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影艺术发展的新动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影艺术发展的新动力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影艺术发展的新动力

摘要:影像材质科技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时代,分别是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时代。不同的时代,所制作的电影具有不同的特点。给观众带来的直接感受就是,体验到了高清晰,高保真,高质量的画面和声音。制作工艺更加高效便捷,有效降低了制作成本,提高了影片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观众的鉴赏能力和标准。观众对电影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故事层面,而是要求把故事和高科技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一种更加完美的视听体验,这也将成为今后电影的一个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材质;电影

1不同时期影像材质的应用特征

最早能够记录影像的材料是胶片,它是根据化学和物理原理制成的感光材料。胶片的发展分为黑白和彩色两个阶段。由于其光学成像原理特性,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都能够清晰、真实地还原记录对象。胶片成像的后期处理也十分重要,需要经过冲洗、显影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才能完成。所以,后期的设施设备、所用材料以及操作工艺,与胶片最后的影像质量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另外一种记录影像的材料是录像磁带,它由包钴磁粉及金属磁粉制成,主要用于摄像机的拍摄。磁带的优势是能够直接成像,携带方便,便于传输、且能多次使用,也无需经过后期加工和冲印。但磁粉却容易脱落,不易长期保存,无论是转录或反复使用都会造成损失。影像的清晰度也大大低于胶片。再一种记录影像的材料便是今天的数字硬盘,它是用数字技术记录影像的储存介质,由铝、玻璃和铁等磁性材料制成。其特点是体积小、容量大、清晰度高,无损失、成本低,易存放、易携带、易操作,还可以反复使用和直接记录影像。当今,数字硬盘已经取代胶片和磁带等介质,被广泛用于拍摄电影、电视剧及各类电视节目中。再看记录声音的材料及发展。由于声音进入电影的时间较晚,早期的电影都是现场配乐。在中国,1934年拍摄影片《桃李劫》时,声音才算是真正进入电影,并拉开了有声电影的序幕。最早纪录声音的材料是蜡盘、钢丝、化学感光材料等。其动态范围小、失真率高,信号不稳定。即使是发展到电声录音时期,其频响范围也仅在100—8000HZ之间,并不能完全记录和还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到了二、三十年代,磁带逐步替代了钢丝材料。磁带的动态范围宽,特别是全频带录音,能把频响范围提升到了14000HZ之间,改善了高音区的音质和失真问题。磁带易携带、易编辑操作,用磁带记录声音的时间最长,将近60多年的历史。但磁带和录像带一样,不易保存,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数字录音技术出现后,使用了新的记录声音材料介质,把声音以数字形式储存在磁带或硬盘。数字硬盘材质容量大、动态宽、无损失、高保真、体积小、成本低,可以直接记录,并可以反复使用,其频响范围达到了20—20000HZ之间,技术指标完全能够满足记录不同声音的需求。再看视频和音频设备的发展。视频没备主要指摄影机、摄像机、以及后期冲印、调色、及加工洗印系列设备。摄影机主要用于拍摄电影,它是以胶片为载体来记录影像。由于它是用光学原理记录影像,所以清晰度高,成像质量好,几乎可以百分之百记录和还原拍摄物体。不过,所用的胶片成本也相当高。电影通常是按照1:8、1:15或1:30的比例去拍摄,每本胶片能够拍摄4分钟。一部电影至少需要上百本胶片。如果想缩短拍摄比例减少成本,就需要摄影师、导演都具有相当丰富的技术和经验。摄像机主要用于拍摄电视剧和电视节目,它是以录像磁带为载体记录影像。由于是电子信号原理记录影像,其清晰度远不及摄影机。设备体积大而笨重,操作不便且体力付出大。根据其不同用途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固定式,专门用于演播室拍摄;二是便携式,主要用于各类节目的外景拍摄;三是半移动式,多用于现场实况拍摄。数字高清电影摄影机专门用于拍摄电影。其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简便,编辑流畅自然,色彩还原度好。还可以直接在设备上记录和储存信号,比如,像PanavisionDXL8k数字高清摄影机的分辨率已经能达到8192×4320指标,完全能够真实记录和还原拍摄物体。音频设备主要指用于记录声音的设备。早期的音频设备都是模拟设备。包括开盘磁带录音机、多轨调音台、混录台、功率放大器、混响、延时效果器、监听音箱等。其体积大、操作复杂、且故障率高。数字音频设备出现后,其体积小、灵敏度高、音质好、保真度高、功能强大、做工精细,操作简便,极大提高了录制和编辑效率。如今,在专业领域中数字音频设备已经取代了模拟设备。放映设备。电影放映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放映设备;二是放映设施与环境。放映机的品质决定放映的画质;设施与环境决定放映效果。早期的35毫米、70毫米胶片放映机虽然色彩好,成像稳定,但是它的体积大、放映噪音大,重量重、难操作、且断片故障率高。随着影像材质数字技术的发展,如今的影院大都已经改造为数字影院,放映设备也更新为高清数字放映机。高清数字设备影像清晰,色彩细腻,和胶片放映画质无差别。而且磁盘介质无磨损,易保存、无需拷贝,易于传输和发行,大大降低了放映成本。目前,国内大部分数字影院放映影片的清晰度已经达到2K国家标准;部分影院的放映影片的清晰度达到了4K,获得了更加完美的视觉效果。还音系统。早期的影院是单声道还放系统,音质差、噪音大声音不平衡、失真率高。加之,影院的吸音材料作用也很小。所以,观众在听觉上的要求很低,只要能够正常出声即可。如今,还放系统已经全部升级改造成为5.1、7.1立体声或杜比全景环绕声系统。大大增强了声音的空间感、临场感和真实感。使得声音更加富于表现力,也使得它在电影中的表现地位更加突出。标准影院还都建有大型、中型、小型不同规模、不同技术参数的观影厅,以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放映厅的总体设计,包括声学、建筑材料,专项设施都是依照国家最新标准而建。放映环境和设施材质的改善,不仅增加了观众观影时的舒适感,更重要的是能得到一次全方位的视听体验。

