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蒙太奇理论对电影艺术化的作用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蒙太奇理论对电影艺术化的作用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蒙太奇理论对电影艺术化的作用影响

摘要:电影发展从最开始的科学技术过渡到“杂耍”,再到真正地成为一门“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技术变革带来全新体验的促进,又有早期电影理论日渐成熟而形成体系的推动。在多种多样的早期电影理论中,本文选取蒙太奇理论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从技术、思维、艺术的三个层面,试了解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语言的运用手法与电影发展的关联,探究它对于电影“艺术”身份获取的作用

关键词:电影艺术;蒙太奇理论;作用;启示

电影艺术的发展与一次又一次的科技进步紧密相连。早在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将爱迪生笨重的“电影视镜”成功改造为既可拍摄又可放映的手摇式的便携摄影机后,随之也带来了传播的受众范围的改变:从电影放映仅供一人取乐的颇受局限,到电影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技术出现在公众们面前,实现真正的诞生。相较于卢米埃尔兄弟,乔治•梅里爱则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尝试了主观创造的电影世界,由于其本来作为魔术师的出身,故而在影片之中多出现一些“特效”,虽然还颇为粗糙,但是乔治•梅里爱称得上是影视特效的“开山鼻祖”。他的电影从技术层面有所过渡,但是此时的电影就如同被录制的舞台剧一般,仅仅能够作为一种被放映出来、供人娱乐消遣的“杂耍”而存在,尚未获得它作为一种“艺术”的身份认同。至于电影最终能够成为真正的艺术,除了科技创新的力量,还离不开早期电影理论系统化对它的推动作用,而蒙太奇理论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蒙太奇理论与电影艺术的形成

(一)蒙太奇形成了独立的叙事时空“蒙太奇是利用剪辑和组接实现对导演意图的阐述”,蒙太奇作为一种艺术手段的应用增强了电影叙事的技巧性。拿电影艺术诞生的标志来举例,在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的电影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中,将不同的机位、景别、时间、地点的画面拼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兼顾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现实时间与空间的统一。相较于蒙太奇出现之前,电影是以长镜头的方式按照顺序叙述,演绎着在不间断的固定时间内、固定的空间中所发生的事情,每当需要出现变化,其时间是一分一秒发展的,空间是自然而然过渡的。蒙太奇的出现打破了这样按部就班的局面,一定程度上,蒙太奇带来了“破坏”的效果,电影对现实的关照度相对减弱,但同时,蒙太奇也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破坏即创造”的内涵。它拆分了连接的时空,根据人的需要重新排列组合成既依附于又独立于现实存在的“新世界”,使电影成为“现实的渐进线”———来源现实而高于现实的人类精神劳动产品,即“艺术”。

(二)蒙太奇创造了互动的情境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通过分析论证电影艺术独特的艺术创作与审美感知方式,得出结论,认为电影的基础是观众的心理过程。蒙太奇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观众的影响,最初在前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库利肖夫所进行的实验中有所发现。他将演员莫兹尤辛无表情的面部特写与一碗热汤、一个女孩、一口棺材分别拼接在一起,从而使观众产生联想,感受到饥饿、慈爱、悲伤的不同情绪。同样地,在格里菲斯的电影《凄凉的别墅》经典片段“最后一分钟营救”中,妻子追车、丈夫赴刑、州长离去三个同时却不同地的平行剪辑留下了一定的悬念,牵动着观众的好奇心,令其不由得也为主人公捏了一把汗。由此可见,正是蒙太奇充分利用了组接所形成的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衬托、悬念构成影片的节奏,才能够将戏剧中每个刺激人的瞬间串联起来,使电影创造观众互动的情境,并让观众融入其中,从而对观众的心理及行为产生一定的控制。蒙太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从“观众想看什么‘表演’,导演就‘杂耍’什么”到“导演给什么‘表演’,观众就被怎么‘杂耍’”的转变。因而,蒙太奇理论的成熟对观众从感受、心理上造成影响,电影也从供观众娱乐的“杂耍”身份发生了转变,针对融入情境而被控制、“被杂耍”的观众,其各自不同的反映成为一项重要的“节目内容”,成为电影自身艺术表现的一部分。

