当代欧美社会的价值观[3]。例如,打破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种族界限,大家都是一家人;每个人都可以有梦想,无论高低贵贱;要用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经济稳定宽裕的中产阶级应该心存善念,多扶助弱势人群等等。这些价值观念和道德思想时时刻刻渗透在琐碎的故事情节中,欧美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崇尚的人性关怀就被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

二、对弱势群体的无限关爱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欧美人将自己信奉的宗教视为精神支柱,正因如此,谈及欧美文化,宗教文化绝对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重要部分。欧美人由于种族不同,信奉的宗教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基督教最为普遍。正因如此,基督教的核心精神恰恰成了欧美文化的灵魂,基督教倡导的价值理念成为欧美普遍接受的道德标准。基督教义告诉人们要正直博爱,世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有追寻自己梦想的权利。影片《弱点》将这种道德理念贯穿到剧情里,体现出对基督教的信奉之情,很多关键的剧情转折都是在基督教的指引下完成,博爱和公平的理念更是无处不在。陶西一家都是基督教徒,他们在每次用餐前,都会虔诚地执行饭前祷告,感恩上帝。当善良的陶西夫人初次认识奥赫的时候,她看出了他的困难,主动将奥赫接到自己家暂住一个晚上,这种行为正是在宗教精神的引领之下做出的博爱之举[4]。最终,陶西夫人决定要正式收养奥赫的时候,全家人都表示赞同,没有一人反对,这个基督徒家庭用行动践行了扶助弱势群体的价值观。陶西夫人知道奥赫的体育梦想,她努力为他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在陶西家庭的帮助下,奥赫的成绩节节攀升,终于达到了全国大学体育协会的学分要求,奥赫既得到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又有了进入国家橄榄球联盟的机会。陶西一家对奥赫的无私奉献,离不开他们对基督教的信仰。陶西夫人决定收养奥赫之后,她特意找到了他被剥夺了抚养权的生母,并宽慰她,说她永远都是孩子的母亲,这个片段将陶西夫人关爱弱势群体和崇尚平等的美德展现得淋漓尽致。故事的最终,影片以画外音的形式告诉我们奥赫的好朋友的悲惨结局,他没有奥赫那么幸运,虽然他也有和奥赫一样的体育潜力,可却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最终一失足成千古恨。两个人的对比如此强烈,更加彰显了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意义。

三、彰显的个人主义新内涵

欧美文化素来倡导自由和人权,支持勇于开拓和公平竞争,坚持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而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对个人主义的追求,崇尚依靠个人的努力来实现其价值。最初,个人主义追求纯粹的以个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维护并享受个人利益。这种个人主义文化尽管短时间内可以激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出个人的创造潜能,但是长此以往,势必会走向个人至上的极端,影响社会整体的团结和社会力量的凝聚。幸运的是,欧美人及时地觉察到以个人为中心思想的弊端,在生产和生活中开始对原始的个人主义文化进行修正。事实上,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发展,相反,只有将个人力量与社会力量进行融合,个人依托社会为平台,同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电影中,黑人孩子迈克尔•奥赫融入白人家庭陶西一家的故事为个人主义诠释了新的涵义。奥赫出生于一个残缺的黑人家庭,他不知道父亲是谁,母亲也因为吸毒被剥夺了抚养权。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奥赫变得沉默自闭,成绩一落千丈。然而,奥赫有着天生的体育潜能,他不愿放弃自己的体育梦想,一直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奋斗来实现个人价值。在多个收养家庭中都没有得到幸福的奥赫终于在遇见陶西夫人之后改变了命运,乐观善良的陶西一家接纳了他,并给予了他来自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奥赫一改之前的沉默自卑,变成了一个积极开朗的青年,并通过努力实现了他的体育梦想,成为了一代橄榄球明星。奥赫最终的成功与陶西一家的支持这一社会因素是分不开的,可见,社会的力量会成为个人发展的助推器[5]。影片中,当奥赫面对众多知名大学投来的橄榄枝之时,他内心深处其实有了自己喜欢的田纳西大学,然而,家人却一直坚持希望他去密西西比大学就读。最终,奥赫在纠结的挣扎中做出了选择,他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大学,选择了密西西比大学。面对家人的影响,奥赫毅然抛弃了个人的坚持,而无怨无悔地服从了家庭的思想。电影中迈克尔•奥赫的成长历程向人们传递了全新的个人主义思想,即个人唯有在置身于社会之中才能获得发展,离开了社会这个广阔的平台,个人价值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成功后的迈克尔•奥赫在自己的一篇论文中阐述了他对于全新个人主义的感悟,个人要将自己的梦想和力量与社会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影片中,迈克尔•奥赫的养母陶西夫人是对奥赫成长影响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影片对陶西夫人形象的塑造也成为了全新个人主义另一个层面的诠释。起初,陶西夫人领养黑人孩子奥赫,也遭到了来自周围朋友的反对,而陶西夫人不仅没有受到舆论的影响,还十分享受与奥赫共同成长的过程。她认为奥赫的出现也让她自身有了很大改变,在抚养和支持奥赫的同时,她自身也感受到了帮助别人带来的欣喜,在帮助奥赫的过程中,陶西夫人完成了她个人价值的实现。陶西夫人原本对奥赫喜欢的田纳西大学没有好感,尽管如此,却依然支持奥赫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鼓励他尊重自己的喜好。陶西夫人的行为和举动都是欧美个人主义全新内涵的诠释,即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结合起来。

