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产粉丝电影发展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产粉丝电影发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产粉丝电影发展分析

【摘要】粉丝电影最开始受到关注始于2011年,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影类型为国产电影市场带来了活力和发展。但是,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中,越来越多粉丝电影粗制滥造。国产粉丝电影的这种发展形态,慢性透支了国产电影的产业潜力,也消耗了广大群众对于国产电影的信心。就世界范围内来看,粉丝电影需要向好莱坞市场去学习,从对演员的迷恋转向对导演、剧本和内容的热情。

【关键词】国产电影;粉丝电影;内容制作

1911年,意大利诗人、电影先驱乔托•卡奴杜发表了著名的论著《第七艺术宣言》,首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综合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这六种艺术的第七艺术[1]。自此以后,电影事业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在中国,电影市场更是呈现出繁荣之势。2015年,我国电影市场的增长速度接近一天一个亿,总产值接近300亿。2017年的国内票房总产值更是突破500亿大关[2]。

一、粉丝电影概述

(一)粉丝电影的由来一般来说,业界认为2011年是“粉丝电影”的元年,这一年最具代表性的粉丝电影,当属杨幂主演的国内首部惊悚电影《孤岛惊魂》。在《宫锁心玉》走红之后,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以500万的低成本赚取了高达9000万的票房收入,这种不靠内容而是依赖演员本身的号召力的电影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关注[3]。2013年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三部曲豪取18亿票房,而接下来的一系列《爵迹》《盗墓笔记》《致青春2》和《栀子花开》等电影,都把目光瞄准了粉丝群体,粉丝电影逐渐走向成熟。

(二)粉丝电影的特征1.专门针对特殊的粉丝群体粉丝电影的目标受众通常非常明确,就是某位明星/名人的粉丝。目前国内的现状是,粉丝具备强大的消费潜能,他们愿意付出金钱和时间为自己的偶像换取更大的影响力。这种自发的为偶像刷数据、造声势的行为,某些情况下的确可以带动电影票房,推动电影市场的发展,但是总体上这一类的增长都是泡沫性质的[4]。2.内容浮夸,追求感官刺激绝大部分的粉丝电影制作周期都远远短于正常的电影制作周期。在内容上,粉丝电影往往不注重剧本的质量和深度,表现出浮夸或者浅薄的特征。郭敬明执导的系列电影《小时代》一经上映,就遭到了大批电影人的炮轰,称其“主题混乱,内容浅显”,甚至“内容不真实,导向不正确,崇尚拜金和浮夸式的生活”[5]。除了内容上的虚浮,粉丝电影在表现形式上通常十分奔放,力求极度的感官刺激[6]。《小时代》系列电影中的主角们穿着华丽,日常使用的都是价格极为昂贵的奢侈品,居住的都是豪华的别墅,这样的表现形式会对尚处于成长阶段的粉丝群体形成极为强大的刺激,但同时也可能影响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3.影片的演员通常为流量明星或热门偶像粉丝电影的主要演员一般都是当下所谓的热门偶像或者流量明星,这些明星一般具有数量十分庞大的粉丝群体,这部分极具购买力的粉丝往往能够很快响应偶像的号召,拉动电影的票房。由于票房的高低与明星的粉丝数量直接挂钩,因此在演员的选取方面,粉丝的多少成为了直接的衡量标准,而演技则被置于次要的位置上。这种选角标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电影体系的生态循环,甚至会对电影人才的培养产生威胁。

二、粉丝电影产生的原因

实际上,粉丝电影的产生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密不可分的,是粉丝文化和资本市场共同造就的。

(一)畸形的追星文化追星一词,最早出自1989年小虎队在巡回演出的过程中,粉丝骑着自行车边追赶边大呼其名,近年来,又受到了韩国娱乐圈文化的浸染,逐渐形成了一种融合形式的追星文化。在这种追星文化的影响下,偶像的作用被无限放大,甚至压过了影片的剧情、拍摄手法等等。尤其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粉丝对于偶像的迷恋越来越局限于外貌、人设等等外在的表现形式,对于偶像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则套上了一层“粉丝滤镜”。根据社会分类论的观点,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的人很容易因为这些共同点形成社会性的群体,同一个明星的粉丝群体往往具有共同的话题,更容易形成社会共同体。这些群体既给予了粉丝自我的认同,同时也会变相形成一种动力,催促他们维持自己的追星行为[7]。

