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微电影艺术商业化发展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微电影艺术是一种基于网络衍生的影像艺术形式,目前拥有大量的创作人群,因其本身具备明显的传播优势与播放时效,所以微电影艺术慢慢由国际化走向区域化、商业化。本文将从微电影艺术的理论来源、早期商业化发展和商业化的时代特征来阐述其商业化的渐进过程。
关键词:微电影;商业化;广告短片
1.微电影艺术的理论研究
微电影艺术理论包含了来自巴赞的“写实主义电影观”“影像本体论”以及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影响。巴赞的一生虽然没有拍过任何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但是他的理论却影响了当代微电影艺术的创作者们。他在电影起源心理学中指出,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是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可由于大电影制作成本过高,多数创作者是不会拿大银幕来做影像实验的,而微电影却是打开民众对影像现实性体验的大门。戛纳广告节获奖短片《我是孟买》(如图1所示)的导演就是一位实验影像艺术家,他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现状,敢于表达影片中触动人心的视角,相对于主旋律商业电影的制作成本,可以说此片是不值一提,可影片更渴望的是传达给观者一种态度、一种观念,所以从精神层面上看《我是孟买》是非常成功的。导演用最简单的方式触及你的心灵,没有华丽的镜头,没有重金的特效,就是单纯地阐述故事,就是反映本土真实的社会生活,用纯艺术的态度去同构剧情。另一方面,目前微电影的表达方式很大程度上贴近了巴赞先生对新现实主义影片的评价:“它是生活中的各个具体时刻无主次轻重之分的串联,本体论的平等从根本上打破了戏剧的范畴。”所以新现实主义的影片没有完全参照传统的戏剧模式,感觉影片在真实叙事外有一种碎片化的拼接。巴赞先生的理论让微电影艺术更加真实,打破固有传统,在与传统长片博弈时迸发新的亮点,从而追求更好的表达。所以,微电影艺术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了欧洲的先锋派实验影像。先锋派电影是上世纪初期法、德两国盛行的电影文化运动,其重要特点是反传统叙事结构而强调影片的纯视觉性,该电影流派并不以营利为首要准则,通常创作的大部分为独立短片,微电影的主流标杆上就有先锋派电影的印记,他们追求短时间内精神层面的挖掘和视角的独特性。
2.微电影早期商业化发展
很多人认为微电影是近几年兴起的产物,但我不这么认为,我们要先思考什么是微电影。在我看来按照传统电影的视听语言进行叙事的影像短片,借助相关媒体发行就可以称之为微电影。按照这个标准理论进行推演,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期,很多大品牌广告片就具有强烈的叙事性,并使用传统的电影视听语言,借助了相关网络媒体发行,这就是微电影最早期的雏形,现在俗称为微电影广告或剧情广告片。比如2001年宝马公司针对互联网渠道制作的《TheHire》(如图2所示)微电影广告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个系列广告由8部10分钟左右的影片组成,每个影片导演都不一样,宣传推广的车型也不同,所以风格各有千秋,其中有三位导演是我们熟悉的华人导演:吴宇森、李安、王家卫,但8个影片唯一不变的是男主CliveOwen扮演的司机,他总是因为各种任务开着租来的宝马车,不停奔波运送重要的人物。也正是由于这次宝马公司创作微电影广告片的成功,让大家意识到互联网+微电影的叙事手法,还可以用来推广更多传统电影以外的其他东西,也让众人开始慢慢关注微电影艺术的商业化。早期的微电影广告还有很多优秀案例,像诺基亚的经典广告《Willyoumarryme》、佳能的经典广告《Leaveme》等,数不胜数。伴随商业运作推广的愈演愈烈,微电影广告片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王家卫导演创作的微电影作品《心灵之境》就是寓意芝华士历经百年的传奇再现,在“似与不似”中体味导演对剧情的揣摩和人物场景的刻画,一贯唯美的拍摄风格,一贯熟悉的王式镜头语言。该片动用了200多位演职人员,拍摄历时88小时,经过60天的后期剪辑,呈现了一部唯美的上乘佳作。可以看出微电影艺术商业化的市场趋势让更多大导演、制片人纷纷开始加入其中并尝试创作。
3.微电影艺术商业化的时代特征
首先是商业叙事风格的本土化,更接地气的创作属于区域本土特色的微电影短片。比如《桔子水晶十二星座微电影》,该系列最开始也只筹拍了个别星座,由于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关注,甲方又将剩下的星座全部拍完,最终呈现给大家一套完整的十二星座微电影。该项目是投资成本小、本土化叙事的经典案例,该系列影片没有使用繁杂的电影剧组模式,而是采用工作室级别的小团队创作。主机选用了佳能5D系列进行拍摄。影片用一个普通民众的视角,略带幽默地去解读了西方的十二星座,以一种带有调侃的方式讲述了我们身边的小人物、小故事。其次是后现代艺术思潮对微电影艺术的渗透,比如“不伦不类”“似与不似”等特性都是后现代时期的典型特征之一。部分娱乐性的微电影伴随着无厘头的剧情,将这些后现代思潮的典型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例如短片《事事难料》中,男主角的内心独白充斥着整个影片并贯穿始终,成为该片的风格化模式。其叙述方式不禁让人想到了法国微电影剧集《总而言之》(如图3所示),一位单身失业的巴黎男人,同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一个法国屌丝的平凡生活,不免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类似影片的案例都在表明,部分微电影在商业化、本土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风格的同化。
4.结语
基于以上观点来看,网络虽然是媒介,影像虽然是媒材,可影像表达也包含了深刻的多元传播学的考量,而绝非简单的昙花一现所能概括。所以如果你熟悉并关注微电影艺术商业化历程,会发现微电影的到来与微电影艺术的商业化是完全符合时代需求的同步发展,因为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看一个电影的时间成本也越来越高,在这个时期微电影刚好填补了人们对影片在情感上的需求,即便微电影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带有商业化的影像艺术,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商业化外表下艺术性的本质。
作者:陈龙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