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用户体验的电影艺术创作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用户体验的电影艺术创作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用户体验的电影艺术创作分析

【内容摘要】用户体验业已成为网站、APP构建的重要领域。网页开发技术AJAX之父杰西•詹姆斯•加勒特提出的五层模型(5S)及用户体验要素的概念,作为网站建设的基本方法得到了肯定,并且扩展至网页设计外的领域。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信息设计的核心,重视用户的体验与感受,并在产品中体现出来,其意义不单单在节约成本、获取经济利益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交互中体现关怀和产生情感,使人类在信息交换过程中得到心灵满足。鉴于五层模型与用户体验要素的基本方法适用于众多领域的信息架构,文章利用加勒特的理论,分层次地研究电影创作的机制,并且分析观众体验在电影的筹备、构思和拍摄过程中的重要性,明确电影艺术创作中以观众体验为中心的创作原则。

【关键词】电影创作;用户体验;体验要素;层次模型;信息设计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用户体验是指一个人在使用或准备使用一个产品、系统或服务时所产生的感受与反映。用户体验包括用户所有的情感、信仰、观念、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行为以及发生在使用的前中后阶段中获得的成就感。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体验研究,探究人对信息的认知与接受过程,分析人在与信息交互过程中的心理与生理特点,从而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中充分考虑用户的行为与感受,可以发挥信息的最大价值。笔者选择电影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将这个模型和用户体验的要素应用在电影艺术的创作中,分析电影艺术信息架构的过程与方法,论证用户体验对电影的故事创意、类型、艺术风格、视听效果等内容的重要性。

一、加勒特的五层模型(5S)与用户体验要素

杰西•詹姆斯•加勒特的网站开发模型,其中包含5个层面(5S)和10个要素。随着人们对这个模型的深入思考,发现这个模型不仅局限于网站设计中。随着后来的实践,加勒特也认为无论是其关注点、概念模型还是设计原则,都可以应用于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当中。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对于加勒特的“用户体验要素”和“5S”应用的研究对象有在线学术论坛、家庭系统产品、网站信息建构、网络购物平台和产品设计等。目前的研究范围还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信息的架构中。较少的考虑艺术范畴中艺术信息的设计,尤其是电影。事实上,在电影艺术中,观众就相当于用户,观众交互的对象是银幕上的视听形象,大多数的观众买票步入影院,期望的就是能获得好的观影体验。而大多创作者则期望收获高的票房回报,有艺术追求的艺术家还希望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表达观念。为了能够缓和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矛盾,弥补商业与艺术的裂痕,以观众体验为中心应该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加勒特从战略、范围、结构、框架和表现这5个层面来讨论用户体验的问题。由于网页具备应用软件与信息检索的双重属性,加勒特将它分开讨论,一类是功能型平台类产品,另一类是信息型媒介类产品。依照其解释,功能型产品主要关注任务,将网站看成用户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的工具;而信息型产品关注的则是信息,通过创建一个“富信息”(Information-rich)的用户体验,目的是提供给用户一个富有意义的信息组合。电影艺术在本质上,是文本化、视觉化、听觉化的信息集合,通过选择、组织、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其创作是从抽象概念到视听呈现的一个复杂过程,涉及到的工作由最初的创意到生成具体的文本,再到拍摄剪辑完成,而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需要依靠多人配合完成,过程具有层次特性。由此可见,电影由于自身的特性,确实适合作为信息性媒介类产品被研究。其中,电影作为信息与观念的载体,直接作用的是人的感觉器官,并不涉及功能的设计,所以在框架层中,不考虑导航设计,只讨论信息设计。

二、电影创作层次模型与观众体验

(一)战略层

战略层是制作的最初阶段,其要确立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任务和目标。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战略层的主要内容是要了解清楚投资者与创作者对影片的期望和想要达到的目标,同时还要了解目标观影人群对电影片的期望。总的来说,来自内部的“产品目标”问题和来自外部的“用户需求”共同组成了战略层。确定“产品目标”,就是创作者清楚地表达他们想要什么。在这一阶段,对目标的确定是相对抽象的,而且需要细化,这个目标的确立是建立在对潜在观众的消费心理和观赏心理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比如电影档期,春节期间是上映黄金时期,每年中国春节期间院线上映的影片达到10部以上,并且主题大多积极健康,以喜剧为主,更符合过年阖家欢乐的气氛,所以票房更有保证。对于观众体验的研究,主要是对观众需求的了解。大多数观众走进影院的动机是通过体验影片虚构世界中丰富的情感而获得精神的满足。但因为每个人的知识背景、观影背景、理解程度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在战略层需要明确目标受众是谁,清楚他们的品位,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影片才有票房的保证。