(三)蒙太奇丰富了电影的审美作为“杂耍”时的电影可能会在最开始给人新奇之感,但因为缺乏一定程度的变化性与独立性,人们对它的兴趣也很难长久地维持下去。从起初来说,电影是依托于文学与戏剧而被进行创作的,它可以影像化、纪录式地,并且是较为笨拙生硬地反映文学和戏剧。但蒙太奇使得电影从文学与戏剧的甲壳里剥离开来,成为“世界的第七大艺术”。一方面,通过蒙太奇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够使电影观看起来更符合人体的视觉感知。蒙太奇是根据人不同的心理需求效果将不同的时空相连接起来的,因而会使电影在视觉上更加流畅,能够顺应人眼追逐运动物体的习惯性。另一方面,蒙太奇带来更丰富的审美,在形成电影语言独特的美学基础之上还衍生出多种特征,增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效果。通过蒙太奇的处理,具备多样的视听语言使电影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更接近地表现现实,且更能突出人物的心理,这样一来,更加容易煽动观众的情绪,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在《战舰波将金号》中,通过杂耍蒙太奇的形式,用不同的构图比例、摇镜头的方式凸显了大台阶人群各自不同的逃跑表现,造成场面的混乱,画面的组接也使观众捕捉到这场混乱的缩影:婴儿车、倒下的妇女……这样一来,观众跟随镜头的运动,通过这些缩影了解到事件的全貌,实现有目的、有规划的电影表现效果,这也给混乱场面的表现带来一定的秩序感。

二、蒙太奇理论对我国电影艺术表现的启示

(一)技术的决定作用电影的发展是和技术息息相关的,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为电影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蒙太奇的出现是电影技术影响电影创作观念转变的重要证明,对于设备的改进会充分影响到电影的方方面面,如对于画面的捕捉、对于声音与画面对应关系、对于电影结构的探索等。因而,技术只有在不断更新与应用中才能推动产品的不断洗心革面与脱胎换骨,基于这样决定性的作用,新技术的开辟与把握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观念的转变前文中也提到,蒙太奇能够将观众的注意力延展到视觉以外,并为之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虽然目前也不乏精良的设备与优秀的制作团队,但是人们对于蒙太奇的应用依然不够全面。从浅层来看,这可以归结于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不足;从深层分析,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运用的方法较为单一,而内容上难以拓展。因而,蒙太奇只是一项思维的工具,人需要有意识地去利用它,叙述有趣的故事,表达不同的观点理念,绝不是被它束缚与控制,一味呆板地照搬套路,终究会失去观众的热情与耐心。

(三)社会的教化作用作为一门“艺术”,除了审美娱乐之外,电影还具备教化大众的功能。创作者可以通过电影表达自己的思想,顺应时代的主流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剖析,这些作用都得益于蒙太奇的出现。观众大多喜欢易于理解的轻松事物,运用蒙太奇能很好地把抽象的价值观念具体化成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因而,在实践过程中,怎样通过组接手法来升华深刻的道理,浅显易懂而寓教于乐是需要得到重视的一个内容。

三、结语

电影发展从“杂耍”到“艺术”的转型过程离不开蒙太奇理论作为支撑,它让电影形成了自身的叙事时空,甚至把杂耍的身份抛还给被叙事带动、控制的观众。当然,它点亮了一片美丽的星海,在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诸多愉悦与惊喜的同时,也寓意其中,试图传递多样而暧昧的生活真谛,如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要在继承与发展中不断地被认识、被改良、被创新,才能为我们的文化增光添彩,成为真正凝聚于人而造福于人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周星.影视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付秋思.简论蒙太奇电影美学学派的核心理论对电影发展的贡献[J].中国商界,2010(02):391.

作者:洪一丹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