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黑色电影艺术风格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黑色电影艺术风格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黑色电影艺术风格浅析

【摘要】黑色电影这一电影类型屹立在电影史中且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传统的黑色电影不论是影片的摄影风格还是整体基调都呈现出鲜明的类型化风格。与经典黑色电影相比,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的黑色电影不再具有千篇一律的类型化叙事模式,在叙事还有人物上注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这些有着黑色电影主题基调的影片被学者定义为新黑色电影。本文主要通过科恩兄弟、大卫·芬奇等导演的作品来探讨新黑色电影在视觉风格与叙事风格上的突出表现。

【关键词】黑色电影;新黑色电影;艺术风格;视觉;叙事

一、从黑色电影到新黑色电影:新黑色电影的演变

关于黑色电影,在《电影艺术辞典》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定义:“黑色电影是一种与其他传统类型交织在一起的,兼具美国暴力主义的影视题材、德国表现主义的摄影风格和法国存在主义思想的结合体。”[1]电影学界公认1941年诞生的侦探片《马耳他之鹰》开创了黑色电影的典范,在这部影片中展现出来的视觉风格被后来的电影人吸收利用,成为了黑色电影的典型特征。奥逊·威尔斯于1958年导演的《邪恶的接触》通常被认为是传统黑色电影的落幕之作。因此,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涌现的具有黑色电影风格但又不完全照搬黑色电影类型公式的影片被学者们界定为新黑色电影。《美国黑色电影研究》一书认为,黑色电影不应该有新旧之分,新黑色电影只是对黑色电影中那些故事和情调的重新编码和再造,在新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下探索开发新鲜的故事、主题和风格。”[2]所以,对于新黑色电影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黑色电影的精华,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展现了自己的新的风格特征。新黑色电影展露出了社会的阴暗面以及人性中的另一面,让观众可以看到许多未曾暴露在阳光下的问题,从而展示出对社会中人本身的关注。新黑色电影的演变,与美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电影业的内部变革息息相关。

(一)社会外部环境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充满了动荡,越南战争、冷战及核危机、民权运动、政治危机等事件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在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下,美国人民逐渐地从五十年代的乐观主义中抽离,开始冷静地重新审视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黑色电影悄然演变,新黑色电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二)电影业内部环境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电影技术不断更新,彩色胶片得到了大面积使用,比起传统的黑白胶片,彩色胶片使生活中的颜色得到还原与呈现,导演们也开始通过颜色来抒发主题,新黑色电影的导演也不例外。同时,根深蒂固的制片厂制度被取代,旧的好莱坞体制开始崩塌,电影的创作不再采用流水线的制片方式,导演和编剧更能表现出他们的个人风格和观点。另外,《海斯法典》宣告结束,广受争议的电影审查制度开始消亡,有利于导演进行艺术创作和区分观众的电影分级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美国新黑色电影的视觉风格

对于类型电影来说,视听特征是其重要的判断标识,对于美国的新黑色电影来说,既有对传统黑色电影的视觉风格的继承,也有其独特的创新之处。

(一)对传统黑色电影的继承

新黑色电影继承了黑色电影的摄影风格,例如暗调的低调摄影以及高反差的照明,虽然利用彩色胶片进行拍摄,但是画面的整体色调仍是暗色调,并且以夜景为主,整体的视觉表现大多比较低沉。保罗·施拉德在他的著作《黑色电影札记》中总结过关于黑色电影常用的七条技法,在视觉处理方面,他总结过五条,这五条黑色电影的视觉处理技法在美国新黑色电影中均有体现。譬如,在电影中大部分场景进行夜景布光、宁愿使用斜线与垂直线而不用横线、利用现场的打光让演员隐匿于夜色、电影中主角说话时表情被阴影所遮蔽。这些,在新黑色电影中均有所体现,例如,摄影师利用光影的明暗对比展现人物的面部表情、把构图看成最重要的、对城市中水元素的表现等。在新黑色电影《体热》《冰血暴》中,表现外部环境的大雾、雪天可以看作这些技法的别样使用。例如,在大卫·芬奇的电影中,展开叙事的场景一般都在夜间黑暗的城市、空无一人的街道、被遗弃的屋子、幽暗的酒吧等地,从而利用外部环境的视觉风格来衬托出电影的阴冷基调。在他的经典之作《七宗罪》中,对黑暗的城市、昏暗的街道都进行了大量视觉表现,原本明亮的室内空间也被特别地利用低调摄影拍摄得十分阴暗与压抑。在电影《消失的爱人》中,电影的整体色调都是冷色调,展开叙事的高潮部分也是在夜晚,所谓的“案发现场”也被布置得十分黑暗。