(二)范围层

清楚了创作者与潜在观众的需求之后,创意设计就开始了,由此进入范围层。设定目标并对观众需求有所了解之后,就需要开始明确具体的内容。在电影创作中,一切创意工作的开始主要依靠文本实现,文本确立后才能确定视觉信息如何架构。范围层要做的仍然是筹备工作,不涉及视觉化工作。在这个层次中,观众的需要主要以言语、文字的形式被表达出来,体现这种需求的就是文字剧本。范围层中需要预估的内容包括作品类型、风格、题材、主题以及价值观的建构等。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教授杨远婴在《电影概论》一书中介绍,剧本前期策划的主要内容是对故事创意及题材的构思和取舍。杨远婴认为,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中,电影正面对艺术和市场的双重压力,所以对创意的挖掘和对题材的选择,已经变成电影创作者需要首先考虑并且慎重对待的一个课题。因为这个方向性的决策将直接对影片未来的市场回报负责。而范围层关注的正是观众体验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被转化成了创意,成为灵感的重要来源,创作者通过对观众需求的把握可以对投资及回报进行预测。

(三)结构层

在范围层中,通过了解观众对作品内容的需求,编剧和导演在脑海中已经对影片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有了把握。然而,目前这些需求和创意概念是比较分散和抽象的,缺乏必要的逻辑联系。所以在结构层中,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架构。信息架构主要是研究人们认知信息的过程,对于产品而言,信息架构关注的是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并且有意义。在范围层中,故事的题材与风格基本确立以后,剧本的大纲、故事结构和众多细节都要填充完整。在电影中,信息架构的过程体现为文字剧本的细化,编剧要完成大量具体的工作,为下一阶段——文本向视觉的转化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电影制作更多是导演中心制,编剧对于故事信息的编织和建构只是“信息架构”中的一部分,架构的过程会一直延续到整部影片拍摄完成。导演会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的需要对文字剧本提出要求,进行修改。所以在电影创作中,信息架构并不仅是编剧的任务,通常情况下,很多导演本身也是出色的“信息架构师”。

(四)框架层

结构层界定了影片传达的信息内容,框架层用于确定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实现。电影信息的表达主要依靠观众的视觉感知实现,所以由文本形象向视觉形象的转化是框架层中要完成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被定义为信息设计。这一过程需要处理更精确的细节问题,关注点几乎全部在独立的艺术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电影导演的工作任务就是将文学剧本中的文字形象和画面,通过电影语言的运用将它们转变为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由于观众是直接利用眼睛和耳朵来“阅读”影片,所以在整个转化过程中,视觉形象的选择与组织极其重要。一部作品最后能否为人所喜爱和理解,以及能否完美地传达出整个影片的思想主题和精神内核,都取决于视听艺术形象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分镜头脚本成为了导演创意思维最直接的体现,它也成为了电影文字形象转化为视听形象的中间媒介。分镜头的画面内容是根据文字剧本的描述来绘制,是导演对影片全面设计与构思的蓝图,其内容包括景别、画面构图、人物动作、对白、音响、音乐、镜头类型等。剪辑也是信息设计的重要内容。剪辑是创造和孕育一部影片第三次生命的过程,导演和剪辑师需要通过选择、取舍大量的素材,把一段段影像依照叙事情节串联起来,将对白、音乐、音响、画面、色彩进行编排、组合,最终形成一部主题鲜明、表达明确的作品。

(五)表现层

表现层位于五层模型的顶端。这一层中,所有的工作都将关注观众最直接感觉到的地方:内容与美学交汇、艺术与技术结合,最终诞生出一件艺术品。表现层的内容,是完成其他四个层面的所有目标,并同时满足用户的所有感官需要。电影针对听觉的设计包括音乐、音响和人声;针对视觉的设计则包含了人物动作、色彩、镜头以及虚构的空间和环境等。演员、录音师、摄影师和美术、道具、服装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目的就是完成艺术作品的视听表现设计。

结语

本文将创作过程分成战略、范围、结构、框架和表现五个层面进行分别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用户(观众)体验”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性,对观众心理的研究应该是贯穿整个创作过程,而不是局限在某一方面。这样分层次研究,并不代表电影艺术的创作像网页建设一样层层推进,后一阶段的实施必须要求前一阶段完成,而往往是交叉在一起,多个阶段相互渗透、整体推进的。在编剧进行文字剧本的创作过程中,导演已经在对艺术风格、艺术元素等内容进行了构思。以观众体验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应当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而且在目前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环境下,考虑观众的体验尤为重要。对创作者来说,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影艺术创作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而且有更大的可能获得经济利益和艺术影响,对观众来说,多样的影片能够更好地让各个层次的人获得精神满足和实现表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加勒特.用户体验要素[M].范晓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杨远婴.电影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3]邓胜利.国外用户体验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8(3).

[4]向剑勤.国内用户体验研究前沿与热点的知识图谱分析[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3(4).

作者:王兴宇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