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水墨山水与电影艺术融合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水墨山水与电影艺术融合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水墨山水与电影艺术融合探析

【摘要】自唐代以来,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发展便始终贯穿着历史文化脉络,具有独特且浓厚的东方美学气息。如今将传统水墨山水艺术的表现形式与电影艺术结合起来,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而张艺谋所执导的电影《影》便是将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视觉效果与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相结合,营造了极具东方美学的视觉意境,并以其独特的东方美学影像风格和创新理念,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好评和赞誉,同时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上的创新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这种拍摄手法也成为未来中国古典IP电影拍摄的新思路。

【关键词】山水画;电影;《影》

一、国内研究现状

在现阶段中国传统水墨山水风格与电影艺术相结合的电影产物并不多见,要让传统水墨山水风格融入电影本身的难度相对较大,使整部电影呈现水墨画的韵味和效果并非易事,在过去因为电影胶片是油溶性的胶片,它本身的化学感光乳剂的特性导致它的画面是没有办法呈现出水溶性墨迹浸润的效果。而现阶段电影为了追求更好的观影效果而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人物造型以及特效技术上,加上中国古典IP题材改编的电影数量较少,又或者难以做到在电影中融入传统水墨山水的元素,导致具有浓重水墨风格并较好融入电影的影片少之又少,大多数电影只能说在一些特定场景的构图或者局部采景上参考了传统水墨山水画的效果。

二、《影》中的中国传统水墨山水

(一)寄情于山水的中国水墨艺术

传统水墨山水画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明珠。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山水画在中国画种中已经到达了非常高的层次。山水画是主要描绘自然风景的传统画科,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历史名胜等均入画,山水画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充分地表现出华夏儿女的山水情结,山水画还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空间艺术观。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格以及表达形式会随着创作者的心理以及思想变化而随之变化,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将自己创作时的万千思绪保留在画卷之中。可以说寄情于山水是山水画的重要表现内涵,也是众多山水画家醉情于山水画艺术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山水画是历代文人墨客情感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二)《影》中的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卷

1.充满东方意境与气韵的《影》与西方或者好莱坞电影审美相比,《影》的拍摄制作中所体现的中国东方美学显得更加含蓄内敛,几千年来,中国的艺术更加讲究“意境”的营造,在描绘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打破局限,让观者拥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影》中所展现出来的水墨世界无疑让观众感受到中国的古典意境美。同时,传统水墨山水画以气韵生动为首,“气韵,生动是也”体现出中国画一直所追求的气韵之美,因此国画自古便形成追求的神主形次审美标准。影片的黑白大色调,反复出现的墨色竹林,烟雨朦胧的村庄,水墨晕染的服饰以及塑造的极具个性的古典人物形象相结合,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古典元素的韵味,展现出东方审美的独特气韵。2.雨中的山水画《影》是一部彩色电影,但电影的整体基调始终由黑白两色进行渲染,电影将黑白两色作为主色调,大到远近山水、亭台楼阁、朝堂的布置,小到远处山峦的那一点青,都被“连绵不断”的七日烟雨所浸染,在传统水墨山水画中极为讲究水的晕染,每一棵树,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都是用墨一层层晕染的结果,水将整幅画面结合了起来,树木、远山、河流、村庄也通过水墨晕染融合在一起。电影也是运用雨水这一元素,使得每一个场景的黑白两色不断相互渲染,与烟雨朦胧中的青山远水交相呼应,让山水古镇和人物完美融合,相互衬托,营造出了传统水墨山水画独特的黑白韵律之美的艺术氛围,用写意般的手法描绘出一幅一幅山水画卷,在淡彩的传统山水画处理上整部电影都使用了高级灰来表现,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中国古典水墨美学,同时电影在构图方面还采用写意留白的方式,让整部电影不仅有写意山水的豪迈奔放,又有工笔画的细致入微,表现手法极具水墨山水韵味。

三、中国水墨山水元素与电影艺术的结合

对于如今的电影作品而言,专业的拍摄技术虽然重要,但是电影本身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蕴意内涵是电影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高质量的精神内核作为支撑,特别是对于中国古典IP电影来说。

