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特色专业的发展要求,深入分析了目前高校电子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高校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对教学进行优化整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思维;电子技术教学;教学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很多行业都需要电子技术的驱动来进行发展和创新,尤其是需要创新性的电子技术来支撑,这就对高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授基本的电子技术专业知识,而且还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够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通过对现阶段高校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发现,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充分,但是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锻炼方面欠缺,因此,本文重点对高校中电子技术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探讨。

1概述

电子技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二学年的上学期,学生需要掌握电子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技术改进,并为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铺垫。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善于发现电子技术方面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对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不仅加深了电子技术相关的应用和实践,并提高了老师在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中国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相吻合,符合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将基础教育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因此,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新型素质人才和创新性思维人才的重任,必须在全面分析学生个体差异和整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潜能进行相应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电子技术创新人才的策略研究

2.1改进教学思维和意识

在新形势和新经济的环境下,高校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思维,树立新的教学意识和理念。在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一位,教师还得适当进行扩展训练,将实践性的知识贯穿基础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实践性操作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比如,在讲授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这部分知识时,教师给学生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对抽象知识进行讲解并进行实验,包括电子和空穴的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空间电荷区形成的过程、PN结正偏和反偏时内部电场的变化情况等,以及如何设计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来体验,把直流电灯泡照明电路串联二极管,利用将电源正接或反接,通过二极管是否点亮来进行判断PN结处于正偏还是反偏状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过程中,会通过实验现象结合教师的知识讲授思考,很容易推断出二极管单向导电的特性,这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对抽象知识的深入理解,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操作,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本质含义,不仅加深了知识点的掌握,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授课的同时,要结合实验实训操作同步进行,可以将简单的实验电路装置带入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操作体验,也可以在本节课知识点讲授结束后立刻安排相应的实验实训环节,及时让学时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情况,了解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解决,帮助学生轻松地进入课程的学习中去。教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钉钉和校园云平台等网络平台加强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现场回答学生的提问,对于个别问题,教师可以单独聊天讲解或者在下次课堂讲课时进行讲解。这个环节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非课堂时间到学生中去,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锻炼。再者,教师对实验环节的设计需要从验证性实验为重心向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倾斜。目前,实验环节中验证性的实验数目让占据很大的比重,教师需要整合实践教学环节,结合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适当地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适当的增加设计型、创新性实验的比例。验证性的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电路的连接和调试过程中,加深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生基础性知识的培养是有作用的。设计型、创新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EDA等软件的仿真设计,熟悉工业设计现场的流程,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合适的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开发能力。

2.2培养学生多方向的思考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要多方向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多维思考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工作。首先,设置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自主研发意识。在开放式课堂中,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在一个章节或若干个知识点的讲授结束之后,教师下发讨论的主题,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分工合作,促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小组中来,并提供一定的实验室实践支持和文献资料查阅的指导。每组的同学按照分工计划和目标自己动手去操作,包括做实验和看文献。教师在指导的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其次,适当指导,以诱导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经过合作,每组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结果,教师的任务是在出现瓶颈问题的时候给予指导和点拨,聆听学生的思路和想法,适当地给予一些技术支持,诱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继续思考和实践,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断发现新的事物和新的思考方向。最后,考核方式灵活机动,成绩不能是主要衡量标准。每组学生的思考思路不一致,采用的解决方法千差万别,最终时间的解决方案和结果也不完全一样。教师在考核的过程中,要把握的原则是,不能只看最终结果,用这个成绩来衡量一个讨论小组的表现和能力。建议教师在考核过程中分为若干个部分,一是每个小组的讨论方案和思路能否进行清晰的表达和陈述,并能够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二是在每个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也可以作为考核的依据,比如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的能力,三是最终的讨论结果和数据报告,学生通过汇报,并在汇报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资料积累程度和完成情况。三个方面的考核比重可以由教师自己来设定。

2.3加强学生实践实训能力

学校在实验室构建过程中,硬件平台应涵盖基础元件和实验平台。基础元件涉到电子技术应用广泛的元器件,可设计多类型的电子电路。实训和实践平台需要多和地方企业进行沟通,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合作。一方面,学校可以和地方企业之间搭建实训实践基地的联系,并成立共建实验室,与时俱进,及时跟踪现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企业存在研发问题提供技术支持,选派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每个学期指定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加大开放实验室管理,为学生提供课外实验学习的场地,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更多的设计方案,在摸索过程中得到启发和锻炼,并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等,在当前先进技术发展潮流的引导下,将电子技术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并应用到大赛中去,教、赛合一,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团结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主持或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之后,可以选择部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项目中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实践的能力,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科研项目进展的过程中,在探索和研究过程中,帮助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3结束语

本文在探讨高校电子技术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中,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出发,对教案、课件、多媒体设备、软件沟通平台等,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的引导和培养,在教学理念上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达到最终的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云芳,刘伟娜,蔡金金,等.翻转课堂在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19(6):43-44.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3]尹雪梅,司玉娟.应用型高校《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265-266.

[4]郭晓科.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校《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7(5):101-103.

[5]雷邦军.理工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教学改革研究——以贵州理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0(6):76-80.

[6]袁莺楹,刘红梅.高教综合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3):60-62.

作者:张风蕊 薛晓 郑扬冰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