2影像材质数字技术带来的新变化

影像材质数字技术的运用,明显提升了电影的影像质量。今天的数字高清介质分辩率和胶片的清晰度相比已无差别,而且,数字技术色彩处理要更具优势。世界上最大生产胶片的柯达公司的倒闭,终结了胶片的历史使命,彻底告别了胶片的辉煌时代。影像材质数字技术的运用,也使电影的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减少了大量时间。缩短了制作周期,降低了制作成本。尤其是后期编辑和制作快捷而高效,加速了电影制作的整体进程。影像材质数字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放映故障。今天的数字电影已经不像胶片时代,放映中经常会出现断片、卡片、抖动;或是由于磨损、划痕等因素造成的影像模糊,以及声音颤抖、严重失真等问题。而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清晰明亮、色彩鲜艳、声音逼真、稳定流畅的画面。影像材质数字技术的运用,开辟了电影艺术创作的新思路。比如说特技、特效的设计。从硬件功能和技术处理上来看,可以说只要能够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在《流浪地球》、《战狼2》、《红海行动》等影片中,特技特效的设计和成功运用就是最好的印证。高科技手段在电影中的成功运用,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可看性和趣味性,也使中国电影特技、特效运用技术迈进了世界同行的先进前列。影像材质数字技术的运用,使观影方式的选择愈加多样。既可以在院线影院、剧场、私人影院、和电视中观看;也可以在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上观看。通过电视观看。许多电视机中带有专门的电影频道或高清电影频道,还自带许多片源可供点播。在声音方面,许多电视还带有杜比立体声环绕系统。这些新功能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观众即使是选择在家中观看,也能够获得满意的视听效果。通过终端设备观看。如,电脑、平板、手机等设备。这种方式十分方便,在地铁、公交、公园、咖啡馆、图书馆、甚至乘电梯或候车时都可以随时观看。而且,设备能由自己控制,不受时间限制。也正因为如此,成为了年轻上班族的首选方式。影像材质数字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影制作的群体。拍摄电影不再是仅是专业人士和公司的专利,只要拥有数字影像材质设备,无论是个体还是单位,在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下,都可以进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比如,近年来在网站上播放的短片类电影—微电影,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出自于非专业人之手。其内容集中简练,时间节奏紧凑,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和好评。微电影尤为适合年轻人在手机、平板和电脑上观看。微电影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电影类型,还创新了电影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其灵活多样的表现方式,紧贴现实生活的表现主题,深受年轻观众的追捧,且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观影群体。但是,微电影毕竟受到内容、时长、设备和观影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制作质量、观看效果自然无法与院线影院相提并论,更谈不上与之形成竞争。院线影院依然是观影的主要选择场所。院线影院观众的层次、结构和年龄最为多样,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观众走进影院的目的十分明确,不仅是要看影片内容和情节,还要从中获得一种高科技的视听感受。特别是观看一些动作类大片,影院的效果是其它环境所难以企及的。此外,影像材质数字技术的运用,也进一步突出了电影的高科技特性,只有走进影院才能获得这种体验。影像材质数字技术的运用,还催生了许多新的艺术创作手法,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功能和增强了它的表现力。同时,也提升了观众的鉴赏能力和标准。当下,观众对一部电影是否认可,已不再仅仅是停留在讲好故事的层面,而更看重的是如何把故事和电影的科技元素巧妙地融合起来,用不同的艺术处理手法,使得电影能够得到更加全面、更加完美的呈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像材质数字技术的运用,不仅是材质和设备技术上的进步和飞跃,更重要的是为电影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和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电影艺术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可以据此判断,今后的电影制作,尤其是科幻、神话、动画及动作类题材的作品,科技含量和艺术处理手段会越来越丰富,拍摄和制作水平会越来越高,内容和效果也会更为引人入胜,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入影院,这已成为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解相吾.数字音视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詹青龙,袁东斌,刘光勇.数字摄影与摄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韩宪柱.数字音频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作者:王曦 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