(一)中国水墨山水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

传统水墨山水画历史悠久,是无数文人墨客思想与笔法的结晶,将山水画元素与电影结合,不仅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达方式,也能让电影呈现出中国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在电影整体的色彩基调上可以借鉴《影》,以黑白墨色为主要基调,以彩色点缀为辅,来表现电影水墨风格的视觉效果。在电影场景的构图搭配方面,可以参考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山水画讲究“高、平、深”,电影构图可以采用重岩叠嶂的山峦作为远景,逐渐虚化,也可以写意般的留白来表现中国特有的水墨风格美学。在人物和场景的布置上需合理搭配,与背景和构图相统一,如《影》中一样人与宫廷与山与水融为一体,这样不仅加强了电影民族化的风格特征,也营造了极具韵味的古风意境。

(二)中国水墨山水元素在电影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传统水墨山水画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艺术。山水画经历岁月的变迁,不断地丰富其种类和表现风格,人们也不断探索如何将国画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并存。现如今国内影视产业的重点在于探寻出一条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发展道路,传统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需要文化的内核作为支撑,而传统水墨山水画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对传统电影的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水墨山水元素与其他传统元素相比极具代表性,黑白相照的墨色基调与朦胧的意境也是其他电影元素无法比拟的,当水墨山水元素运用在中国传统IP电影上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电影的内涵升华。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和一幅传世的山水画其实在本质上是共通的,二者都是对艺术的感悟和迸发的灵感与实际生活的素材相结合的产物,当古典IP电影与传统水墨元素相融合,无论是在选题、电影背景设计、人物角色的塑造还是故事内容的饱和的程度上,都能更好地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使电影拥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核,可以说在古典IP电影中融入水墨山水画元素,不仅能更加生动地表现电影的视觉韵味,而且能够更好地继承、发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四、继承和创新

《影》以其独特的古风水墨风格,结合众多传统元素在电影中相互衬托,张艺谋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用充满古风韵味的手法展现在大众面前。将水墨山水元素与传统电影结合起来,不仅要体现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还要注重传统元素与当代的视觉艺术相结合,二者的融合需要反复推敲,不能执著于追求当代艺术的视觉效果,也不能一成不变地临摹传统。在现代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对于现代视觉艺术与传统水墨元素的协同共生需要认真思考,在不断探索山水画语言的表达样式过程中脚踏实地地继承水墨山水气韵的精神内核,保留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情趣,同时要使作品的风格样式与传统元素相契合,这样二者相辅相成,这样电影作品在表达主观思想的同时也能在电影作品中体现“气韵藏于笔墨,笔墨都成气韵”的山水画理念,能够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创新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样的中国山水画和电影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创新始于勇气并且重在开拓,需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寻求创新的过程中,要保留传统山水的精髓和电影艺术的宝贵经验,并在原有基础上寻求突破,无论是在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表达方法上都要寻求新的发展。艺术作品的独创性使得艺术的创作其实并没有新旧之分,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为传统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这需要人们凭借着自己的执著、努力以及对艺术的情感去大胆地突破自我,继承传统艺术的精华的同时勇于创新,用超越时代的眼光去开辟一条传统水墨山水与电影艺术结合的新的道路。

五、结语

如今中国电影正在崛起,中国艺术也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华民族的精神更应当被人们所重视。只有将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与电影艺术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电影艺术作品。电影《影》无疑是个很好的典范,其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将中国传统水墨元素与戏剧故事紧密相连,在黑白墨色中彰显着中国古风意境的醇厚浓香,更借助传统水墨艺术的韵味和精神内核为电影人物塑造和主题内涵的升华增光添彩。这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应该继承和发扬,将传统水墨山水元素与传统电影结合的创作形式,让中国传统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统电影的创新做出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赵丽娜.中国画的山水情结及山水空间观探[J].美与时代(中),2016,(07).

[2]刘娟.光影作赋,意境真切——与赵小丁谈《影》的影像创作[J].电影艺术,2018,(06).

[3]徐贞.论电影《影》对水墨风格的多层借鉴与运用[J].四川戏剧,2019,(04).

作者:林子浩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