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音乐元素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音乐元素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音乐元素浅析

摘要:音乐在电影艺术中起着烘托氛围,表达情感,推进故事情节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是以《放牛班春天》这部电影为例,浅谈这部电影中音乐的运用,尤其是合唱曲目,分析其在电影艺术,教育艺术中的作用。

关键词:《放牛班的春天》;音乐元素;研究

提起电影中的音乐元素,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本部影片以一位音乐老师到法国一乡村寄宿学校任教为基础展开故事。影片开头以倒叙的手法来展开叙述,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莫杭治因母亲葬礼重返故乡法国,老友贝比诺送他一本旧日记本,勾起了他曾在寄宿学校“池塘之底”的回忆,旧日记本的主人就是影片的主人公克莱蒙特·马修。克莱蒙特·马修是一位极具音乐天赋而又不得志的法国乡村音乐教师,到这所寄宿制学校担任代课老师,而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顽皮的,还有一部分有社会问题或者家庭问题的学生。校长冷酷不近人情又严厉,信奉“犯错——惩罚”的原则,通过武力与强迫手段压迫学生,学校其他老师在其影响下逐渐同化。马修看到这些于心不忍,并且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与坚持,开设音乐课,成立合唱团等,发掘了孩子们的音乐天赋,以宽容善良的态度包容学生,鼓励引导学生,用音乐慢慢唤醒学生心底善良向上的一面,将学校变得越来越有温度,而且孩子们的人生仿佛也有了新的救赎。

“音乐艺术在这部电影总也是得到了极大的表现,天籁童声,情感各异的背景音乐与故事情节也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营造了如诗般美妙的世界”a。《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音乐与电影结合,叙述故事,展开情节,表达情绪的优秀作品。在影片的开头讲述莫杭治成名后指挥乐团的音乐会演出曲目是《艺术家的生涯》,这一幕交代了莫杭治成年后的背景与身份,他在音乐方面可圈可点的成就,暗示了马修对学生们音乐方面的极大影响,为后续埋下了伏笔;同时,《艺术家的生涯》这首作品,是由小约翰·施特劳斯作曲,是一首3/4拍的圆舞曲,其曲调欢快,舒展,此处没有采用悲伤的曲调烘托人物情绪的做法可谓别出心裁,与指挥家本人刚刚得知失去母亲悲伤沉痛的心情对比鲜明。其音乐与画面不统一的情绪表达对比,令人感受更为复杂,表现的意味也更加丰富。而这些不单单是欢乐或悲伤的单一情绪,可以理解成在痛苦中的欢乐,或者是在欢乐中的痛苦,而这种痛苦与欢乐交织也是这部影片的大致基调。

本影片共有六首完整的合唱插曲,分别是《LesChoristes(Voissurtonchemin)》《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曲(《遥望你的旅途》),《Caressesurl'océan》《海上的清风》,《Lanuit》《黑夜》《Cerf-volant/LesAvionsEnPapier》《风筝》插曲,《d'été》《夏日的微曦》片尾曲。其中主题曲《LesChoristes》的变化伴奏音乐常以背景音的形式出现多次。

马修老师写的第一首曲子是《遥望你的路途》,这首曲子也是贯穿整个电影的主题音乐。这首音乐电影片段穿插在电影的许多场景作为背景音乐出现。这首乐曲是一首2/4拍的d小调调式的四声部合唱。乐曲旋律线条连贯柔和,轻快流畅。

5这段旋律在第三小节进入旋律主体部分,在合唱曲正式出现前,以背景音形式出现过一次:在影片四十四分处。莫杭治对蒙东侮辱母亲的话产生了怀疑,淋着雨逃学跑出去偷偷去看母亲工作。看到母亲勤勤恳恳工作,心中的问题有了答案,莫杭治心中对母亲的爱,想获得母亲关心,同时又缺乏安全感。莫杭治对美好向往,但是仍然在成长的迷茫时期,还没有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调皮捣蛋虽然让母亲更加关注自己了,但是让母亲增添了更多的忧愁与担心;莫杭治仍在迷雾四起的成长路上,还没有学会应该用正确的方式让母亲为自己而自豪。这种青少年成长的心理,与《遥望你的路途》中歌词所表达的含义是相同的:孩子们内心是善良的,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成长,用自己以为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抗衡,需要人指引,虽然深处囫囵,前方依旧充满希望。