(二)资本的推波助澜作为投资方,通常意义上瞄准的是“最大收益”,粉丝电影只要能够保证参演明星的热度,基本上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电影高投资、高风险,粉丝电影所展现出来的惊人的吸金能力和较低的风险率,迅速聚集了庞大的资本群体。粉丝电影的主要受众是粉丝群体,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偶像,因此电影的拍摄就弱化了对于情节和效果的重视,转而强调明星偶像的凸显,这种制作并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同时又能够保证比较高的票房收入,产生投资方希望的经济效益[8]。可以说,粉丝电影是“电影速成品”,小投资大回报。

三、粉丝电影的危害

(一)天价片酬透支产业潜力从杨幂的《孤岛惊魂》开始,到郭敬明的《小时代》、韩寒的《后会无期》,再到层出不穷各类国产青春片、纯爱片,粉丝电影的发展呈爆炸式的上升,明星的片酬也在不断上升[9]。高昂的明星片酬占据了大幅度的电影成本,同时也挤压了本身应该花费在剧本制作和特效制作等方面的资金,导致一大批粗制滥造的作品流向市场,拉低了国产影片的平均水平。更危险的,这种潮流和趋势,会深层次地透支整个国产电影产业的潜力。

(二)重营销轻质量破坏口碑粉丝电影之所以能够如此火爆,营销手段的应用必不可少。例如郭敬明的《爵迹》系列电影,电影的演员包括柯震东、郭采洁、杨幂、吴亦凡、王源等等,这些演员本身就具备庞大的粉丝群体,粉丝营销是非常直接的手段。此外,新旧媒体的融合营销,例如微博话题和微信推送,以及地铁站等广告牌位的宣传都能够产生非常强大的营销作用[10]。但是,粉丝电影过于重视营销手段的应用,反而忽视了影片本身的质量。粉丝电影在宣传期,安排密集的行程和不间断的宣传给电影造势,电影的质量硬伤被大量的宣传覆盖。同时粉丝电影抓住粉丝的口味进行创作,往往能够在粉丝中获得非常良好的口碑,即便是内容平淡无奇,也能够成为“口碑佳作”。

四、粉丝电影的展望

实际上,粉丝电影并不是国产电影行业所独有,在更为成熟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中,粉丝电影早就存在,但略有区别。国内的粉丝电影实质上是一种追星的形式,粉丝出于对偶像的喜爱去支持偶像所参演的电影,无论质量的好坏。这种情况短期内可以拉高电影的票房,一旦偶像的吸引力消失殆尽,整个电影产业和偶像产业都会被严重损害。目前来看,单单重视电影演员本身会造成资金往电影产业的某一个链条上汇集,导致产业分布不平均,最终影响到产业的正常循环,而如果说粉丝爱慕的对象是“内容”,那就能够促使投资方把更多的经历灌注于电影内容的制作,从基础开始提升电影质量,这对于国产电影的发展无疑是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11]。粉丝电影的确要“讨好粉丝”,但是更要尊重电影艺术。它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在营销策略的运用上可以说是为国产电影上了一课,但内容性是电影艺术的生命,尤其是在绝大部分粉丝群体都是未成年人的情况下,粉丝电影更是承担了为他们塑造世界观的重任,这就要求粉丝电影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领下去传递正能量,帮助未成年的观众和粉丝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鲁坚.电视电影:第七艺术的一扁“方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8(02):28-29.

[2]中国电影市场产值一天一亿:风光无限问题犹在[EB/OL].

[3]董子昂.“粉丝电影”现象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437(21):84-86.

[4]王真.跨界与粉丝:商业电影新趋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09):159-160.

[5]周如彪.“粉丝电影”现象探究——以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系列为例[J].艺术科技,2017(7).

[6]廖会杰.国产电影中的“粉丝电影”现象[J].新闻世界,2012,000(004):168-169.

[7]田华.粉丝电影热映的传播学解读[J].编辑之友,2012,000(002):84-86.

[8]武悠.谁为你的追随买单——浅析我国粉丝电影现状[J].戏剧之家,2018,No.279(15):82-83.

[9]周业安.粉丝型消费者未必能支撑起整个市场[N].上海证券报,2017-08-29(011).

[10]周莉芳,杨淼.国产商业电影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14).

[11]潘漩.小议我国粉丝电影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视听,2017,000(008):54-55.

作者:殷雪涛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