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分析

摘要:将儿童文学作品和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进行对比阅读,使电影与文本形成互文关系,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张力,感受电影画面蕴涵的艺术韵味。同时,通过同名书影的对比,感受书籍与电影的互文关系及这种关系对儿童心灵、思维的冲击和影响。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启发思维,使学生能够多维地思考问题。这样的对比阅读符合学生的审美需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与文学素养。

关键词:儿童文学;电影艺术;阅读教学;对比阅读;互文阅读

有不少儿童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儿童电影,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优秀资源。就文学作品与改编的电影进行阅读教学实践,可使文本与电影形成极好的互文关系。在这种课型中,并不是要强调书籍和电影哪种类型更具备阅读的价值,或者在表达上更有优势,而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张力,感受电影画面蕴涵的艺术韵味。同时,通过同名书影的对比,感受书籍与电影的互文关系及这种关系对儿童心灵、思维的冲击和影响。下面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这种类型的儿童文学课的开展。笔者总结出文本与电影照应阅读教学路径:选择文本及电影→解读文本及电影→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授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带领学生观影;书影对比阅读教学等)。

一、选择文本及电影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儿童电影对儿童起着提高审美能力、促进社会认知、宣泄精神压力等重要作用。随着儿童电影产量的递增,越来越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影与儿童文学的结合,使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人类主体创造性再阐释下,生发出灿烂的艺术生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些经典中选择相应的读本,要考虑文本的篇幅和内容理解的难易程度。比如《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少年成长小说,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获得中国电影“童牛奖”和中国电影华表奖的“优秀儿童故事片奖”。这样描述孩童成长经历和观照孩童心理成长的小说和电影,恰好契合正迈入青春前期的学生的心理需求,特别适合五、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欣赏。

二、解读文本及电影

在课堂设计之前,还要先分别解读文本及电影,挖掘两者之间的关联,研究两者的叙事角度与叙事方法所形成的互文作用。“互文”一方面指电影文本与文学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另一方面指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互相补足、互为表里。教师要细读这两种文本,对于两者之间的相通性和差异性要有非常明确的理解。比如《草房子》的电影与文本在叙事手法及叙事角度上的不同,使二者形成了完美的互补关系。电影中一开始有一个看不见的中年人在讲述故事,他就是故事的主角——桑桑。电影中的故事围绕桑桑这个主人公,讲诉发生在他和他的同学、家人、老师、乡人之间的故事,叙事结构属于单线行进。而在小说中,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等人物都是文章的主人公,每个章节围绕一个主人公讲述,是多线同时行进而又互相交叉的结构。通过阅读对比,学生对这二者的叙事结构都有了更明晰的了解。

三、教学设计

文本与电影照应的阅读设计有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教学目标、教授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书影对比的阅读课有个共同的目标,即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张力,感受电影画面蕴涵的艺术韵味。同时,通过书影的对比,感受书籍与电影的互文关系及这种关系对儿童心灵、思维的冲击和影响。教学的重难点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张力,感受电影对声音、画面等艺术形式的运用。在《草房子》的小说文本中,单单表现“秃鹤”的秃头之秃,就有六处不同的描述:“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等。这样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耐人寻味,凸显了语言的表现力。而在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和长镜头的运用,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也把故事更立体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教学设计中,通过典型文本的呈现,引导学生品味文字;通过电影片段的再现,引导学生感受电影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阅读,带领学生观影。文本与电影照应的阅读需要在全体学生看完书、观完影的基础之上,所以在上课之前要先布置学生看书。全班共读的书需要统一版本,这样才便于在课堂进行交流。观看电影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室统一观看,确保每位学生都完整地看完电影。之后还需要学生完成一份阅读单,教师收集到阅读单之后要翻阅一遍,了解学生初步阅读后的思考和理解,便于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引导。以《草房子》为例,课前的阅读要完成以下的思考:1.说说你更喜欢电影还是书本?为什么?2.《草房子》影片中哪些地方与文本不同?你更喜欢电影还是文本的表达方式?为什么?3.文本的哪些内容或者细节,给你的心灵带来较大的冲击?你在阅读时有什么感受?4.看完了电影,如果让你回忆这部电影的画面,你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画面是什么?(二)书影对比阅读教学文本与电影照应的阅读教学过程一般设有以下几个环节:先谈电影与文本的不同,接着感受文字的表现力,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以《〈草房子〉》电影与文本的对比阅读》一课教学为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个环节:谈电影与文本的不同先引导学生了解电影和书籍有什么不同,聊聊自己喜欢的文学形式并说出理由。在《草房子》的电影里,少了《艾地》《细马》这两个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导演为什么要把这两个章节删掉?了解电影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围绕主题进行有效表达。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到,从电影一开始就存在的画外音,一个看不见的中年人在讲述故事,他是谁?从而思考电影与文本在叙述结构上的不同。接着启发: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从而归纳出书籍与电影的不同在故事情节、细节处理、叙述结构上。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更喜欢哪种表达形式,并说出自己的理由,目的在更深入地引导学生感受文字,感受电影。第二个环节:感受文字的表现力先从一个电影片段开始,出示视频:桑桑在炎热的夏天穿着棉衣耍宝,被众人围观。但是风头很快被带着白帽子出现的陆鹤抢了,操场上只剩下孤零零的桑桑,愤愤然。然后出示相应的文字片段:“桑桑仿佛是一枚枣子,被人有滋有味地吃了肉,现在成了一枚无用的枣核被人唾弃在地上。”引导学生品味这段文字,体会文字对心理的描画更为深刻细腻,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更能丰富人物的个性,让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生动。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张力,感受文字的表现力,以及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第三个环节: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先出示文字片段,再观看相对应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关注电影中的细节要素。那些直击心灵的意象,引导学生去看、去听,感受自己心理的变化,从而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文本与电影照应的阅读教学课堂,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启发思维,使学生能够多维地思考问题。这样的对比阅读,符合学生的审美需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与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M].如何阅读一本书.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郑欢欢.儿童电影:儿童世界的影像表达[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3]〔加〕佩里•诺德曼,梅维丝•雷默.儿童文学的乐趣[M].陈中美,译.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作者:郭燕琼 单位:福州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