四、实现梦想的新动力

欧美文化核心的精髓就是梦想,自由和民主一直是欧美人的最高追求。他们坚信,只有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依靠奋斗来追求梦想,只要勤劳勇敢地奋斗过,就会改变自己的人生。梦想文化在好莱坞影片中格外凸显,也正是这些传播度很高的电影,使得梦想逐渐走向了全世界。这部电影与大多数好莱坞影片有相似的主题,都将梦想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影片中体现。这些影片异曲同工,都以小人物的奋斗成长经历为题材,聚焦小人物的梦想和坚持,故事的结局,小人物都会通过自己的积极奋斗实现个人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在对追梦过程的呈现上,该片除了讲述主人公的追梦历程,更侧重展示了主人公追寻梦想的源动力,那就是家人和亲情。影片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每个人物都身处于家庭的温馨之中。奥赫融入了陶西一家后,一直努力改变自己,不仅改变了成绩差的局面,还实现了一直以来的体育梦想,他在追梦历程上付出的所有艰辛和努力,都是源于为了家人奋斗的信念,家人在奥赫的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陶西夫人总是告诉他,他们都是他的家人;教练也总是告诉他,球队的队员们都是他的家人;陶西家庭的白人孩子们也没有因为他是黑人而有任何的排斥,一直将他视作亲兄弟。影片中渗透的亲情超越了种族和地位的限制,是真正源于人性深处的感情。当奥赫刚刚转入那所私立高中时,他什么都没有,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善良和正直,他在球赛结束以后负责任地清理了赛场。他充满责任感的行为打动了陶西夫人,为他进入陶西一家打下了基础。奥赫被陶西一家收养后,不仅受到了物质上的帮助,更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同样的,他的到来也给这个家庭原有的成员带来了改变。在家人的支持和养育下,奥赫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奥赫与养母陶西夫人之间令人感动的母子情被发挥到极致。在橄榄球队里,奥赫也体会到了亲人般的关爱。在一次比赛中,裁判做出了不公平的判决,身为白人的柯盾勇敢地站出来表示抗议,并义正言辞地说,他将他的每一个队员都视为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会尽全力保护他们。即使是在两方交锋的比赛中,奥赫把竞争对手也看成是一家人,看到对手摔倒,他诚心诚意地伸手搀扶。这些温馨感人、互帮互助的画面强于一切语言的粉饰,影片用这些朴素而隽永的画面表达出奥赫成功的核心因素[6]。他的成功并不单纯只是依赖个人的能力和奋斗,更是源于养育他的白人家庭和鼓舞他的教练,源于家人和亲情,这也正是影片要传达的主题之一,揭示了实现梦想的新动力。

五、结束语

欧美电影中有很多经典之作,譬如借助温暖的手法讲述橄榄球明星迈克尔•奥赫的成长历程。但无论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讲述的又是怎样的故事,观众都能从中解读出欧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并能够从全新的个人主义理念、追寻梦想的源动力和其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等方面剖析出欧美文化的多元特色。这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欧美文化,拓宽电影赏析的思路,更有利于博采众长。而从欧美文化价值中吸取适合中国发展的营养,为提升我国“软实力”作出贡献才是当代中国当代电影人应该积极去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永亮.社会文化语境下的语言习得——评《不同教育背景下的二语习得》[J].教育发展研究,2017(22):2.

[2]平非.励志电影与传统文化[J].电影评介,2013(14):68-72.

[3]王永亮.电子书传播文化平台探索—以亚马逊Kindle营销为例[J].出版广角,2017(21):60-62.

[4]薛春美.谈美国励志电影的价值观[J].电影文学,2015(11):31-33.

[5]白姣.当代中美励志电影的审美维度比较[J].电影文学,2015(23):16-18.

[6]王永亮,谢聪.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语篇的解构与建构[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6(02):35-37+205.

作者:韩雯婧 单位: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