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奥斯卡视域下中国电影的翻译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奥斯卡视域下中国电影的翻译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奥斯卡视域下中国电影的翻译方法

本文作者:于文杰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众所周知,语言只有在文化大背景下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它的意义,具有实用文体翻译性的电影片名翻译更凸显了这一文化背景需求。此处“文化”取其广泛含义,包括法律法规、审美习惯和习语习俗,特别要注意西方文化中的一些禁忌。例如,生活伦理片《龙年警官》在国外展映时译为“PoliceOfficerin,1988”,并没有采用“龙”这一动物符号,主要是考虑到西方并不把龙视为尊贵的象征,反而看成一种邪恶的图腾。一部成功的影片不仅在于其蕴涵的文化主旨或标新立异,更在于它获得的商业价值,对观众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从这一角度出发,电影片名的市场营销要体现原创性、可持续性和赢利性,给电影带来更大的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上述三个评价标准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它们轻重各异、井然有序地存在并发挥作用,共同构成电影片名翻译标准的有机评价体系,指导着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文化价值承载是“申奥”影片翻译的根本导向

(一)中国电影翻译中的文化缺失现状

随着我国多媒体影视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世界电影格式势必发生变化,影视翻译中汉译英的比重将不断增大。影视作品的交流一直被视为文化交流方式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国电影梦,既是世界梦,也是民族梦,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不仅在于它的身影,更在于它的灵魂。早期的本土影视作品翻译一般采取回译的方法,更多地关注语言的归化,这是由我国的开放程度和文化交流水平决定的。电影一般都是用中文创作,在国内播放成功后,再将原作通过字幕翻译成其他语种,翻译过程比较单一,但大多反映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背景和习惯的差异考虑较少。如今,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国文化的接受程度也更为开放,加之历代导演对国际电影大奖的迫切渴望,电影翻译逐渐呈现过分关注目标语言、本土文化缺失的极端现象。通过统计2004年到2011年入围国际电影节的中国影片片名翻译方法,我们发现“忠实”策略已经失去了它的优势,国语电影无论是字幕还是片名大都丧失中国文化韵味,甚至出现极端独立的直译现象。例如,电影《霍元甲》作为一部描写中国武术大师的传记影片,却翻译成“Fear-less”,显然为了向《第一滴血》等美国动作片靠拢,却丧失了本土文化内涵,缺乏文化自信,埋没了一位战败各国武师、名扬上海的一代宗师。与此相似的还有《梅兰芳》(译为“ForeverEnthralled”)、《阮玲玉》(译为“CenterStage”),似乎外国人的名字可直接音译,而中国人的名字外国观众则无法接受。其实梅兰芳和阮玲玉都是世界知名的艺术家,译为MeiLanfang或RuanLingyu外国观众也会欣然走进电影院观赏讲述大师生平的电影传奇。让无数国人骄傲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被视为中国电影“申奥”的成功典范,该影片从片名到字幕的英译都坚持了本土文化特色,中国武术精神贯穿始终。就片名而言,《卧虎藏龙》在国外展映时大胆直译这一深奥的中国成语,取其出处“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翻译为“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对白中的中国功夫流派、高手的心境和处世之道等大多在翻译时忠于汉语原文原意,充满东方神秘感,获得了评委会和外国观众的认可。

(二)中国电影英译的文化保留策略

《金陵十三钗》以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取材,电影以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后的血腥屠城为叙事背景,将冲突和矛盾集中于一所天主教堂中,刻画了战战兢兢的女学生、风尘放浪的妓女以及顽抗到底的伤兵。从误解到理解、从懦弱到勇敢、从鄙夷到钦佩,讲述了一段青楼女子在风雨飘摇中保护女学生,慷慨赴死的悲壮故事。电影《金陵十三钗》试图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再现一段屈辱、虐杀的历史真实,以唤起观影者的历史记忆和思考,翻译时应考虑南京大屠杀这一文化历史背景,对白中关于中国传统理念对贞操的重视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妓女的精神状态刻画应以直译为主,保留中国文化价值取向。从这一角度看“TheFlowersofWar”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影片以女性为主体,而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背景无法准确体现,或许将“war”换成“Jinling”更为合适。在具体的汉译英翻译时,可采取以下策略,保留电影的文化价值:(1)片名或对白中的人名、地名多采用直译,坚持文化自信,同时通过电影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影片中事件、事物名要反映原中文名特有的文化内涵;(3)中文成语、熟语或诗词往往有深刻的寓意,尽量以意译与直译相结合的方法还原表达,必要时可双关或比喻。总之,在电影翻译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归化或显化,同时尽量保留文化信息,掌握双语语言和文化的精髓。

坚持“观众感受论”为基调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在审美习惯方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往往不尽相同。中国观众更注重想象和领悟,习惯于艺术语言的暗示和发散,而西方观众则更为直截了当,强调逻辑感和准确性,表述语言时更为言简意赅。出于中国影片进军国际的目的,就要充分考虑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观众心理需求和审美标准。范仲英先生根据翻译的功能、定义和特点,提出译文以使读者能够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或近似的感受为目的的翻译观点,“感受论”的核心标准是“达”字。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翻译策略:第一,片名翻译。片名最直观体现出东西方不同的审美情趣,要做到“达”需要兼备艺术性和概括性,反映原片的主题。同时尽可能采取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即适合观众的欣赏习惯。例如国外影片引进时,“Speed”译为《生死时速》,“TheRock”意译为《石破天惊》,让中国观众一听电影名称就有那惊险刺激之感。第二,台词翻译。影视台词具有瞬时性,它不像小说或其他文本资料可以反复研读,电影中的人物语言要求观众一遍就能听懂,避免晦涩难懂、前后不一的翻译;电影语言的通俗性,不能过于要求观众的文化程度,要以一般人认知为基准;人们经常用“千人千面,千人千腔”来形容戏剧艺术,要求译者根据演员的不同身份、性格、心态译出对白。在《金陵十三钗》这一影片中,翻译妓女之间调笑的对白时,就可用一些英文中口语化甚至社会底层的词汇,反映她们风尘、放浪的特征;而在翻译学生对白时,则较为严肃、正式。第三,动作限制。电影是声音与画面的高度结合,受演员的口型和动作限制,翻译要尽量增加影片的真实性,避免给观众过高的虚假感受。例如,有时演员的语速太快,为了与其口型吻合,可将原本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一个短语或词组来代替;而有时由于演员夸张性的表演或感觉需要,将一个很短的句子读得很长,我们就要根据口型张合,添加一些词语。

结语

从张艺谋、冯小刚到陈凯歌,中国第五代导演试图突破本土市场的范围,频频征战奥斯卡,奥斯卡奖成了每一个电影朝圣者心目中的麦加。《金陵十三钗》先后落败金球奖和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除了其英文对白过多不符合标准外,也缺乏国际化的翻译导向和策略。笔者期望,本文所探讨的电影片名及对白的翻译评价标准能成为一个系统化的指向,同时给盲目应和西方口味的电影翻译现象敲响警钟,凸显文化价值在影视翻译中的灵魂地位,结合直译、意译等具体翻译策略,从观众感受出发,准确、生动地进行中国影片的语言“再创作”,有力地保障电影译介与推广的效益,打开中国优秀电影在国际电影大奖和市场营销中的成功之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