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微电影互动性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微电影互动性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微电影互动性探究

摘要:微电影风行于网络,互动性是其重要特征,科技的进步使微电影的互动行为也随之升级,当微电影遇上VR虚拟现实技术,更是强化了这种互动的深度和广度,未来将会对传统观影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本文以影像的互动性为线索,梳理了新媒体时代微电影互动现象和形式,让观众有更好的互动体验也是微电影未来发展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微电影;互动性;VR

一、微电影互动现象

互动性一直是微电影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微电影最初的互动大多源自观众对影片的评价,在互联网载体上体现为微电影视频下方各种褒贬不一的评论、点赞和分享。特别是观者通过各种角度对微电影提出自己的观点,评论数越多说明该影片的关注度越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受欢迎的程度,微电影和观众、观众和观众彼此之间通过这种互动行为均成为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社交需求是人类最本能的需求之一,微电影的互动行为实际上正是体现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社交需求。当人类的社交活动从通过面对面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发展到人部分的社交生活已经不需要见面,而是借助互联网为纽带连接实现虚拟交往,每一个点赞、评论或是分享其实都是他们在与其他人对话、交往,甚至这种表达和交往更利于展现其真实的内心活动。社会环境的变化已大大扩展了人们社交的地域性和时间性,一定程度上还能刺激产生更高的社交需求,从而满足和丰富自我,互动性也一直会是微电影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特征。当然这种互动也不仅仅只存在于微电影,互联网环境下任何领域里好的互动体验都可以吸引来更多的参与者,也因此互动现象在网络环境下具有普遍性,并且人们还不断在尝试新的互动模式。比如微电影视频的“弹幕”功能,就已经将互动的空间、时间拉到了当下,使松散分布的观众暂时连接起来,在互不相识的人群中形成一种纽带,扩张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动画大电影《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小时代3》《绣春刀》等都尝试过使用手机发送短信“弹幕”的方式与现场观众形成互动。但当银幕上出现各种信息,一方面让观众感觉新奇好玩,也确实会影响观影体验,而在网络微电影中观众的屏幕不是只有这一块,只需要关闭弹幕按钮即可。

二、微电影的互动性研究

(一)传统电影与微电影互动性比较

传统电影注重挖掘社会生活的意义等宏大的主题,而微电影更注重创作者个人思想情感的表达,两者之间的区别导致其在互动程度上的差异。严格来讲,传统电影是不存在真正意义上与观众的互动,其呈现给观众的时候便已是内容和结局不可逆的成品,所谓互动也就是观众观看后去豆瓣评分的权利。微电影的互动是指普通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参与到微电影的制作环节中来,如选择剧情,决定微电影故事发展的走向;成为微电影中的某个角色,共同完成作品等。互动的形式也主要有两种:一是微电影作品完成前的互动。一般是先由团队完成二分之一的悬念故事开头,然后邀请网友开脑洞,以“故事接龙”的互动方式完成剧情设置,最后将入选的几个精彩剧情再分别拍成不同结局进行匹配,完成整个微电影故事。如西门子家电2015年推出的《有灵感,活出彩》互动微电影,就通过这种方式征集了10万个网友故事脚本,最后完成了6部商业互动微电影作品。另一种是微电影作品完成后的互动。一般是通过剧情选择的方式,在影片叙事过程中支持观众对剧情走向做出不同选择,微电影根据选择呈现不同的影像和结局。2018年腾讯联手影视明星杨幂打造的多线剧情互动微电影《乱世王者》,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就需要随着剧情发展在屏幕下方做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导向不同的结局,给观众带来非常强烈的代入感和互动效果。这样的互动方式具有很好的时效性与参与性,相比评论点赞、弹幕这样初级的互动方式显然层次更高,使观众真正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也更易引发他们的兴趣点和参与度,而这两点也是微电影得以发展的关键。

(二)微电影发展之未来——VR交互式微电影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为VR),也称灵境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模拟现实存在或未知不存在的环境及事物,让使用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VR①这一概念自2016年在我国爆发以来一直广受关注,沉浸感、交互性、想象力是它最大的三个特征。利用VR技术制作完成微电影,以第一人称视角镜头语言叙述故事,可以看作是戏剧舞台、微电影、游戏三者的结合,具有观看性、趣味性和交互性的特征。VR交互式微电影在内容上为观众提供不同的场景选择,在形式上也可以突破场地的限制,移动行走、坐卧躺等观影的方式对观众极具吸引力。利用VR技术制作微电影已经有很多先锋实验者做出了尝试,《复仇者联盟》《星际穿越》等好莱坞影片在上映前都制作了VR短片、VR拍摄花絮等进行前期宣传,在我国VR城市微电影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独特的宣传名片。国内突出的几个VR内容分享平台如UtoVR、VeeR等聚集了大量VR互动微电影,从两三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长都有。近年来,比较突出的有2017年京东与LG合作的VR微电影《等灿烂的你》,片中利用VR技术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的拍摄手法,使得观众一出场就在扮演着微电影中的女主角,还能像现实生活一样与剧中的男主进行交互活动,甚至可以点击微电影场景里面通过建模摆放的商品进行详细了解和购买。《等灿烂的你》作为一部结合VR技术的商业微电影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观众的参与感极强,如果借助VR设备观看更是可以360度无死角进入剧中的真实场景中,微电影的互动性得到充分发挥。VR技术为影视界带来的各种假定性和互动方式的确非常吸引人,但当下VR技术发展还不够完备的状况下还有很多争议,例如在艺术和技术上的争议,与传统视听语言的巨大差异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目前来看形式大于内容,暂时不会在影视界大面积推广起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VR技术的虚拟性会更深入地参与到我们未来的生活里,它可以将影片内容与观众互动完美结合,以后会成为影视界发展的未来,在观影渠道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还能够去影院看电影无非就是为了更好地体验电影院里声光影的魅力,当一副VR眼镜就能解决一切场地的问题后,未来电影院这样的实体就不会再存在了,到那时候微电影也将获得与剧场电影一样的地位。

三、结语

总之,互动性是微电影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当现代人越来越习惯和依赖网络生活,提升微电影观众的互动体验是其未来发展必须要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在当下VR技术与影视结合的关键性问题还没有解决,无法将其在传统电影制作中推广使用之时,对于短平快的微电影来说,也许正好是一个机会,毕竟专家们早已预测VR、AR虚拟影像是影视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璇譞.VR技术在微电影里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7(06).

[2]陆长河.交互式电影《寻龙探秘》中的影像叙事方式初探[J].电影艺术.2017(5).

[3]李璟.新媒体艺术中的“混搭技术”——数字影像虚拟化后的影像诠释[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7).

作者:代湘云 唐晓敏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