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浙年电影节的冷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浙年电影节经过近几年筹办,在培养青年电影人专业技能、扶持青年电影人创作、繁荣国产电影产业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形成了独特的优势。然而浙年电影节存在不少短板和困境,比如电影节的品牌知名度不高、商业性功能不强、孵化机制不完善等。这些不足亟待浙年电影节主办方去破冰和改进。
关键词:浙年电影节;电影节品牌;产业孵化;创投
一、浙年电影节的独特优势
浙年电影节创办于2013年。与国内其他的综合性电影节相比,浙年电影节以青年电影人为主体,以“浙江电影,聚集中国电影新力量”为宗旨,关注青年电影人个体才华与能力的培育。截至2017年,浙年电影节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之路,形成了可喜的局面。
(一)展映开窗口
展映单元作为浙年电影节的核心活动之一,为促进电影艺术国际交流构建了重要的文化平台。展映单元一共播放了72部艺术电影,这些电影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以独特的视角和独具魅力的电影语言,为观众描绘了不同的社会面貌。当下我国电影市场盛行大IP、大投资、大制作,资金大量涌向这些大IP电影,这对青年电影人的发展极为不利。资本和良好的宣发渠道以及核心院线排片都给了大片,青年电影人常被冷落。青年电影人的作品大多比较小众,社会关注度不高,宣发资金较为有限,它们中有些甚至在影院放置一张宣传海报或者是易拉宝的机会都难以获得。浙年电影节通过展映单元,将电影艺术的精神力量汇集起来,整合业界力量,帮助青年导演及其作品走向市场。浙年电影节为青年导演与观众构筑了一座桥梁,帮助青年导演将自己的个性化创作放在细化的市场,让他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观众,厘清自己的创作定位。
(二)创投搭桥梁
从首届浙年电影节以推荐会和创投会的形式给予青年导演一个面向市场、面向终端的机会开始,创投概念浮出水面,如今创投成了电影节的重头戏。在第四届电影节中,还专门成立了东海电影集团,携手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电影专项基金,同期举办了吴天明电影高峰会。组委会从入围影片里筛选出优质影片,提供资金支持,帮助青年电影人及其作品走向市场。创投单元是浙年电影节的电影产业孵化器,青年电影人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创投路演,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展示自己。上百家业内资深的制片公司、影视投资公司及导演工作室,全程参与路演观摩,与所有入围作品主创者进行一对一约谈。青年电影人在此直面投资方,直接与电影产业对接。这一环节使得电影项目与电影投资人、制作方、发行方、媒体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了项目在剧本孵化、制作融资、后期宣发等环节上的优化配置。在创投路演过程中,导演不仅讲述项目运作、创作主题、表现手法,而且尽力向评委阐释项目的可执行性和团队构成,用作品打动评委,最终赢得资金支持。
(三)训练育人才
我国电影人才扶植工作并不完善,有限的扶植大多停留在对青年电影人的资金支持上,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第四届浙年电影节的新增板块,“东海大师训练营”的创立有力彰显了电影节对精细化和创新化的追求,它试图建立一个发掘—培育—输出—传播的孵化体系。“东海大师训练营”着力培养有才华的青年电影人,通过实际的电影项目操作,提升青年电影人的综合能力。训练营借鉴罗杰•科曼实践过十几年的“著名电影人+青年导演”的人才培养模式,聚集了一系列行业内最顶尖的前辈,由他们充当幕后智囊团,不时给予青年电影人摄影、场面调度、表演、音乐合成、等方面的指导。合作建立的“制片人训练营”“导演训练营”“主创训练营”等全方位实操训练青年电影人,在制片、开发、制作、后期、宣传、发行等产业链条,给青年电影人提供了充分学习体验的良机。训练结束后主办方将遴选出优秀人才,把他们列入东海电影大师计划名录,通过专业化、产业化的运营,进行深度对接和产业转换,切实推动全球电影工业发展,培育新人。
(四)科幻展未来
针对我国目前科幻电影稀缺的短板,结合我国科幻题材电影发展新趋势,浙年电影节设置了“科幻电影论坛”“科幻行业价值榜单”两个板块。论坛邀请了科幻电影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对话,对正在制作或制作完成的国产科幻片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同时深入探讨未来几年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趋势与瓶颈,提出解决方案。论坛指出,我国的科幻产业链尚不完善,从编剧、导演到后期特效等每一个技术工种,都需要慢慢摸索。设置“科幻行业价值榜”的目的在于衡量市场对作者的期望和估值,展示未来潜力。榜单包括三部分:“作者商业价值榜”展示顶级作者,以其作品成交额为主要依据,知名度、职业状态为辅;“未来新星榜”介绍潜力新人,以作品成就为主要依据,未来发展潜力为辅;“类型预测榜”依据历史信息,预测未来几年的项目热度。以量化为核心标准,这份榜单将为市场提供一个参考,成为行业动态指标之一。
二、浙年电影节的不足
尽管浙年电影节已取得不俗成绩,然而它暴露出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这些问题与不足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着力想办法解决
(一)电影节品牌度不高
与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众所周知的国内电影节相比,浙年电影节知名度不高。这使它难以吸引国际知名的电影公司、创投公司和参展影片,也使主办方在实际运行中常常碰到许多困难,阻碍电影节的进一步发展。浙年国际电影节需要不断在传播、运营的周而复始中完成品牌定位,扩大品牌名气,形成良性循环。
(二)认知度不高,影响力有限