在这首歌的人声合唱形式第一次正式出现时,电影场景描绘的是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合唱排练。其中有马修给莫杭治上声乐小课的镜头,这些场景描绘了学生们在音乐教育中逐渐变得井然有序,故事气氛也开始变得稍微轻松,与池塘之底阴森压抑的旧氛围迥然不同,暗示着由于马修老师的出现以及他带给学生们的音乐使得事件开始好转。这首歌的歌词寓意深刻,“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这些可以理解成暗示马修老师对孩子们的帮助,甚至可以理解成这暗示的是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悄无声息的呐喊。

第二首合唱插曲《海面上的清风》,在正式出现前其实已经有旋律伏笔。在电影的开始,三分三十秒处,成年的派皮诺和莫杭治看着马修的日记陷入回忆时,电影的故事正式开始时,主人公内心独白开始,伴随着极其轻微的旋律。由于旋律出现在情节拐角的关键处,并且转入马修的第一视角,此处旋律极其容易被忽略。以本曲轻松的旋律引入回忆,这段音乐较正式合唱出现时稍慢,但是旋律完全相同,无人声出现。

《海面上的清风》第一次完整出现时是马修老师让学生们写下他们未来的理想职业音乐,开始镜头是马修老师深夜独自在看学生们的纸条的内心独白:“第一天就令我精疲力尽,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到这里。院长和这些建筑都让我害怕,连这些孩子闷都让我感到害怕,感觉他们随时会要了我的命,我看了学生们写的资料……却没有一位想当代课老师”。在音乐的衬托下,一方面暗示着马修老师感觉到自己是一名失败的音乐老师,也描绘了马修老师初到这所学校所感到的失望与落寞。

这首乐曲第二次出现时,是马修老师为学生们在深夜作曲时的内心独白,其中穿插着学生们放飞机以及认真学习,积极上音乐课唱合唱的场景,随后镜头又切换到马修老师心里的内心独白:“我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人们会弹唱我做的音乐,我叫克莱蒙特马修,我是音乐家,每天晚上我为他们写新曲……”这首歌第二次出现时,相同的音乐却与第一次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情绪,这正体现了音乐是多样含义的,同样的旋律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演绎出不同的情绪效果,在不同的情绪下烘托不一样的氛围。第二次出现时的后半部分加入了莫杭治的独唱片段,其声音空灵干净,让听众仿佛置身事外,暂时远离现实一切,将人的思绪带向远方,演唱结束时马修愣住,观众是同样的感受:还没有欣赏足够,思续还在乐思中就戛然而止了……马修老师和观众一同被学生的反问唤回现实中,这一幕令人回味悠长,马修或许是沉浸在音乐中,或许是学生们完整地演绎了作品给了马修如梦幻般的成为作曲家的感受,即自己的作品被演绎被认可的感觉。而这些也正体现了马修将音乐带给学生们这种想法的实践成功与学生们在音乐方面的进步。这部电影中故事情节与音乐这一元素的完美结合,运用两者各自或综合发展过程中的意料之外的转折,制造出许多意蕴悠长的镜头,使得电影蕴含了更多似有似无的情感,更是让人产生更多的遐想空间,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真实体现。

“初夏首日,合唱团发生件大事……”马修独白,数学老师被合唱团吸引,并且为合唱团弹钢琴伴奏,似乎所有的事情都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着。蒙太奇转向上课时的场景,“空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过大海,飘向高空,一个孩子在望着你呐……”随着舒展自由的背景音,镜头展示了莫杭治和贝比诺在上课时望向窗外出神的景象,在他们眼睛里看到的是好奇,是向往,是想象,此时配合马修的内心独白:“我感觉到孩子们殷切出游的眼神,在天堂不远处筑起小屋,好天气留在家令孩子垂头丧气。”而这首《风筝》就象征着自由,侧面描述了学生们想像歌词里那样可以去看望远方,向往自由。《风筝》这首歌,是F大调的3/4拍乐曲,旋律活泼轻快,流畅。

