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子技术课程综合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课程里比较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课程,本次改革把两门课高效综合为一门课,结合国教学院特色,制定出特色化的课程内容。文章结合我院的师资力量及学生情况,在教师方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流程及成绩评定方法做改革;在学生方面,分层次、分专业改革,使得学生受到多方位培养。
关键词:电路分析;电子技术;教学实验;改革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的梳理、重组和优化
本课程是理论教学加实验教学[3],针对大二年级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原有的教学大纲是分为电路分析,(理论24学时、实验12学时,)再加上电子技术,(理论36学时、实验12学时)两门课程安排在上下两个学期。改革后的教学大纲为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精简掉原有的约一半学时,一个学期内上完。学习周期缩短,增加知识连续性,便于掌握,起到现学现用,巩固加强的效果。
(二)实验教学的分解与整合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直是各大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里,电路强电类实验8个,电子技术弱电类实验8个,没有考虑各个实验的相关性、联系性,总是一味的按照理论知识点来编排实验内容,完成了按部就班的知识点实验教学,却忽视了每个实验之间的递阶性、创新性。改革后的实验学时缩短了,其中,强电基础类实验4个,弱电基础类实验3个,创新综合实验3个(选作实验1个)。可见,保留了大部分基础合设计实验,从中挤出了部分时间作为学生的创新实验学时,创新实验更能展现学生个人能力,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性,证明学生的理论知识点优秀,并不代表你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同样的超过别人,对理论差点的、或者实践差点的学生,都起到很好的连动作用。
二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方式上,改革后的理论和实验课,在一个学期内全部完成。以往的大班授课(至少3个班级一起上课)人数太多,老师教学看管难以周全,并且课程难度较大,致使学生在厌学和自我放弃之间恶性循环,没有理论为基础,实验课动手就更加困难。改革后,学时减少了一半比例,以往的大班授课,人群密集,教学内容繁多,更加追求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是否已经全部塞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究竟掌握了几分。常用的PPT授课注重体现知识要点,翻页太快,学生思路跟不上,重难点不方便重复始终的观看。改革后,教师更多的使用板书,将黑板板书与PPT配合,而黑板板书与学生书写同步,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逻辑性,条理分析并书写出来,使得学生在听教、书写中配合,即便有不解之处,在书写中备忘,不至于遗漏,有助于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提高教师资源的比重,以外界力量督促学生课堂学习,使其不欠账,彰显教师影响力,使得学生之间更好的督促学习,而不是劣质学习态度的相互感染,同时,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谈得上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操作能力的展现。
(二)实验方式的改革
在实验人数上,以往方式是,每个学生一人一组,独自做实验,实验最终能否达到预想结果,都是一个人独立动手操作,这样情况下,一旦实验中途出现问题,他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学生要么等实验教师去帮助解决,要么就空等实验的失败,部分学生的排故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很难自己找出并修改故障,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对实验的操作起到不好的作用。改革后安排2名学生为一组,互为监督、互为商量,合作完成实验项目。如果某组中,有同学总是不操作,全依靠另外一名同学完成实验,那么,实验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一旦发现这样的情况,基于连带责任,两人必须共同受罚。这样更加促使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和督促,避免偷懒现象。另一方面,班级人数分组后,教师需要巡视的单位也就一半了,能够更好的检查每组同学的实践作业,追求高质量而非数量。在实验的授课方式上[4],以往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的教条化,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中机械的按照教师的讲解、实验指导书已有内容,按部就班的操作实验,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改革后,以往的“牵着走”教学方式转变为“引着走”。也就是,实验教师不要强调实验的步骤化,尽量教导给予实验的实验原理,给定实验需要达到的目标,当然,更深入化的,实验目标也可以区别化、层次化,至于,实验过程要怎样完成,比如线路怎样设计、怎样连接,需要哪些元器件和仪器仪表,都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商量、规划、操作,达到目标教学的目的[5-6]。比如,实验四“观察RLC谐振现象”。在理论课上,我们会详细的讲解两种谐振现象:串联谐振现象、并联谐振现象。以往的实验4标题是“RLC串联谐振现象的研究”,明确要求学生只做串联谐振现象,这样禁锢了学生的思路,所以实验教师应该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温习两种谐振方式,达到实验的完成。改革后,教师的任务比以往更艰巨了。以往实验步骤的教条化,学生可能出错的就几个要点,但是,一旦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规划,教师无法预知线路图,也就无法预知其出错要点,每次实验、每个班级近20组学生,可见教学的工作量之巨大,这样更加考验实验教师的操作水平,有时候,甚至教师作为“学生”,去聆听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的这样相互教与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相得益彰。
三考评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实验课程考评体系中,最终成绩由学生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和最后一次的实验考试成绩,两项按比例来综合给定[7]。弊端在于,实验操作的成败不能够只注重最终实验数据的正确与否,而更应该注重强调学生的设计思路、排故能力、操作能力。所以,改革后的方式分为三个模块:平时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实验测试。平时的实验操作指的是,实验教师在课堂巡视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状况:是否周全的设计并连接线路、出现故障是否能够自行解决、是否能够发现实验的新亮点等方面。
四结语
本教改方案从理论和实验教学两方面同时入手,相辅相成,在方案讨论期间,得到了系部以及学院领导的赞同,并且,与部分学生的交流之后,才构思了这次教学改革。但是,因为改革方案还没有落实实施,或许存在一些没有预料的问题,这只能在教学的同时,发现并规避纰漏。同时,下一步教改任务还可以从实验仿真软件、实验开放型等角度入手,力求给学生更好的学习资源,为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进一步使得整个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到适合学校和学生特色的思路,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姜桥,形彦辰.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沈一骑,万凯.电路分析实验的改进与研究性拓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79-80.
[3]姜胜辉,成海燕.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6):179-180.
作者:龙佳丽 张小锋 单位:南昌航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