由于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大众对浙年电影节的关注不够。以官方微博粉丝数来说,浙年国际电影节只有2000多,而2018年4月才开放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官方微博粉丝数已经有8000多。显而易见,浙年电影节的话题度和大众认知度都不够。如何使浙年电影节真正走进大众视野,如何进行有效的宣传,是其今后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商业性功能不强
电影节作为一种文化性的会展活动,属于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同样遵循艺术与商业的“双轮驱动”模式。其中艺术构成电影文化的核心价值,商业构成市场价值的实现渠道。电影节因其较高的文化附加值成为拉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引擎,往往能够形成包含交通、酒店、餐饮、购物、旅游、演艺、网络等领域的大产业集群,增加就业机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浙年电影节至今还没有真正盈利,电影节带动的相关经济数据也模糊未知,电影的商业功能有待挖掘。
三、几点思考
针对浙年电影节发展的不足,我们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加以改善提高。
(一)完善品牌体系,构建运营基准和策略
坚定树立品牌特质,坚持“浙江电影,聚焦中国电影新力量”的宗旨,在浙年电影节之中打造“浙江文化”品牌。主办方应同协办方一道,从选片环节入手,通过参赛、参展影片的品种、风格、类型将自身特色彰显出来,努力消除品牌被其他实体复制的可能性,从而逐步实现品牌体系的可扩展性和可持续发展,打造出独具文化品格和鲜明创造气息的品牌发展体系。同时要继续注重发掘优秀的青年电影,以艺术为标杆,坚持电影品质,筑造浙江电影、中国电影的未来。启用选片人制度,聘请一些资深电影制片人、经理人、剧作家等为特约选片人。他们经常出席世界各地的电影节、影片展,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邀请特定风格、题材、类型的影片参加他们所服务的电影节。这样可以主动把握影片质量,推动高水平获奖作品的产生,提高浙年电影节的选片水准。
(二)艺术与商业“双轮驱动”
首先,在电影节的展映单元,选片要尽量体现青年电影人创作的多元化,展现不同的青年电影文化。各种单元的放映能够聚集浙年电影节的人气,带来广泛讨论,并且可以集聚口碑。选入的影片或许代表着青年电影人对电影的一种理解,代表着青年电影人的一种立场,但只有做到选片的丰富性与多元化,才能真正实现“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浙年电影节才能越办越绚烂、越长久。其次,要发挥商业功能,带动经济发展。浙年电影节在坚持多元化、国际化方向的同时,要高标准地选入参加竞赛和参展的作品。其商业功能的实现,需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从电影人和电影企业的个体角度来增强浙年电影节的商业功能。电影节作为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换场和资源集散地,通过其创投平台、电影交易机制等商业活动为各个电影项目提供了一个集融资、洽谈、项目孵化等为一体的商业运行体系。浙年电影节要发挥浙江影视企业众多的优势,坚持高标准地选影片,保持电影节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为投资人提供重要保障。第二,在电影行业的整体层面发挥浙年电影节的调节作用和示范功能。逐步完善浙年电影节的论坛、交易、创投等环节,促进行业信息的交换和传播,促进青年电影行业的发展。同时,对在电影节期间出现的新题材、新主题、新叙事手法等要给予密切关注,及时整合相关数据———这些新现象可能会蕴含着尚未开发的观众需求。通过各类电影的售票情况和观众反馈情况分析市场需求,影片的需求方可参考这些信息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购买、投资方案。第三,带动产业链的延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浙年电影节要逐步完善影片交易市场和电影节的盈利模式、电影节的各项活动和配套设施。成熟之后,可以与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借助电影节的影响力,充分利用民间资金、资源,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发展之路,以电影为核心开发旅游项目。
(三)聚集话题与讨论度,激发大众参与热情
第一,抓住大学生观影人群。电影节的宣传除了电视广播,还可与杭州当地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充分挖掘高校资源。根据猫眼研究院梳理的数据,19—29岁观众群体是影院观影的主流群体。大学生是观影的重要人群,要在高校官方微信中大力宣传电影节活动,真正将活动宣传到目标人群之中,并给大学生观影人群一定的优惠,吸引大学生参加。第二,充分发挥自媒体作用。努力运营好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加强优秀电影的宣传,营造一定的话题度;增强互动,官微可借助电影节的形象大使宣传活动,二者在微博上增加互动,扩大电影节的知名度;并且可以设置一些有奖活动,增加话题量和转发量;平时可以宣传优秀青年电影,保持官微的活跃度。第三,激发大众参与热情。注重影迷体验,影片展映在体现多元化的同时,要有所侧重。为避免影片过多而产生负面效应,影展组要按照不同类型的电影以及影片潜力等对参展影片进行精挑细选,以保证影片质量。同时可以尝试设立相关奖项,由公众投票决定奖项归属。在每个电影放映厅前放置评分的二维码海报,观众可扫码评分,主办方根据评分来揭晓奖项归属。这样能大大激发大众的参与热情,增加电影节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通过一系列举措,我们相信浙年电影节会越办越好,浙江电影产业将更上一层楼。
作者:吴佩玉 齐钢 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