(二)新黑色电影的创新

1.非典型黑色电影视觉基调对于新黑色电影来说,其与传统黑色电影在视觉上最大的不同在于,一大批黑色电影在总体基调上并未使用黑色电影的视觉方法。例如,科恩兄弟的《冰血暴》完全抛弃黑色电影的阴暗世界,而是营造了一个清新洁白的冰雪世界。在红与白的交织中,上演了惊心动魄的故事。同样,在电影《老无所依》中,电影开篇选择展现大面积的麦田与黄土,刹那间仿佛让观众看到了西部片的影子,黄色构成了整部电影的基调。电影中的画面虽然未采用黑与白来对犯罪与邪恶进行呈现,但这种利用其他色彩元素进行呈现的视听语言仍然沿袭了黑色电影一贯的风格与主题内核。2.色彩的表意性黑白胶片时期的黑色电影只能够利用不同深浅的黑与白来进行表意,新黑色电影导演充分利用了色彩的表意功能,用色彩丰富了视觉风格。同时,色彩还成为了叙事的一部分,例如大卫·芬奇导演的影片《七宗罪》中,展现年轻警察的小家时选择了相对鲜亮一点的黄色,暗示他所在的家庭是十分幸福且美好的。除此之外,影片中色调的不断变化暗示了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化过程。同样,在科恩兄弟的电影《血迷宫》中,表现艾比和雷的情感时的暖色调与私家侦探来杀两人时的冷色调形成对比,也始终在暗示电影中的故事走向。这种色彩的多元化使用不仅改变了原本单调的黑白色,同时也赋予电影更多的神秘色彩与视觉冲击力,把黑色电影强调的独特视觉特征进一步发挥。

三、美国新黑色电影的叙事风格

从叙事风格来看,美国新黑色电影在叙事风格方面表现出叙事结构上的多元化,并进行大胆创新,导演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创新出多种叙事模式,改变了原有黑色电影单一的叙事模式。

(一)常规宏观叙事中的非常规微观叙事

以科恩兄弟的黑色电影为例,他们的电影从宏观上来看都采用了常规的顺序模式,也就是利用时间顺序展现故事的走向。但是,如果从微观叙事角度上来看,他们进行了大胆创新,不同于平铺直叙,他们大部分作品的叙事都是反悬念的,给人以出乎意料的反转再反转及结局。在电影的一开始,把人物要做的事展现出来,让观众在心中预设故事的发展,但在接下来的叙事中不断地反传统逻辑,超出观众的心理预期。例如,在电影《血迷宫》中,电影的开头导演就展现了故事:玛蒂买凶杀人,想要杀手杀了艾比和雷,观众在观看时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杀手拿着两个人已经死去的照片来找玛蒂时,观众们以为这两个人真的被杀手杀了,但故事很快就进行了反转,最后故事竟演变为杀手死在了弱女子艾比的枪下。同样,科恩兄弟在电影《冰雪暴》中也使用了同样的叙事策略,电影开始就揭开了男主策划绑架勒索这一序幕,但是故事的进展不顺利,主角计划的进展总是被各种巧合所耽误,并且一步步超出他们原本的预期。最后的结局演变为他的妻子与岳父都被意外枪杀。

(二)非线性叙事

在叙事方面,新黑色电影在叙事方面还运用了非线性叙事,“非线性电影叙事结构的最大特征在于单一时间向度的打破和解除,时间成为不连贯的片段并产生前后颠倒。”[3]在新黑色电影中,大量的作品都运用了非线性叙事,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常规的连续性叙事,零碎的非线性叙事增添了电影的内涵。例如,在大卫·芬奇的电影《搏击俱乐部》中,捋顺了时间线后会发现,电影的开头即结局,通过杰克的回忆来进行倒叙。在倒叙过程中,利用闪回的方式穿插了一些“关联不大”的幻想内容,使原本就“无序”的故事显得更加“混乱”。另外,在电影《记忆碎片》中,黑白画面与彩色画面的交叉叙事使原本零散的非线性叙事找到了时间上的突破点,现实与幻想重叠,正如电影的名字,需要把电影中无序的碎片组合起来,构成男主脑海中的记忆,赋予了电影神秘色彩,并在重重碎片中拼凑出完整的故事。这种对电影故事的解构与重构构成了新时期美国新黑色电影的主流叙事模式。而这种碎片化的非线性叙事,也成了美国新黑色电影在叙事风格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即通过别样的形式去表达主题的内涵。

四、总结

总而言之,美国的新黑色电影继承了黑色电影传统风格,尤其是在主题内涵与视觉形象方面,但是,在深入分析新黑色电影的艺术特征以后会发现,新黑色电影的导演对此进行了升华与更深入表现,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也正是由于不同导演在创作时没有按照既定的类型方式,电影学者们质疑这究竟是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还是一种创作风格。因此,就新黑色电影来说,它是在传统黑色电影的类型框架下进行创作的一种电影,在形式上更复杂,在内容表达上更有深度,相较于以往黑色电影中对于城市空间中罪与恶的视角呈现,它在题材上变得更加丰富,叙事风格更加多元化,其主题彰显了现实的模糊性与复杂性。

参考文献:

[1]崔红,关雅荻.纯艺术:黑色电影(人性幻灭、堕落和疯狂的影像呈现)[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79.

[2]陈波.明暗之间:美国黑色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42.

[3]陈波.黑色电影空间表现的戏剧性因素探讨[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4):17-21.

[4]保·施拉德,郝大铮.黑色电影札记[J].世界电影,1988,(01):63-79.

[5]邓双林,郝建.黑色电影新论:风格、类型和无限的问号[J].电影艺术,2015,(06):67-72.

作者:李砚君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