运用两个八分音符加附点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三个四分音符这两个典型节奏型交替的形式,营造一种围绕着主题音符的音高上下起伏感,既灵动自由又稳定,最后回归主音,完成归属感。

影片的合唱插曲《夏日的微醺》是本片中情绪最欢乐的歌曲,也是本剧中最乐观的情节段落,这首歌曲出现时,影片中描述的是学生快乐生活的学习状态,连同校长也和学生们开始一起踢足球,整个校园一改往日压抑的氛围,同时还有他们的合唱时刻也变得越来越欢乐,学生们对合唱的态度从陌生到,带着微笑充满兴趣地合唱,他们的性情逐渐变得阳光,到最后麦神父的回归,孩子们欢呼雀跃以及校长在办公室中自己折起了纸飞机,这一幕幕的碎片,虽然没有旁白来描述,但是在曲调欢快的《夏日的微醺》的烘托下而变得更具有活力,音乐欢快轻松起到了衬托的作用以及渲染了人物的情绪,用纯粹的音乐来演绎电影的内涵,做到了人物与画面与声音的紧密结合,起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说过,一切艺术到精微境界都求逼近音乐;因为艺术须能泯灭实质与形式的分别,而达到这种天衣无缝的境界的只有音乐。这个道理是一般美学家所公认的b。而在这部影片中,音乐发挥着非比寻常的作用,这也是本部电影如此至美的原因之一。使用音乐的元素贯穿起了许多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音乐又是剧情发生转机的推动力,由于音乐元素的使用,本部影片的结构也更加的紧凑和完整,并且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音乐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衬托了影片中的情感,烘托了人物的形象,将主题音乐与电影的主题相结合,充分发挥了音乐对电影的巨大影响,使得情绪渲染更加强烈,影片更具有感染力。并且,音乐形式也对影片主题有积极作用,本部电影的明显旋律音乐片段,皆由合唱形式构成,而合唱是一种群众性活动,需要群体合作完成,在电影中,学生们需要相互配合,听从老师指导,这也是无形中加强了学生们的纪律感。除此之外,在歌曲形成过程中,首先作曲者融入了自身的音乐构思,情感,再者指挥在排练过程中又根据谱面指挥成员演唱,这实际上是音乐的二度创作,无论是歌者还是指挥在表演过程中都有主观理解,主观的情感体现,在演唱中,表演者的情绪也能得以释放。毫无疑问这也是对学生们音乐教育的积极意义的体现,音乐具有教育感化作用,可以悄无声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浸润人的心灵,净化人的思想。

学生们是被社会抛弃的问题学生,马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职业生涯里屡遭失败,被职业界排挤在外的一名音乐老师。在马修用音乐治愈感染学生的同时,也是学生们不断填补马修内心空白,治愈马修老师的一个过程。孩子们的不断转变,就是马修老师不断进行创作的动力,他就是在创作中忘记自己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从孩子们的转变中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价值。马修正是因为池塘之底的学生们而重新提笔开始音乐创作,学生们也为马修提供了丰富的灵感,组成的合唱团也令马修一直以来的梦想:作品被他人吟唱,得以实现。而音乐正是学生们和马修之间沟通的一所桥梁,也是故事中人物关系变化的承载体,这个关键点在莫杭治在为公爵夫人演出时被马修意外原谅的一幕得以体现。由此可见,音乐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音乐治愈着双方的心灵。

“电影音乐是电影这种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银幕整体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艺术功能,是有声电影不可缺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d。总之,音乐之美,音乐之灵,音乐与电影的完美结合,在本部电影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作者:郭藻深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